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高校公共体育考核评价的思考

2016-11-28 11:16李海滨
体育师友 2016年5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高校

李海滨

摘 要: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体育教育教学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考核评价能否激励学生体育素质全面发展,能否全面代表体育课学习成果综合评价,是我们思考和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为制定全面、准确、科学、可操作性强的考核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从而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考核评价;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27

社会对体育能力创新的需求和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差距越来越大。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为教学改革指明方向。教育教学是实现体育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基本途径,教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准确评价一名学生体育成绩,用现在的评价方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也不能完全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建立促进学生体育成绩发展的评价体系,发展学生坚持身体锻炼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学生上好体育课,走进操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得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中原工学院、黄河科技学院、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华信学院、郑州科技学院等10所高校25名一线教师和体育专家主管,一二年级1300名 学生,其中男824人,女476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2007年以来的有关体育考核评价相关的文献资料和体育文件。

1.2.2 问卷调查法

按照拟好的提纲,对郑州高校的25名一线教师和体育专家主管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发放1325份,其中教师 25份,学生1300份,回收1284份,其中有效问卷1178份,有效率91.7%

1.2.3 访谈法

为更好地了解详细的相关信息,对郑州高校的25名一线教师和体育专家主管进行访谈,对考核评价的现状和建议有了很大的了解。

1.2.4 数理统计法

统计处理问卷,对结果分析思考,提出见解对策。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考核评价方法的现状

通过郑州10所高校公共体育课考评实际调查,所有学校都是必修课,大部分高校体育课为两年(一年级和二年级),成绩评定就是体育课上课情况和体育成绩。成绩评分内容:专项技能+素质+平时+理论,有89%的学校采用,有4%的学校将学习态度计入体育课成绩,有5%学校将课外锻炼、早操出勤计入体育课成绩,其他占2%。

从郑州高校公共体育课成绩专项技能比重看,专项技能占40%以上的学校有100%,占60%以上的学校有63%,有一个学校专项技能分值高达80%。所占比重的调查结果来看学校过于看重专项技能。只有5%的学校有课外锻炼和早操。

从郑州高校公共体育课成绩身体素质比重看,所有学校都把身体素质作为必考之一,占10 %~30 %之间,身体素质包括专项身体素质和一般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以项目特点制定,一般身体素质以中长跑为主,个别学校把体育健康测试的成绩代替一般身体素质考试。一般和专项身体素质成绩量化,决定得分高低。

2.2 郑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不足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郑州高校体育课考核缺乏指导思想,方法单调、缺乏严谨;考核过于侧重技能和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标准统一化,没有体现出激励机制,影响积极性,不利于长期性也不能体现出学生的健康变化,对于身体素质先天好的学生不上体育课也能拿高分,而那些身体素质较差的就是努力也难以获高分,甚至及格不了,这是没有注意到个体差异。成绩的提高度,实践运用创新能力没有体现,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健康状况的变化。

3 郑州高校体育课考核评价的发展方向的展望

3.1 考核成绩中素质和技能的评价应以健康为主

体育的教育理念是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树立健康第一。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传统的考评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它以素质和技能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制约了一部分学生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成绩评定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塑性,承认学生的目标,鼓励学生的参与性和自觉性,有效调控学生的学习目标,打造健康为主的灵活性和创新性的评价体系。

3.2 体育项目评价的弹性选择

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素质,发展特长,培养个性。对学生的发展要因材施教。为什么对学生的技评不能因练而考呢?我们可以给学生一部分自主的选择考试的项目,供学生选择考试,不把技能考试“一刀切”。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兴趣,还能养成锻炼的习惯。只有我们在这方面做好评价,学生才能在这方面有所收益,才能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3.3 体育教学评价方法趋向人文化越来越浓

评价是对教学的检验,是一种教学方法手段,不能对学生绝对客观化和数量化。强调个体差异,考虑到所有评价参考者的需求,应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绝对、终结评价应与相对、过程评价有机结合,关注学生的付出,注重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人文观、价值观。激励引导,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塑造学生人格魅力,体现体育教学的人文精神。

4 对郑州高校体育课考核评价的设想

4.1 明确体育技评的目标

技评的目标要与课堂的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学生参与和兴趣培养的动力和出发点在于体育运动的需求和动机,让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可以有效地检测学习的效果,得知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离预设的学习目标还有多远,形成良好的体育参与动机,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因此,技能内容、成绩的评定都要与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相适应。

4.2 考核内容多样选择化

体育教学目标三维健康,也就是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精心地构建学校体育内容、形式和考核办法。但在我们的技评中,千篇一律,根本没有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的余地。在体育教育领域,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个性发展,形成激励机制,建立多样选择化的评价内容,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理念。

4.3 考核方法灵活过程化

传统的体育课考核是以运动能力竞技达标为主,太注重终结评价。考核要由单一性终端性评价向终结性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转变,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和进步。体育考核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方法死板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进步。而过程性评价,就可以让学生早发现问题,老师及时反馈问题,从而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和不断进步,这样可以掌握学生进步幅度以及学生的学习、锻炼的态度。

4.4 考核评分积分等级化

目前我国体育课的技评一贯采用百分评分制,这种考核方法过分强调学生基本知识、技术及技能的掌握,而未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对特殊学生的关注度不够,使部分学生渐渐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消极对待体育锻炼。而积分等级化考核,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练的积极性,有促进教学工作,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好的提高作用,还可以创造一种较为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应当予以充分重视。

5 结语

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必先改革考核评价,以“健康第一”的思想,转变以前陈旧理念,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建立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更强调锻炼的过程,而不是应付考核,让考评来服务体育教学目标。国家有关部门明确目标和方向,各地根据地方特点,再详细制定出符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体育课程体系,落实身体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三维观,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观念。

参考文献:

[1] 刘东辉.论高校体育课考核体系[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3(3):145-146.

[2] 景瑞琪.高校体育课评价体系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 2015(20):197-198.

[3] 李凯.“阳光体育”环境下普通高校体育课成绩评价体系的研究[J] .才智,2014(13).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高校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