开发课程资源 促进学生发展

2016-11-29 05:32李安清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课程资源

李安清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充分挖掘那些可利用的来自于课内外各个方面的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独立地全身心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课程资源 文字史料 历史漫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57-01

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一切课程资源,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身份,独立地全身心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品德”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补充文字史料,培养材料处理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教科书引用了较多的原始文字材料,这些材料是教材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教学中除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外,还根据需要适当地补充一些文字材料,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拓宽学生的思维。

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一节中引用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的一段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但火药、指南针在近代中国的命运却不相同,为此,我在屏幕上打出了另一段材料: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并提出问题: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讨论发言。

通过补充这类新材料和新观点,使学生在思考、体验中初步形成了历史思维能力。

二、利用历史漫画,培养学习历史兴趣和观察能力。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幽默性的图画。在历史教材的插图中,漫画是最具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和教育性的,那蕴涵在笔墨深处的寓意往往给人无尽的历史韵味,令人过目难忘。正是这特有的“魅力”使它具有了特殊的教育价值。课堂上运用漫画来辅助教学,能够活跃气氛,吸引学生去寻思其中的深刻道理。

如在讲古巴导弹危机时,我出示了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坐在导弹上的两个人一只手正在使劲地扳手腕(其中一个已是大汗淋漓,好像有点支撑不住了),另一只手则分别摁向控制对方的导弹按钮。我先要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回答问题:①漫画中的人是谁?(赫鲁晓夫和肯尼迪)②两人用右手扳手腕形象地说明了什么问题?(古巴导弹危机是两国实力的较量)③反映当时政治有何特点?(美苏争霸)④两人左手指向导弹按纽说明什么?(战争一触即发)⑤从漫画中看出当时的战略优势在哪个国家?(美国,从赫鲁晓夫的满头大汗可知)。这幅生动形象的漫画像磁铁一般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了当时美苏关系的紧张程度。

可见,利用漫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生由“看”而“得”,完成了“观察——思维——迁移”的过程。

三、巧用文学作品,培养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这话的确有道理。历史为文学作品提供时代背景和素材,文学作品则形象地再现了它赖以产生的时代特征与风貌,古今中外不少的诗词、戏剧、小说、电影等都是历史的缩影。在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引用,会产生积极而显著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到秦长城时,我引用了两首古诗,一首是胡曾的《长城》——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另一首是汪遵的《长城》——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尺高。并要求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评价作者的观点。在学习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语文课所学过的鲁迅作品《阿Q正传》和《药》,经过这样的引用,对历史教材中“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的理解就非常容易了,胜过教师千言万语的解释。

四、选取现实材料,培养科学的历史观和现实观。

历史学习的材料来源既包括历史材料,也应包括现实材料,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以及现代历史教育的目标决定的。历史是现实的源泉,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因此,历史教师要处理好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正确比较历史与现实。

历史与现实的可比点很多,例如历史上的古今政治改革、古今选官制度、不平等条约中的片面最惠国待遇和世贸组织的最惠国待遇、列强公使进驻北京和今日的互设大使馆、清朝开放通商口岸和当今的沿海开放城市、清政府接受奴役性贷款和今天的引进外资、“租界”和“特区”、虎门销烟和今日的禁毒、近代外国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商品输出和现在的加入世贸组织、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和我国的“强强联合”、美国的西进运动与中国的西部开发等等,这一组组历史与现实的现象,表面上有些相似而本质上则根本不同,学生有兴趣但又容易模糊混淆。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使学生知昔鉴今,较为全面准确地理解了历史与现实中相似的概念。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张熊飞:《诱思探究教学与素质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李建红:《体验学习内容:深化历史教育的重要手段》《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4年

[3]陆安:《学生的体验一感悟:历史课程的永恒追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年

[4]黄茂安:《论乡土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

猜你喜欢
课程资源
中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策略
试论新背景下乡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回归与运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