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道元
摘 要:通过对“平时体育课为了谁”、“体育课赛课为了谁”、“教学内容为了谁”的深入探讨,得出:目前体育学科通用的两种主要赛课形式,均违背新课程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建议:采用组织方确定主要学习目标、教师根据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形式进行赛课。
关键词:体育课;赛课形式;目标;内容;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25
赛课是课堂教学比赛的一种俗称。当前,体育学科通用的赛课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上课教师自定内容赛课,二是组织方指定内容进行赛课。无论哪种形式的赛课,都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平台,对参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整个专业队伍素质的带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两种主要的赛课形式,究竟孰优孰劣?是否还有更好的赛课形式呢?
1 两种主要赛课形式的优劣分析
1.1 教师自定内容赛课
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赛课教师具有选择上课内容的自由空间,有利于教师扬长避短地展示自己的专业特长,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体育基础和喜好来选择内容,也可根据地方特色选择校本教材内容,同时亦可兼顾课堂的艺术效果选择易于表演的内容。由于内容自定,教师选择的都是“拿手活”,必然得心应手、尽显个性、特色分明、教学效果显著,极易形成百花齐放的赛课场面。但此种形式的明显缺点是:由于教学内容不一、教学目标各异,测评分的标准难以统一。加之参赛教师上课各具特色,评委量化赋分难以把握。
1.2 组织方指定内容赛课
其优点:一是内容统一,评分标准统一,易于区分参赛教师的教学水平,易于评委量化打分;二是指定内容好比“命题作文”,易于推进各级学校“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的深入开展;三是参赛教师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对同一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处理,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异构”中感悟自我、张扬个性、深挖教材、推陈出新,真正体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其缺点有三:一是指定内容限定了教师创新的空间;二是指定内容如非参赛教师强项,则影响教师水平的发挥;三是内容限定太死,难免出现雷同单调的赛课场面。
2 三点思考
2.1 平时体育课为了谁?
新修订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表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一语概之,体育课教学就是为了学生。因而,平时体育课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师上课的最终落脚点也在学生身上,一切都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除了必要的技术示范,其个人表演则很少见。
2.2 体育课赛课为了谁?
当前各级各类的赛课,其目的是为了推出“标杆”教师,继而推动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显而易见,赛课是教师同行间的大比拼,比的是教师的“教”——即教师组织教学的技巧和艺术——亦或称之为教师的“表演”。简而言之:组织赛课就是为了甄别教师,教师赛课就要取悦评委,学生的“学”则退而次之了。这样的赛课已经脱离了体育课本身的意义,我们应该把赛课的落脚点重新拉回到学生身上来。
2.3 教学内容为了谁?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关于“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建议”中明确指出:“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这一关于“目标”和“内容”关系的论述,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是对传统体育教学计划制订方法的彻底颠覆。如何“体现‘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就是要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改变以往根据《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教材来确定体育课教学任务(目标)的做法,而是先确定目标,再根据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由此可见,体育课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施,是为了目标的顺利达成。
3 一个建议
由以上三点思考不难看出,当前体育课的两种主要赛课形式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背景下,不免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无论是教师自定内容还是组织方指定内容的赛课,都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先定内容然后再去制订教学任务(目标)如出一辙,都是“以内容为本”的典型反映。体育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即“以学生发展为本”,其突出表现就是“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细化到体育课上就是:先有目标,再选择内容,最终去实现目标。
鉴于此,笔者建议:体育课赛课应该采用组织方确定主要学习目标、教师根据目标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形式进行。这样的赛课,既符合“目标引领内容”的思想,也给不同地区和不同特长的教师足够的自主创造空间。参赛教师一方面根据指定的主要目标补充完善次要目标,一方面按照三级课程管理实施方案并结合水平阶段单元教学计划来选择内容达成目标。此种形式,不仅可以克服赛课与平时上课脱节、赛课“秀”教师而忽视学生、赛课“玩”教材而无目标等不正常现象,还能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一核心理念成为教师赛课的最终落脚点。
参考文献:
[1] 饶雄健. 如何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J]. 中国科技息 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