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劲松
云山歌者——小记画家李岸
石劲松
云山,位于湖南邵阳武冈,以苍翠俊秀闻名,我的大学同学李岸每每谈到此山,便语气坚定,谓之天下大美之山。当然,山水是故乡最好。李岸便生于云山脚下,童年美好记忆凝结成的乡愁,使这位来自大山的孩子,历经成长磨练,却依然朴实淡定,气息淳朴。
暮春雨夜,提笔怀旧。时光倒流到1996年,同样是暮春、黄昏、夕阳洒进师大美院的老寝室。那时节,岁月青葱,却行将毕业,李岸选择回邵阳任教。未来的迷茫在夕阳中化为淡淡的忧郁。李岸坐在桌上,呆看着楼下往来的行人,用低沉的声音吟唱着他熟知的歌曲,我与亚波亦呆坐在一旁,了无声息。这一幕凝固的长镜一直凝固到今天,仿佛昨日。
《万物生系列之一》李 岸
李岸在大学时曾单手捕蛇,据说那蛇剧毒,故同学皆称其为“英雄”。英雄豪气,怎能荒废于池中!约两年,李岸弃了教师公职,又只身来到长沙,彼时少壮,却不知迎接他的是数不完的琐碎与辛苦。
我与李岸大学厮混,见证过他的本事。其学画有天赋,善思考,极自负,寥寥数笔,却往往能创造奇效。绘画学艺之余,李岸更痴心于积累画外之功,对音乐、文学、电影等方面的广泛涉猎,使他很快具有了当时前卫艺术的观察和思考方法。于是,这个来自云山脚下的邵阳伢子,内心深处充满了非常艺术的不羁个性。然而,随着四年的学习,绘画的技巧却早已熟能生巧。只是我却至今不明白,明明前卫不羁的个性,却为什么长时间陶醉于纯古典主义油画,李岸毕业创作的古典主义肖像,精妙严谨的语言,深沉透气的色调,浓郁的古典之风。我至今固执的认为,李岸的油画写实本领,是我们那一届同学当中最优秀的。
后来的李岸,经历了漫长的个人奋斗,我每次见他,都会被他的乐观与自负感动,看着他熟练得不能再熟练的素描与色彩。我曾跟他说过,为何不多做创作呢?他的回答很狠,他说,你等着。
这一次不是杳无音信。很快,他和我一起租了工作室、他创建桃花艺术区、他在北京也有了工作室,全面出击意味着一个新的李岸时间出现了。
现在认真的来观看李岸的系列作品,出乎我对他的预想,因为他颠覆了自己以前对于绘画的思考,或者说通过长时间锤炼与探索,他逐渐透彻的了解了自己,找到了一种准确的也更为轻松自然的表达方式。对绘画的理解已经从平面视觉拓展到对一种事物真实本质的思考。这时,少年时生活在云山脚下,对于田园质朴的眷念,对于自然气息的感知,以及抹不去的含有甘苦的故乡情结,使李岸的作品暮然回首,呈现出的是一片温柔吉祥,充满人文关怀的灿烂画面,这如同昔日看着楼下人群的美院小子,忧郁迷茫不见了,低吟的歌声融到今天的画中,这歌声如淡淡的背景音乐,更渲染了画面的美好。
仔细想想,多年以来,李岸一直如一个来自云山的歌者,他一路在唱歌,有时低沉、有时忧郁、有时欢乐。到如今,终于明亮起来。
《繁华似锦系列之一》李 岸
看李岸近期的油画,如同在听一曲有关桃花源的轻音,画面并无具体的形,有的是色彩和色彩效果。他用无规则的各色小点滴布满画面,重叠无序中又构成一种色彩的集结与统一,无形中增倍的绽放出色彩的力量。也许李岸并没有刻意的去模仿追求时下国际流行的反绘画方式。但这种抛弃技法,纯手工的劳作或许也可以称之为另一种语言,一种随心所欲,更开放更自负的语言。就像初学的婴儿,咿呀学舌难道不是世上最美好的声音吗?其实,技法娴熟的艺术家要自废武功何其之难。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更像是人生的经历,是更为高尚的审美追求。
再看李岸的水墨作品,其实李岸油画的风格已基本倾向于一种充满东方想象的浪漫语调,这和中国传统结合的某种审美哲学不谋而合。齐白石充满情趣的花鸟,八大以充满情绪的水墨写意,傅抱石充满激情的山水,都是艺术家在创作中的率真表现。李岸的小尺幅的花花草草莫不是童年梦底家山的真切记忆。笔墨简炼沉着,线条含而不露,构图布局避重就轻,是一种收致含蓄的心态,又分明清清楚楚的表现出花鸟虫草的勃勃生机,透露出轻松有趣的味道。尤其李岸把这种轻松的审美拓展到瓷瓶与瓷板之上,水墨的独特韵味在光亮透彻的釉下烁烁闪亮,为这层乡野的情趣又增加了许多视觉上的清新舒适。
绘画是一个艰难的工作,能坚持画画便已不易,我曾多次与友人交谈,是什么在支撑一个艺术家孤独又辛劳的创作。更多的回答是喜欢,是对绘画的热爱。李岸毫无疑问是热爱绘画的,二十几年的坚持与探索才会有今天的成果。我为李岸作文,是对李岸人生艺术上的客观分析与评价。也是自己对同学朋友的一次怀旧思考。每一个艺术家都会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磕磕绊绊。然而,殊途同归,希望我的同学、我的朋友李岸以唱歌的方式绘画。这样,即便辛苦,心里的感觉也是明亮透彻的,如家乡的云山。记得有一年大年初一,我中午时分收到李岸的电话,祝福拜年。我问为何这么晚,他说云山脚下没有信号。他一早爬山,中午终于有了信号。于是第一个给我打了电话......
《荷韵系列之一》李 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