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法律素养

2016-11-28 01:49王芙蓉
新校园·上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法律素养辅导员大学生

王芙蓉

摘 要:现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缺失尤为普遍,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主力军,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帮助大学生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是辅导员的一项重要职责。本文从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入手,进而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缺失的原因,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一系列科学有力的建议和举措,为推进民主校园、和谐校园、法治校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法律素养

一、 我国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现状

党的十六大把依法治国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一治国方略的实施,使得依法治校也成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一项基本要求,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在学法、用法、守法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就总体上而言,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不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法律基本常识欠缺

法律基础课程作为一门公共课,基本上各高校都安排大班授课。另外,教材内容也过于笼统和简单,基本上只做些原则性、概括性的介绍。学生对该门课程也持有无所谓的态度,教育体制和学习理念的落后导致学生的法律基本常识欠缺。

2.尚未形成法律思维方式

所谓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来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目前大学生由于法律知识的匮乏,以及社会各种因素的负面影响,普遍没有形成正确的法律思维方式,使得他们对维护自身权益方面缺乏统一认识,在用法、守法方面也没有明确清晰的概念。

3.违法违纪行为有增无减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现象日益增多,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也大大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大学生的犯罪手段和犯罪种类不断增加,学校法律教育的匮乏也是导致这些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

二、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虽说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优秀人才,然而一旦他们的意志不够坚定,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造成影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加上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年少气盛导致他们难免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激情的背后往往是不可挽回的后果。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识,做事只凭主观臆断,对他人和社会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途径

在管理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渗透法制理念,在处理问题过程中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才能够填补法律在他们生活中的缺失。

1.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辅导员除了做好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还要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育人首先要从思想上入手,要更新他们的思想,改变他们的错误理念。辅导员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向学生传播传统的道德观念,例如“诚实守信”“以和为贵”“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等传统民族精神,不断地利用道德观念对学生的法律素养施以积极影响。此外,不断给学生讲解各种法律故事,培养学生的法律观念。

2.培养大学生解决纠纷的最佳方法

想让学生从内心接受,让学生彻底信服,辅导员要做到有理有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才不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另外,对待学生要秉持公平的态度。只有从自身出发,做好榜样,才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态度,寻找最佳的解决纠纷的方法。使学生在面临纠纷时能冷静下来,不意气用事,用和平的方法解决问题。

3.拓展课外活动,培养大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法律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素养提高的重要一环。课余时间,辅导员可以带学生旁听一些法庭审理,事后让学生参与讨论和评价。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普法宣传,一方面可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

4.营造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氛围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法治化是高校贯彻依法治校理念的重要体现,是高校能否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法制化的校园,公平正义、平等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学生的法律素养提升的前提。

实践证明,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可能自发形成,必须要进行培养,其形成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高校辅导员,首先要有耐心、恒心和决心,通过群体法律意识和社会环境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社会舆论、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予以积极熏陶,使其成为具有现代化法制观念的新型人才,这也是我国依法治国、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陈若冰.关于强化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2).

[2]郑成良.论法治理念与法律思维[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4).

[3]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法律素养辅导员大学生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及改善策略初探
高职院校学生法律素养养成探析
浅议如何提升人民监督员监督质效
法治中国视域下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