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玉
艾灸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价值及护理体会
刘 玉
目的 观察艾灸对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改良根治术,术后给予放化疗,对照组46例给予责任制护理,观察组54例联合给予艾灸,2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状态。结果 观察组无中重度淋巴水肿,未发生淋巴水肿的比例为68.52%,高于对照组的39.13%,轻度淋巴水肿发生率为31.48%,明显低于照组的54.35%,观察组患者肿胀体积平均(357.22±31.7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37.91±33.5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可明显减少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风险,减轻淋巴水肿者水肿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乳腺癌;艾灸;淋巴水肿;护理
乳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中早期患者经手术、放化疗等合理治疗后患者预后得到明显改善,但术后早期常出现上肢淋巴水肿影响患者肢体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既往多以改进手术方式或物理疗法为突破点,护理技术未受到广泛重视。我科近年来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给予艾灸护理,在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中取得确切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肿瘤血液科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均参考2007年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1]确诊,所有患者年龄<50岁,KPS评分≥70分,排除伴精神、智力、凝血障碍及上肢皮肤损伤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6例:年龄32~50岁,平均(39.6±4.8)岁;TNM分期:Ⅰ期9例,Ⅱ期27例,Ⅲ期10例;伴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39例。观察组54例:年龄31~49岁,平均(38.7±4.6)岁;TNM分期:Ⅰ期11例,Ⅱ期31例,Ⅲ期12例;伴患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4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给予放化疗,同时对照组给予包括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在内的责任制护理,观察组联合给予艾灸,具体如下。
1.2.1 健康教育 科室专职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讲解乳腺癌的病因、治疗方式、预后、自我体检、并发症预防等,详细介绍淋巴水肿的预防方式,针对患者疑问进行解答,并根据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疏导。入院即开始进行,每次沟通20 min,每周沟通2~3次。
1.2.2 功能锻炼 术后开始,循序渐进,以患侧上肢主动锻炼为主。术后前3d活动腕关节,伸缩手指,每天至少锻炼2次,每次5min,第4d开始进行屈肘运动,上臂保持不动,每天3次,每次5min,拔除腋下引流管后开始进行握拳、屈肘、转动肩关节、患肢抬举、摸耳、爬墙运动等功能锻炼操[2],每次4个8拍,每日2次。患肢静止时间可放置于胸前,也可抬高30°放置于垫枕上。
1.2.3 艾灸 术后取患肢手厥阴心包经循行路线进行艾灸,采用悬灸、温和灸法,自劳宫穴依次灸至天泉穴,每穴5min。温度以患肢适宜为度,勿灼伤患者,每日1次,每周艾灸5d。
1.3 观察指标 ①淋巴水肿程度[3]:用软尺测量双侧腕上1寸、肘下1寸、肘上4寸周长,计算上肢体积,上肢体积=(肘上4寸周长+腕上1寸周长+4×肘下1寸周长2)/6,根据手掌厚度、宽度、长度测量手掌体积,手掌面积与上肢面积之和为总体积,术前及术后第8周分别测量1次,计算差值。患肢肿胀体积=患肢总体积差值-健肢总体积差值。②淋巴水肿发生率[3]:术后第8周统计。患肢体积增加<1%、无明显肿胀表现定义为淋巴水肿未发生,患肢体积增加<10%为轻度,患肢体积增加10%~79%为中度,患肢体积增加≥80%为重度。
2.1 两组淋巴水肿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无中重度淋巴水肿,未发生淋巴水肿的比例为6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13%,轻度淋巴水肿发生率3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例)
注:与对照组对比,1)P<0.05,2)P>0.05
2.2 两组患肢肿胀体积对比 观察组患者肿胀体积平均(357.22±31.76)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37.91±33.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乳腺癌患者术中必须进行的腋下淋巴结清除、乳腺切除及术后放疗伴随的炎症或臂丛神经损伤,可导致上肢淋巴回流通路受阻及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因血浆蛋白、体液积聚而出现淋巴水肿[4]。现代护理多以功能锻炼、抬高患肢等预防淋巴水肿,其在术后早期一定疗效,但部分患者反复发作或长期不愈,可导致上肢组织纤维化,破坏肢体功能而致残。
中医认为,乳腺癌属“乳岩”之病,患者发病时已有阴阳失调、正气亏虚、邪气积聚等病理改变,再因手术损伤脉络,耗伤气血,可致血行不畅、水湿不化,阻于经络,溢于肌肤而发为“水肿”[5],故对其防治当以温阳通络、益气活血为主。艾灸为常用中医护理操作之一,其易于操作、经济实惠、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治疗依从性强且经指导后家属可自行操作,对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均有应用价值。《灵枢·禁服》曰:“陷下者,脉血结于中,中有着血,血寒,故宜灸之”,指出灸法具有温阳通络之效,艾叶虽为艾灸原料,但其亦为传统中药,具有理气逐寒之效,故艾灸可温阳除湿、通脉止痛。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络三焦,出胁部,走腋下,入掌中,出中指之端,其循行部位正是上肢淋巴水肿发病所在,以艾条循经灸之,可强化上肢气血,疏通津液运行,消肿止痛。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无中重度淋巴水肿发生,且未发生淋巴水肿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肿胀体积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艾灸可明显减少乳腺癌术后患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风险,减轻淋巴水肿者水肿程度,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1]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07版)[J].中国癌症杂志,2007,17(5):410-428.
[2] 张效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255-256.
[3] 严梅,蒋妮,王雪芹,等.复合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治疗效果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109-1112.
[4] 曾玉丹.中药外洗与艾灸疗法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中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12):183-185.
[5] 郭安乐,陈晓洁,汪永坚.“治未病”理论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30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1(2):116.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肿瘤血液科(郑州 450007)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6.064
1003-8914(2016)-06-0879-02
�敏
2015-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