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数学量感之培养

2016-11-29 08:20彭玲
新课程·上旬 2016年9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小学生

彭玲

摘 要:主要阐述了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量感的培养侧重从三个方面着手:包括注重小学生已有的知识、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领会“问题”中的量。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量感;已有知识;实践活动

有一次我和几个闺蜜带着各自的孩子聚会。其中一个闺蜜的儿子刚上三年级,他一看见我们就显摆:“我妈妈戴新戒指了!是我爸爸送的!好漂亮好漂亮的金戒指,有1千克重呢!”“1千克?”大伙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你妈是不是练了金刚指呀?”“你爸买的是金砖吧!”

作为老师的我笑过之后陷入了沉思。这个孩子据他妈妈说在班里也算成绩中上水平,三年级的孩子按教学进度早就学过“克和千克”这个知识了,也能够把“1000克=1千克”的换算公式背诵得滚瓜烂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是不是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引导孩子们对于质量单位的学习仅仅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所造成的呢?起码,这孩子的数学量感还是存在问题的。

在数学上,视觉或触觉对于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粗细、方圆、厚薄、轻重、快慢、松紧等量态的感性认识称之为“量感”。“量感”指的是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量”的态度与意识。它是一种对“量”的直觉、对“量”的敏感性,对“量”的直接反映。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量感呢?为此,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主要探索了从三个方面加强对小学生数学量感的培养。

一、注重小学生已有的知识

“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在于其丰富的感性认识,而学生的生活经验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每个学生在经历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活动,已经逐渐在头脑中形成一些关于数学的感性经验,但还只是经验而已,需要我们教师加以开发引导,将其上升为“数学”的层次。如,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基础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购物经验的积累。

二、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量”

生活中常见的“量”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较直观的“量”。如,长度单位的米、厘米等,这类“量”可以具体表现出来;二是较抽象的“量”。如,质量单位的千克、克和时间单位的时、分等,这类“量”只可意会、难以言教。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量”呢?教师可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在实践中体验“量”,在体验中获得对“量”的独特感受。因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学生最能理解自己亲身参与动手实践的东西了。又如,长度单位米、厘米,可以让学生亲自比一比、说一说“1米有多长”:“1米有这么长!”(生用手比划)、“1米到我这儿”、“讲台桌大约有1米长”……这些都是学生对1米的独特体验;如,质量单位千克、克,可以通过拈一拈、提一提等活动,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体验1千克到底有多重;如,时间单位时、分,可以通过开展多样活动来让学生获得对时、分有多久的亲身体验。如,体验1分钟有多长:可以播放一分钟的音乐;可以做一分钟的口算题;可测一分钟的脉搏等等。这样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的实践活动,亲身去体验有多长、有多重、有多久,而获得对“量”的独特感受,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量”,发展学生的“量感”。

三、引导学生领会问题中的“量”

在问题中也存在着“量”,这些“量”构成了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但它又明显区别于前面所提及到的“量”。问题中的“量”是解决问题的信息与条件,学生能否正确分析处理问题中的“量”,直接影响到能否正确解题。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有必要培养学生对问题中“量”的“量感”。在这里所说的“量感”指的是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透过数看到“量”,着眼于从问题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来分析问题,而不是强调学生去死记硬背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把学生钉死在一个狭窄的方框里。以往的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当一道实际问题中的数据较大或出现多余条件时,有部分学生便会感到费解,甚至无从下手。其原因已不言而喻——就是这些学生不能主动地排除数据对理解解意和选择算法的干扰,不习惯于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思考问题。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问题中“量”的“量感”,培养学生在分析问题时从“量”着手思考的意识。这应该从小培养,从低年级培养,它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

俗话说:“爱过才知情深,醉过方知酒烈。”确实,在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只有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充分感知,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的量感。

参考文献:

[1]张芹.“量感”不应成为数学教学的盲点:以低年级“计量单位”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2016(3).

[2]任荣.教学课中学生“量感”的培养[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2(6).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