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A空+N”与“N+A空”语义句法历时对比研究——以含“深”字的空间表量构式为例

2016-11-28 01:28□丁
现代语文 2016年30期
关键词:历时构式句法

□丁 阳

汉语“A空+N”与“N+A空”语义句法历时对比研究——以含“深”字的空间表量构式为例

□丁 阳

本文以“深”为例,基于CCL语料库,运用认知语义学理论知识,从历时角度探索汉语空间表量构式“A空+N”与“N+A空”的语义特征与句法功能异同,并作出阐释。

空间量构式 认知语义 语义与句法异同

一、引言

“量”是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和表述世界的重要范畴(李宇明,1999)。汉语空间表量构式是由一个名词性短语(N普

①)或数量结构(N专②)和一个空间维度形容词(A空间)构成,表达物体性状的测估量度(estimation measurement)。如:

(1)a.坛十有寻,深四尺(战国《仪礼》) b.恩深似海恩无底(元《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a.掘地五丈深(北宋《太平广记》 ) b.剑伤约有一指来深(清《三侠剑》)

例(1)中的“深四尺”和“深似海”均由“空间维度形容词+(数量词)+度量衡单位/名量词”构成,记作“A空+N”,称为“A式”;例(2)中的“五丈深”和“一指来深”均由“(数词)+度量衡单位/名量词+空间维度形容词”③构成,记作“N+A空”④,称为“B式”。

针对上述结构,陆俭明(1989)认为,“A空+N”是个有歧义的构式,既可表示相对量,也可表示绝对量。而“N+A空”结构,只表示绝对量。因集中说明问题,本文基于“深”一词,只讨论在语境中表示绝对量的“A空+N”构式。

二、相关研究与不足

关于空间表量构式,邢福义(1965)开创了此研究的先河。他认为,此结构中的“粗(细)、大(小)”是形容词性质的。邢福义首提之后,陆俭明(1989)、董晓敏(2005)、Schwarzschild(2005)、Kennedy(2007)等也对其展开了研究。有学者(邢福义,1965,2009,2012;陆俭明,1989;张菲霏,张黎,2009)认为,“空间表量构式”中形容词一般都为表示度量义的、往大里说的单音节形容词,亦可见于正反义形容词组合,具有“正向语义倾向”;也有学者(罗思明,2014)进一步发现,汉语中存在弱制约,复合词和短语表量构式都容许某些“负向形容词”存在。但这些研究大多关注单个构式,探究二者之间关系的较少。且目前仅有少数学者从历时角度考察“A空+N”和“N+A空”构式演变趋势及其原因(杨永龙,2011;罗思明,2014)。鉴于此,本文以“深”一词为例,从历时角度考察二者之间的语义与句法异同。

三、“A式”与“B式”历时演变趋势

通过分析CCL语料库发现,“深”一词的A式B式语符频率存在历时差异性,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A式B式语符频率时间表

下图为A式B式语符频率历时趋势:

图1:A式B式语符频率历时趋势

图1显示:A式波动较大,而B式虽起步较晚但呈迅猛上升之势。单独来看,A式最迟见于春秋,唐朝和北宋兴盛,北宋为鼎盛时期,南宋呈现衰退之势但元明清又出现稳步缓升;而B式最迟见于战国,零星出现于六朝,后于宋朝稳步发展,到元朝与A式相持,明清超过A式,出现迅猛之势。鉴于此,下文将具体讨论两者的语义特征和句法功能,以作进一步探究。

四、“A式”与“B式”语义特征对比

(一)语义类型的划分标准

为比较“A式”和“B式”的语义差异,根据“N”的不同,将构式义分为定量和估量。定量由“数+度量衡单位”充当,表示确定义;估量由“数+度量衡单位”或“普通名词”充当,表示估测义,分别称作“度量衡估量”和“普名估量”。以“定量、度量衡估量、普名估量”的顺序,以下为A式和B式的示例:

(3)a.坛十有寻,深四尺。(战国《仪礼》)(定量)

b.刺皮木之际,令深一寸许。(六朝《齐民要术》)(度量衡估量)

c.恩深似海恩无底。(元《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普名估量)

(4)a.掘地五丈深。(北宋《太平广记》)(定量)

b.幸亏只有三尺来深。(清《施公案》)(度量衡估量)

c.周围三十里,浅处半人深。(清《康熙侠义传》)(普名估量)

(二)“A式”与“B式”的语义特征

根据上述A式B式的语义类型的划分标准,基于CCL语料库,可分出“A式”与“B式”的结构类型,并作出相应统计,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A式的结构类型与语义类型

表2显示:“A式”定量义占58.3%,估量义占41.8%。由此可见,A式多表定量义,少表估量义。且在估量义中大部分是度量衡估量(41.3%),极少数是普名估量(0.5%)。

按照同样做法,B式的结构类型与语义类型统计结果如下:

表3:B式的结构类型与语义类型

表3显示:“B式”定量义占31.9%,估量义占68.1%。由此可见,“B式”多表估量义,少表定量义。且在估量义中大部分是度量衡估量(53.5%),少数是普名估量(14.6%)。

对比表2和表3,可知:1.“A式”倾向于表达“定量”,“B式”倾向于表达“估量”。2.“A式”和“B式”中,“N”为“数+量”的结构都占大多数。在“A式”中,“数+量”结构为表达“定量”提供必要条件;在“B式”估量义中,除全部“名量词”表“估量”,主要在“数+量”结构基础上借助“助词”表达估量。3.“A式”中的“N”为普通名词的频率极少(0.5%),而“B式”相对较高(14.6%)。

五、“A式”与“B式”句法功能对比

(一)“A式”的典型句法功能

基于CCL语料库,发现“A式”可充当谓语、补语、定语、宾语,不可充当主语和状语。例如:

第一,通常直接充当句子谓语,占88.6%。如:

(5)坛十有寻,深四尺。(战国《仪礼》)

第二,部分充当补语,占8%。如:

(6)令侍者掘深数尺。(北宋《太平广记》)

第三,少数作定语,占2.2%。如:

(7)此所拟处深五尺之外有五谷。(唐《野朝佥载》)

第四,极少数充当宾语,占1.2%。如:

(8)得數一丈五尺,以深一丈乘之,鑿壕一尺,得數一十五丈。(唐《通典》)

为了历时考察“A式”句法功能,其历时演变如表4所示:

表4:“A式”句法功能历时演变

表4显示:“A式”出现较早,从春秋到东汉均作谓语,六朝之后,零星作其他句子成分。

(二)“B式”的典型句法功能

第一,通常充当宾语,占39.8%。且多为“有”的宾语,与“有”结合构成述宾结构。其余宾语通常为介词的宾语,构成介宾结构。如:

(9)a.那坡底有一丈余深。(明《英烈传》)

b.利害从教似海深。(南宋《古尊宿语录》)

第二,部分充当定语,占25.2%。

(10)忽遇前面万丈深坑。(南宋《五灯会元》

第三,小部分充当谓语,占18.1%。

(11)眼须四寸深。(明《纪效新书·戚继光》)

第四,少数充当补语,占16.8%。

(12)自己将把锄头去垦机坑,约莫锄了一尺多深。(明《醒世恒言》)

“B式”历时演变如表5所示:

表5:“B式”句法功能历时演变

表5显示:“B式”相对出现较晚,始作宾语,后零星出现,到宋朝之后出现其他句子成分,但不充当状语和主语。

对比“A式”和“B式”的句法功能发现:1.“A式”主要作谓语,“B式”主要作宾语且多为“有”的宾语。2.“A式”最迟见于春秋,始作谓语,于六朝之后稳步出现作其他句子成分;“B式”最迟见于战国,始作宾语,发展较慢,于宋朝之后稳步出现作其他句子成分。3.“A式”与“B式”均作定语、谓语、宾语、补语,均不可作状语和主语。

六、“A式”与“B式”语义句法异同阐释

本文利用CCL语料库,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针对以上结果,对此阐释如下:第一,历时发展趋势上,参见图1,横向观察,“A式”出现早于“B式”,前者语符频率上下波动较大,而后者一直保持迅猛上升之势。对此现象,罗思明等(2014)指出,“A式”遵循“足量准则”,“B式”遵循“不过量准则”。当今汉语中,“A式”与“B式”并存是“足量准则”和“不过量准则”相互协调与竞争的结果。纵向观察明清时期,“B式”语符频率最终超过“A式”,有其特定的语用价值。明清盛行小说,文本偏口语化,表达信息直白。这种文化模式与表达需求造成“B式”用法激增。第二,语义上,“A式”倾于表“定量”,“B式”则倾于表“估量”。度量衡是人们精确表达事物空间维度的必要手段。对于“A式”,表“定量”的语义倾向造成“N”几乎全为度量衡单位(占99.5%)。相反,“B式”表“估量”的语义倾向使“N”为普名估量的频率较高(占14.6%)。对此,杨永龙(2011)认为“B式”的产生与平比句有关。“平比句”是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必然包含普通名词,普通名词转而又充当“B式”中的“N”,导致普名估量的增加。第三,句法功能上,“A式”多作谓语,而“B式”构式首作宾语,次作定语。这说明“A式”具有谓词性特征,而“B式”既带有名词性又有谓词性特征。“A式”中“A空+N”的谓词性多取决于构式中的“A空”的句法特征,即汉语单音节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后常带宾语。杨永龙(2011:506)指出,“B式”谓语用法的减少、宾语和定语用法的增加是“B式”谓词性减弱、名词性增强的表现。按照Goldberg(1995),可以把“B式”看作是一类表量“名饰形”形式-意义-功能配对体,其结构可为短语或复合词。“B式”从表达字面义“数量+属性”到表达字面外的“数量+维度”,这种从形式到语义的变化,是一个语法化过程。

七、结语

本文基于CCL语料库,以“深”为例,考察了汉语空间表量构式“A空+N”与“N+A空”的语义特点与句法功能,并阐述其背后的认知理据。本文因只探讨“深”一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研究将扩展到其他空间度量形容词,以做进一步的考察。

注释:

①N普表示含有普通名词的名词性短语。

②N专表示含有度量衡单位的名词性短语。

③示例中的助词似、来是此构式中的插入成分,不影响其基本构式形式。

④学界也有将其称为“形+数+量”与“数+量+形”构式。

[1]Goldberg,A.E.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

[2]Kennedy,C.Vagueness and grammar:The semantics of relative and absolute gradable adjectives[J].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2007,(30):1-45.

[3]Schwarzschild,R.2005.Measure phrases as modifiers of adjectives[J].Recherches Linguistiques de Vincennes,2005,(34):207-226.

[4]吕叔湘.单音节形容词用法研究[J].中国语文,1996,(2).

[5]陆俭明.说量度形容词[J].中国语文,1989,(1).

[6]李宇明.论空间量[J].语言研究,1999,(2):12.

[7]罗思明,查如荣,董银燕.“表量构式”的“量准则”理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3):60.

[8]罗思明,查如荣,江晶晶.英汉“NA表量构式”中形容词制约的语料库与类型学研究[J].外语研究,2014,(3):33.

[9]邢福义.谈“数量结构+形容词”[J].中国语文,1965,(1).

[10]袁毓敏,李湘,曹宏等.“有”字句的情景语义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9,(3):300.

[11]杨永龙.从“形+数量”到“数量+形”——汉语空间量构式的历时变化[J].中国语文,2011,(6):499-506.

(丁阳 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历时构式句法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量词“只”的形成及其历时演变
常用词“怠”“惰”“懒”的历时演变
对《红楼梦》中“不好死了”与“……好的”的历时考察
古今字“兑”“说”“悦”“敚”历时考察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