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课外锻炼工作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①
——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6-11-29 14:13刘凯粟杰田刚成樊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2期
关键词:课外体育锻炼学院

刘凯 粟杰 田刚成 樊伟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广元 628017)

职业院校课外锻炼工作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①
——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刘凯 粟杰 田刚成 樊伟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广元 628017)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对体育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该研究以此为切入点,从高职院校课外锻炼的场馆设施、体制机制、队伍建设、平台载体、组织管理等维度对课外锻炼体系构建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为同类高职院校开展课外锻炼提供有益借鉴。

高职院校 课外锻炼 体系构建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阶段,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如何坚持全面立德树人,如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职业院校体育工作改革创新的新课题。近年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推行阳光体育实践中,就如何构建大学生课外锻炼工作体系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针对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中“重课堂、轻课外”,以及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重倡导、轻落实”等问题和现象,从全面育人高度入手,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深度融入整个学业阶段,教学、团学、体育部门协同发力,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构建)了具有学院特色的课外体育锻炼“3343”工作体系,确保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有组织、有阵地、有载体、有学分,真正使课外体育锻炼成为了大学生活的“必选课”,促进了大学生课外锻炼常态开展,推进了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提升了职业院校体育工作对人才培养的贡献力。

1 学院体育场馆设施基本情况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省唯一一所电子信息类公办高等职业院校,2016年元月建成四川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学院地处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现有2个校区(东坝校区和雪峰校区),占地面积共520亩,总建筑面积18万m2。学院在校学生7 800人,有教职工450人,其中专兼职专任教师350人,体育专兼职教师22人,其年龄、职称、专业(专选方向)结构合理。通过灾后重建,学院硬件及体育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提升,体育场地、设施基本功能齐备,两校区共设有田径场400m、200 m各1个,综合室内体育馆1个(内设灯光篮球场1块、羽毛球场4块、室内乒乓球台20张,形体房1间),灯光网球场地2块,篮球场12块,排球场4个,标准游泳池1个。同时,学院还接壤广元澳源体育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376亩,总建筑面积25 500 m2,功能齐全,为开放式管理体育运动综合体。学院及其周边充足的体育运动场馆设施以及人性化的开放管理,为学院学生课外锻炼开展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2 课外锻炼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和要求,以“天天锻炼、健康成长、终身受益”为目标,大力开展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和“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营造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课外体育锻炼质量,切实发挥体育锻炼在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技能型人才中的积极作用。

2.2 基本原则

(1)宏观引导与自助参与相结合。一方面学院宏观规划,出台相关政策、激励导向,为广大学生提供自由参与课外锻炼的广泛空间和充足条件。另一方面体系构建要能调动学生参与的主观积极性、能动性,提升课外锻炼体系运动饱和度和受益面。

(2)培养兴趣与提高技能相促进。构建体系要遵循教育和体育规律,以兴趣为引导,提升项目设置的科学性,注重因材施教和快乐参与,同时实施运动技能培养宣传普及,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奠定体育科学基础。

(3)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课外体育锻炼平台载体要点面结合,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同步推进,互相促进、协调。

(4)体育锻炼与氛围建设相映衬。工作体系中要充分发挥教学、学工、团委、宣传等相关部门的职能,齐抓共管、共同发力推进课外锻炼,形成课外锻炼的良好校园氛围,从而促进阳光体育的开展。

3 课外锻炼“3343”工作体系构建

为推行阳光体育并促进课外体育锻炼有序、常态、高质量开展,在多年工作实践中,学院不断创新课外体育锻炼体制机制、积极配套保障措施、加强队伍建设、主动搭建课外锻炼平台、强化联动管理,逐步形成了课外锻炼“3343”工作体系。

3.1 建立长效机制“三项保障”

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确保校园阳光体育、学生课外健身活动常态开展,学院高度重视体育工作,积极创新,不断加强和完善体育工作体制机制建设。

(1)成立了学院体育工作委员会(简称学院体委)。学院体委负责学院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规划实施、监督检查。主任由院领导担任,成员由教务处、基础部(体育部)、学生工作部、团委、各系部等部门负责人构成,阵容强大,履职得力,为体育工作开展保驾护航。

(2)设立了体育课外锻炼专项学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12个综合素质学分,其中体育课外锻炼专项学分不得少于1/2,学院体委牵头确定了与之对应的体育学分库,对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锻炼、推动课外锻炼常态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3)制定了课外运动训练管理相关办法。学院出台了教师组织、指导课外体育锻炼、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等工作的津贴管理办法等,从管理与人事分配层面对体育教师及相关人员积极参与课外体育工作进行激励。

3.2 加强建设“三支队伍”

为确保课外锻炼组织、指导、管理人员数量足、素质好、结构优,不断提升课外锻炼的质量和效果,学院始终坚持抓好体育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学生体育骨干三支课外体育锻炼工作队伍建设,为课外锻炼开展提供人才支撑。

(1)抓实体育教师主力军队伍建设。一是积极主动引进高层次体育教师;二是加大现有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业务能力;三是加强体育教师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培养,引导体育教师积极投身校内外公众体育运动,从而不断优化体育教师队伍的学缘结构,不断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不断促进体育教师师德建设。

(2)强化辅导员指导课外体育锻炼的能力和意识。按国家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要求,应针对辅导员进行开展体育第二课堂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强化辅导员“多面手”职业能力,促进班团体育活动开展。

(3)注重学生体育骨干队伍的培养。学院坚持从体育社团活动、第二课堂运动竞赛等工作中选拔培养有体育特长和爱好的学生骨干进入院系二级学生会体育部和体育协会,并进行系统培养,让其参与课外锻炼的服务与管理,使其成为学院组织开展课外锻炼的“生力军”。

3.3 搭建课外锻炼“四大平台”

本着宏观引导与自助参与、群体活动与运动竞赛相协调的原则,学院创立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锻炼项目载体,形成覆盖校内外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四大平台”体系。

(1)晨跑、夜跑锻炼平台。学院结合高职学生时间、心理、运动场地设施空间等诸多实际,坚持以系为单位统一组织开展一年级学生“晨跑”、二年级学生“夜跑”活动,使学生 “天天锻炼”。

(2)各单项体育比赛的“体育节”平台。学院每年都坚持常态开展田径、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游泳等10余项学生喜爱的单项体育比赛,并且科学统筹安排每项体育比赛的时间、场地,承办系部等,形成体育氛围浓郁的校园“体育节”,为学生展示体育才能、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3)院系两级运动代表队训练平台。学院坚持从每年的新生中选拔特长生组建了20余支院、系两级代表队,项目除常规篮球、足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武术外,还开设了女子凤舟、秧歌、大鼓等特色项目,常态参训学生运动员每年达600余名。各代表队实行教练目标责任制管理,科学安排训练计划,妥善处理好行课、实训、训练的关系,完成运动训练竞赛及对外交流任务,对提升学院课外锻炼技能水平、引领大学生参与课外锻炼起到了示范作用。

(4)举办班级体育活动、体育社团活动的自助锻炼平台。团委还通过第二课堂要求各班级和体育社团定期开展班级和社团内的“宿舍杯”楼栋间体育竞赛、郊游、身体素质拓展训练、趣味运动会、各单项比赛、“网上计步运动会”等课外体育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课外锻炼的形式和内容,拓展了课外锻炼的空间。

3.4 落实管理“三方联动”

基础部体育教研室、学工部、团委三方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共同推进落实学院体委确定的体育工作计划及学生课外锻炼目标任务,实现了课外体育锻炼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团活动、学生管理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1)学工部日常管理助推课外锻炼。学工部团委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集体观念、养成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将“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与“体育课外锻炼”有机结合。比如,学生处牵头积极推行的一年级大学生全员“晨跑”和二年级“夜跑”活动现已蔚然成风,成为学院一道风景线。

(2)院团委素质学分强化课外体育锻炼。学院高度重视全面育人,将体育课外锻炼专项学分纳入人才培养学分制方案,并由院团委组织实施,这样体育课外锻炼学分与毕业证挂钩,从制度层面强化了课外锻炼。

(3)体育教研室抓实课外锻炼。体育教研室坚持每年召开春秋季田径运动会和各单项比赛,积极筹办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节”,使体育活动与体育课外锻炼成为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4 取得的成绩

在全面育人方针的指引下,学院体育工作委员会积极谋划,带领教务处、学工部、体育教研室,在体育主课堂之外,积极推行阳光体育,积极开展内容丰富、载体新颖、学生参与度高的体育课外锻炼,并形成了一批诸如:校园晨跑夜跑、信息杯篮球(足球)联赛、“奔跑吧,青春”网络运动会、女子凤舟队、秧歌队等校园特色体育课外锻炼品牌项目,促进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在高职院校的传播,营造了繁荣、健康、阳光、和谐的校园体育课外锻炼文化氛围。

近年来,学院体育工作曾先后荣获多项荣誉:2012年学院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学院武术协会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社团”、2014年学院被评为“四川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2015年学院荣获省教育厅“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学院被广元市评为“社会体育服务工作先进集体”。

5 结语

5.1 关注与研究

课外体育活动及锻炼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人才培养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体育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是世界上公认一种教育制度,高职院校应高度关注,深入研究。

5.2 自由与创新

课外体育锻炼具有活动内容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空间领域的广泛性等特点,从而为职业院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提供了极大的自由度和创新空间。

5.3 作为与贡献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开展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主要形式的阳光体育,树立全面发展的科学人才观,加强制度、人才队伍保障、积极创新形式载体,大力开发“互联网+课外体育锻炼”,积极作为,努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课外体育锻炼工作体系,从而提升课外体育锻炼对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乃至人才培养的贡献力!

[1]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 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 [Z].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Z].

[4]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体育工作的意见(川信职院体〔2009〕20号)[Z].

G806

A

2095-2813(2016)11(b)-0120-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2.120

本研究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5—2016年度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强化职业体能和课外锻炼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01-34,主持人:郎松亭)之子课题。子课题负责人: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刘凯。

刘凯(1971,1—),男,四川广元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管理、社会体育、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课外体育锻炼学院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海盗学院(12)
海盗学院(7)
西行学院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取经之路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