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锋
【摘要】 目的:总结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诊剖宫产手术效果的影响,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的安全性。方法:抽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100例急诊剖宫产手术产妇,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以及对产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麻醉优良率、麻醉诱导时间、产妇手术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麻醉前和分娩后的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麻醉前和分娩后的血压、心率方变化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诊剖宫产手术产妇在麻醉过程中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不仅麻醉起效时间快,而且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的相关生理指标较为稳定,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诊剖宫产; 麻醉方式; 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 R6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8-0040-03
doi:10.14033/j.cnki.cfmr.2016.28.022
剖宫产是解决产科难产、抢救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的有效手段,但是剖腹产对母婴均可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时可能发生近期或者远期的并发症,甚至是后遗症。随着临床剖宫产经验的不断积累,剖宫产率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麻醉水平的提高[1]。为进一步寻找急诊剖宫产手术中较为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本文结合2013年2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接收的100例剖宫产产妇,对这些产妇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接收的100例急诊剖宫产手术产妇,所有产妇中不包括妊娠并发症、肝肾功能不全、心脏病、传染病以及精神异常等。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产妇年龄21~34岁,平均(27.5±6.9)岁,其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22例,平均孕周(39.1±1.2)周;对照组,产妇年龄22~34岁,平均(27.8±6.2)岁,其中初产妇26例,经产妇24例,平均孕周(39.2±1.1)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采用硬膜外针穿刺,并将腰穿针置入到蛛网膜下腔,并注入2.5 ml 0.5%布比卡因,退出腰穿针,硬膜外穿刺针向头侧3 cm备用[2]。
1.2.2 对照组 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采用硬膜外针实施硬膜外穿刺,同时向头侧方向3 cm置管,将4 ml 2.0%利多卡因注入,根据产妇的实际反应情况选择是否追加用量[3]。
1.3 观察指标
(1)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麻醉效果分为优、良和差三种,其中优:产妇在术中没有感觉到疼痛;良:产妇在术中出现了轻微的牵拉疼痛;差:产妇在术中感觉到明显的疼痛,需要继续进行麻醉;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恢复知觉时间。(3)麻醉前与胎儿娩出后产妇的血压、心率。(4)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麻醉效果比较
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手术指标比较
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恢复知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同时间产妇血压、心率比较
观察组产妇麻醉前和分娩后的血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麻醉前和分娩后的血压、心率方变化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观察组产妇中出现1例呕吐,1例低血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产妇中出现2例呕吐,2例低血压,3例心率缓慢,4例在术中出现寒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55,P<0.05)。
3 讨论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许多已经过了最佳生育年龄的妇女都准备生二胎,针对高龄孕产妇这一社会现象,剖宫产手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胎心异常、胎盘早剥、前置胎盘伴广泛出血、宫缩无力等异常情况需要进行急诊剖宫产实施治疗[4]。剖宫产手术与其他手术一样需要对产妇实施麻醉处理,但同时又和其他常规手术存在着不同,麻醉方式不当不仅会对产妇造成一定影响,同时对于新生儿的健康同样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在临床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应该谨慎选择麻醉方式[5]。
剖宫产手术常规麻醉采用的是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方式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在术中可发挥一定的镇痛作用,在剖宫产术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6]。但是有学者进行过相关统计,会出现10.0%~25.0%的骶部神经阻滞不全,产妇在术中会感觉到手术操作的牵拉疼痛,而且在麻醉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麻醉时间的延长必然会延长产妇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手术时间的延长以及患者出现的牵拉疼痛均需要连续使用麻醉药物,无形中使得麻醉药物的用量增加,由此引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应的也会提高,产妇需要承受的痛苦也会增加[7]。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方法则是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方法有效地结合到一起,这种麻醉方法不仅可以继续保留硬膜外麻醉方法的优点,而且有效地避免了硬膜外麻醉的缺点,经腰麻的优点也融入其中,这样的麻醉方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发挥麻醉作用,阻滞效果更加全面,同时具有一定的肌肉松弛作用[8]。对产妇实施麻醉后,在很短时间内可发挥麻醉作用,便于尽早开展手术,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同时由于其麻醉药物用量相对于常规的硬膜外麻醉药量减少,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会降低[9]。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效果优良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产妇的心率、血压变化方面不太明显(P>0.05),对照组变化较大(P<0.05),这可能是因为对照组产妇在麻醉中麻醉效果较差,产妇承受的痛苦较大,会在手术中出现不自主的战栗,使得心率加快,血压下降,这些产妇生理指标的变化会不同程度的对产妇的生命安全以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安全性较低。不过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也会引起部分产妇出现血压下降,因此,不管是那种手术麻醉方法,在术中一定要做好相关指标的监测。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剖宫产手术产妇在麻醉过程中采用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不仅麻醉起效时间快,而且产妇在胎儿娩出后的相关生理指标较为稳定,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邓永富.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应用在急诊剖宫产手术中可行性探讨[J].当代医学,2015,21(2):150-151.
[2]黄文欢.不同浓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9):150-151.
[3]黄丽洁.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剖宫产手术产妇进行麻醉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1):277-278.
[4]刘国强,高保柱,华伟.剖宫产手术中不同麻醉方式的临床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21-423.
[5]王志刚,曹观海.不同麻醉方法在剖宫产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9):96-97.
[6]吴文书.不同椎管内麻醉方法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2,18(16):96-97.
[7]吴丽娜,高翔,陈彪.2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5):784-785.
[8]关军,于振峰,高志红.不同麻醉方法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5):135-136.
[9]刘琼,孟磊,李丽娜,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和硬膜外麻醉(EA)在急诊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11):74-75.
(收稿日期: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