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甫
一、校本培训内容应突出针对性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应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与发展为出发点,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开展培训,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教学中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是没有遇到问题,而是不知道应该怎样将它们提炼为校本教研的问题或主题,并分轻重缓急将它们排列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通过班主任班情介绍、备课组活动等环节指导教研组、年级组和教师发现并梳理具有针对性的校本教研问题或主题。如,如何备好每堂课;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如何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课堂反思等。
校本教研中的问题应该来自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而不是凭空设想的;这些问题应该是全校教师或学科组教师都共同关注、亟待解决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有利于形成“人人参与、共同研究、合作攻关”的格局。同时,还要根据学校与教师发展的需要而规划具体的培训内容。缺什么就培训什么,什么最紧迫就先培训什么。培训内容不在乎多,与其务虚不如求实,要充分体现其必要性和针对性。对于学校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强对一线老师的培训,尤其是与教师课堂教学密切相关的培训。
二、校本培训过程应突出系统性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应以学校整体发展为本,注重培训的系统性,以达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从认识到操作均有系统规划,形成系统培训。一般一个主题的培训要通过系列的培训才能真正完成,一次性的培训是不透彻的,效果也是不明显的。有效的校本培训应有系统性。它的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理论——验证理论。这只是校本培训一个周期性的过程,它应该是周而复始,不断提出新问题,不断分析,不断总结的过程,它是没有终点站的。校本培训应该形成一个完整不可缺的、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
因此,在开展校本培训的过程中,要注意建立一套适合本校实际的培训系统,才能使培训真正落实。作为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的校本培训,要找准培训的切入口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要找准这个切入口,就有必要对教师的现状作一次全面真实的了解,分析师资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找到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明确一段时间的重点培训内容。在确定了主要内容之后,再选定一些对主要培训内容有帮助的辅助学习内容,使培训内容有系统、有重点。在明确学校培训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确定自己的侧重点,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内容系列。
三、校本培训方式要应突出多样性
在校本培训中,组织者要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案例分析式、课堂观摩式、研培反思式、研训一体式、沙龙研讨式、专题讲座式、师徒结对式等研训形式。
1.案例分析式
学校要根据需要分学科、分类别、分层次设计案例教学方案,使教师针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反思、感悟、借鉴。案例教学应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与诊断,一方面,促进教师研究自己,另一方面,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不少学校推出的“教学反思”就是“案例分析”这种培训形式,网络中大量案例为案例分析式培训提供了方便。
2.课堂观摩式
这种方式是通过课堂教学实况,让受训者亲临现场观看、学习、交流、借鉴,以开阔受训的境界,使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这种面对面的交流研讨具有较强的示范性,要让受训者观摩后,有一种境界大开、耳目一新、受益匪浅的感觉。
3.研培反思式
这种方式在教师自主学习培训的基础上,既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又凝集学校教师集体智慧的一种培训模式,它包括“集体备课——示范观摩——撰写反思总结”等环节。这种模式要求每位教师结合任教学科,按照新课改要求,每学期至少上好一次研培课。通过研培课教学,进行行动研究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研培反思课不同于观摩课、考评课,它旨在通过进行课堂教学行动研究,借助教师群体的力量,进行群体性的教学反思,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采取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操作程序是:确立研培反思目标——备好研培反思课——观摩培训学习——上好研培反思课——撰写教学反思总结。
4.研训一体式
这种培训形式,优化了各类教育资源,彻底打破教师培训中条块割据的壁垒,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切入点,使理论与操作实践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体现了按需施培的原则,从而开创了校本培训的新格局。
5.沙龙研讨式
由培训者与受训者或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围绕某一问题而会聚一起自由讨论,以解决其疑点,达成共识,它是一种参与式的培训。由此推论、集体讨论、分组讨论、参观访问、同伴互助等都属于参与式研讨。
6.专题讲座式
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共性需求,每年确定几个重点专题,组织集中培训。培训者直接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系统地向多个受训者同时传递培训信息,这种方式是目前校本培训中采用的一种基本、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7.师徒结对式
师徒结对式是学校让一些年轻教师跟随一些熟练教师特别是德艺双馨的专家型教师学习的培训方式。主要通过传、帮、带、导等方法,对培训对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工作能力等方面作长期的指导和培养,使之尽快成才,并形成特色。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对这种“一对一”耳提面命、切身受教、循序渐进的培训方式,必须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四、校本培训实践应突出操作性
在培训过程中,不少校本培训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和认识上,往往缺乏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操作性指导,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培训往往让教师觉得没有多大意义,培训结束后培训的内容便成了空中楼阁,未能让教师真正感受到培训的价值所在。因为校本培训的根本目的在于转变观念和指导课堂实践,培训学习最终要体现在教学行为的落实上。理论培训固然重要,但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的可行性则更为重要。实际上,现在教师缺的不一定是理论或理念,而是如何将先进的理论或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融合在一起的操作指南,也就是说最缺的是具体操作的路径、程序以及方法。为此,培训者必须在操作层面上为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操作培训。做到既要重视理论学习,观念转变,更要重视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尽可能地增加培训的操作性。比如,针对某些理论提供一些实践案例;对一些课进行会诊,从理论角度找依据,找问题;开展专题性的教学研讨争鸣活动;各种学习汇报活动等,形成一条“理论——实践——反思——理论”不断循环的学习路径,努力在理念和行为之间搭起一座桥梁。同时在培训中,还要追求如何最有效地调动每一位教师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如何与自身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为学校的教育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永嘉县乌牛镇岭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