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振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
彩陶纹样的精神
代振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艺术设计系
陶瓷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彩陶作为陶瓷艺术的起源,作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它的产生、发展以及演变是新石器时代人类历史演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说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推动了陶器的发展,那么,人类的精神需要则是彩陶出现的直接动因。
彩陶;纹样;艺术精神
陶瓷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近一万年,陶的出现标志着农耕文明的伊始,它与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从古至今,还没有哪一类人造器物像陶瓷那样与人类构成如此广泛、深远而又密切的联系。陶瓷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同时它又很年轻,说它古老,是因为在新石器时代,彩陶就已经出现并为我们人类所使用,是远古先民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说它年轻,是因为陶瓷在今天仍然与我们朝夕相处,变换着各种形式,运用着各种语言,与现代的人们进行沟通,丰富和美化着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以它独特的美与形式传达着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以及带给人们生活的情趣。我认为,陶瓷不仅是人类物质文明的象征,同时它也寄托着人类的某种思想,正因为如此,陶瓷,才会在历史长河中一步一步的走来,让现在的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它无穷的魅力。
图1 《人面鱼纹盆》新石器时代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陶器的出现曾被认为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专家普遍认同,在距今7000——8000年前,中国的陶器已经出现,它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彩陶的出现则包含着更为复杂的人性内容和历史意义。彩陶的真正出现,是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直到青铜时代,彩陶在黄河上游等一些地区仍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远古先民的智慧和神韵都凝结于我们可见的彩陶中,它体现着先民们长达几千年的风范。
最早的雕塑、绘画、装饰图案都可以在彩陶艺术中寻到踪迹。陶瓷艺术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石,从某种意义上说,彩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其他文物艺术之母。彩陶的出现首先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求,同时也承载着人类的精神需求。从那时起直到人们用文字记载自己的历史前,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由埋藏在地下的文物“记载”的。在这些文物中,最大量、最完整、最充分的载体便是陶器。陶器不同于石器,它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将一种自然物质通过转化成为新的物质,按人的需要创造新器物。正是这样一个特殊的过程,就更多地熔铸进了人的意识和创造精神。在陶器上,以特殊的形式书写着那时人类自己的历史,记录着人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状况,包括审美意识的萌芽。正如刚才所述,在艺术领域,中国陶瓷艺术与中国其他门类的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的源头也都不同程度的与陶瓷有着关联性。
彩陶不仅是人类有文字记载以前极为重要的造型艺术创造,而且其本身从产生到衰落的历史也超过了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史。彩陶在如此久远的年代中,作为人类最主要的文化创造,它集物质性与精神象征性于一体,除了作为日常器物的使用功能外,它还是祭祀仪式、原始宗教、图腾崇拜、族类标志等精神方面的“实用”器物。而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变化,对于彩陶的制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改进,在此过程中,彩陶的发展史便成为人类“艺术前”最为重要的艺术发展史。
史前艺术作为原始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其特点和价值在于:人类在物质条件生活十分艰难的境况下,在理性思维尚未形成或不充分而感性智慧异常发达的情境下,艺术创造便成为一种自觉自由的活动,一种寻求精神寄托和缓解心理紧张的必须,由现实和环境所造成的心理“匮乏感”于带有虚拟性的艺术活动中得到了一定的克服。而正是在这时,充分的体现出艺术最初的功能和特性,体现出人类与艺术的本来的关系,艺术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创造活动。
彩陶表面的纹饰从另一个方面反应了人类文明的脚步。这一时期,人类处在由于对自然的无知而产生的自然崇拜阶段。
所谓自然崇拜,是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而加以崇拜,这是最原始的宗教形式。当时人们尚未形成明确的超自然体的观念,但已开始具有将自然物和自然力超自然化的倾向,出现于新石器时代。这种对自然神的崇拜,包括天体、自然力和自然物三个方面。费尔巴哈曾提出“对于自然的依赖感是促成宗教产生的重要基础。”艺术与宗教的产生与发展从古至今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费尔巴哈提出的观点,可以推断出艺术的雏形,倾向产生于自然崇拜。中国原始居民同样对于山林河川、鸟兽鱼虫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都怀有敬畏的心情,所以在考古出土的文物中我们会发现各种以抽象符号和动物元素为主的陶器或陶塑。遥远的图腾活动和巫术礼仪早已经沉默于不可再现的年代中。
原始社会是一个发展缓慢并且漫长的过程,他与中国历代王朝的更迭一样,也经历着或者交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既有平和的时代,也有战争激烈的时代。那形态各异的鱼,那古拙的蛙和鸟,平静的蜥蜴,尤其是陶盆中人面嘴中含鱼的纹样(如图1),体现了一派生机勃勃、淳朴和天真的童年气派,同时也具有明显的图腾性质。
图2 《鹤鱼石斧纹彩陶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说到鱼纹,仰韶半坡彩陶中包含大量的鱼纹和各种动物纹,彩陶纹饰中的“人面鱼纹”和“鹤鱼石斧”图(如图2),都具有神秘的象征意义和艺术魅力。前者是人面与鱼纹组合,后者是鹤、鱼与石斧的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打破了物理真实,是按照人的心理需要,重新组合了表现对象,创造了一种从来不存在的艺术真实。它们的神秘多意,主要在于它们组合后所产生的意蕴。通过组合变形而达到较为复杂的意蕴,是原始先民早已意识到的一种表达方式。后来的帛画和画像砖对此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后来这种组合的对象由动物转向了山水花鸟,原因之一就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这种人与自然关系的变化。中国画打破时空限制,把本来并无关系的物像绘于一体,组合成一种带有特定寓意的画面,作者借此抒发内心的情感。或者将象征各不相同观念的物像按照一定的心理空间重新布局,从而形成一种特殊的意境。由此可见,彩陶艺术对于后世艺术的影响,其首先的意义也许并不是在表现内容上的开拓,而在于这种与现代绘画不同的表现手法所表现的艺术精神,在于纹饰的线条中渗透着的象征意蕴,在程式化的图案框架中波动着细微多样的感情涟漪。
从一定意义上说,彩陶的产生集中了那个时代人类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最高成就,熔铸着那个时代人类创造世界包括创造人自身方面的智慧和成就。彩陶可以说是综合着数千年的社会历史状况、人类的生存发展状况以及浓缩着精神世界的一本独特的“史书”,是原始先民经过长期实践所创造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结晶。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 叶朗《美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 程金城《中国陶瓷美学》[M] 甘肃人民出版社
[3] 郑宁《首届ISCAEE2006中国清华大学国际陶艺教育交流年会论文集》[C] 河北美术出版社
[4] 中国硅酸盐协会《中国陶瓷史》[M] 文物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