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者不尊

2016-11-28 15:43李耀岗
月读 2016年11期
关键词:吏治圣旨雍正

李耀岗

雍正是个勤政的皇帝。作为一国之主,他洞察吏治积习,对不切实际一味遵旨的官员很反感。登基后他就命大臣以求实态度对待钦颁谕旨,他说:“朕牵挂着吏治、兵、民,凡有益于天下的必下谕旨。旨意当中处理得当的,你们要采纳。但朕一个人肯定难以处理得十分周密,况且天下各地情况不一。因此,如果颁发的圣旨用在本地不够妥当的话,可以灵活运用,只要把其中情由如实报告上来就可以了。”话说得很明白,就是圣上我也不是万能的,遵旨要据实情灵活处理,不能盲目遵从,不切实际。

雍正曾颁给山东兖州知府吴关杰一道谕旨,让他认真做事,为政谨慎。吴关杰则把皇上的谕旨当作炫耀的本钱,先是挂在卧室朝夕相对,后又一字一字地刻在府衙大堂的屏风上,并把自己如何尊奉圣旨的举动奏报雍正皇帝。雍正看了奏折后,批复道:“你本来就不是什么超群之才,料理好你分内的事就足够了,像这种迎合奉承的事,朕很不喜欢。”雍正类似这样有个性的御批很多,对那些曲意逢迎的官员毫不客气。

官场是尊卑体现明显的地方,但有时候被尊者只因位高权重,表面上的“遵”未必是发自内心的“尊”。看似遵命于上级,其实竟是反其道行之,明尊暗贬,遵而不尊。北宋时有个官叫王珪,官拜参政知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做得很大,却鲜有作为。王珪为官十六年,从未建一言献一策,皇上说啥就是啥,官运亨通;但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人称“三旨”相公——上朝不言事只“请旨”,皇帝发话后即俯首“接旨”,退朝后则照本“宣旨”。这样的“三旨”不倒翁,当下也大有人在。

官僚积习太盛的机构,只有领导在思考,其他人都会自动关闭大脑。因为,这样最安全;刷碗多的人摔盘子的几率就大,要想在领导面前不犯错,那就少说为佳,一切唯领导马首是瞻。所以,那些事事请示、处处附和领导的人,并不是真心尊重领导,而是他没主意也不敢拿主意,什么事都让领导定。这样看似是维护领导的权威,其实有时是在陷领导于不义。为什么?因为出了事,有领导扛着,他们一句话“都是领导定的”,就溜之大吉。

遗憾的是,有些领导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危险,反而格外器重对自己言听计从、唯唯诺诺的人,却对敢言善谏者多不待见。这样的确培养了一批低眉垂恭的“遵旨”者,但这样的官又有什么用呢?他们只知遵旨遵命,只为自己做官而已,哪想到要为你和工作负责。

所以,有识见的领导应该青睐于赤目忠勇的“请奏”者。对于位高权重者,应该明白真正以你为尊者,有时候正是以一种令你不快的方式,让你看清这世上从来就没有永远的至尊无上。

(选自《今晚报》2016年7月4日,荐稿人:潘光贤)

猜你喜欢
吏治圣旨雍正
出土秦简所见秦的君臣奏对
古代为什么不假造圣旨?
古人为什么不造假圣旨
古人为什么不造假圣旨
雍正:朕终于把自己毒死了
雍正:奏折上面玩段子
皇帝的圣旨
这么痴情的皇帝我也是第一次见
孙中山的吏治思想与实践
况钟为官之道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