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把”字句主语和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

2016-11-28 01:28□范
现代语文 2016年30期
关键词:例句谓语主语

□范 凡

论“把”字句主语和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

□范 凡

“把”字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句式,其语义分析历来是学术界探究争论的焦点,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其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歧义。“把”字句的研究大概包括三个方面:语法、语义和语用,本文针对“把”字句的主语和介引成分进行语义成分分析,运用归纳法分别列举“把”字句中主语和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的类型,并在类型归纳的基础上探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梳理二者的关系。

“把”字句 主语 介引成分 语义成分 句式语义

一、语义成分界定

语义成分是指词语组合时双方发生的意义关系的名称。如:

今天 我的妈妈 在家里 和邻居阿姨 用刀把 鸡 杀 死了。

时间 施事 地点 与事 工具 受事 动作 结果

在这个句子中,还存在领属关系是“我”和“妈妈”,同位关系“邻居”和“阿姨”等,整个句子的语义结构为:施事+动作+受事。

范晓(2003)《说语义成分》一文指出:“语义成分是指语义结构的组成成分。”她在这篇文章里提出了非常细致的分类。本文认为,“把”字句中的谓语是必要成分,因此所要讨论的语义结构应该是谓核结构,而与谓核结构相关的语义成分是强制性成分的动元和非强制性成分的状元。根据这一分析原理,本文的具体分类如下:

“把”字句的各个成分在句中都承担了语义成分,但是本文认为,根据“把”字句的特点,主语与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是表现句法语义的非常重要的方面。通过对二者语义成分的分析可以得出,当主语与介引成分所承担的语义成分相互制约,并且二者所承担的语义成分不同时,所得出的“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也是不同的。本文根据范晓对语义成分的定义以及分类,对“把”字句的主语和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进行研究。

二、主语语义成分分析

通过对“把”字句类型的整理可以发现,大部分“把”字句都有主语(以下表示为NP1),但也有一部分是没有主语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把”字句中的主语和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联系非常紧密。因此在分析主语语义成分的同时,将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融入,有助于探究两者在句式中可以共存的语义成分类别。

(一)主语(NP1)语义分析概况

陈静(2005)提出,对于“把”字句的主语应该用句式义来概括其语义成分,笔者分析了不同类别的“把”字句,将主语语义成分分为施事、时间、处所、工具或方式、受事、与事、对象以及不是动词的参与者,这体现了主语语义成分的丰富性。

刘培玉、赵敬华(2012)指出,主语承担的语义成分为施事、准施事、致事、工具、系事、时间、受事、因事、遇事。笔者认为这些成分对事件发生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施事→准施事→致事→工具→系事→时间→受事→因事→遇事。

上述研究只是单纯地站在NP1的角度去分析,本文认为,在分析NP1的语义成分时,应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究NP2的语义成分,丰富其分类方式。因此,本文以范晓的语义成分分类为基础,重新对NP1的语义成分进行分类。

(二)主语语义成分类型

1.施事

当NP1为施事时,NP2的语义成分如下:

1)受事

(1)我把他的脸打肿了。

(2)母亲把饭煮熟了。

(3)他把毕业论文写完了。

由例(1)~(3)可以看出,当NP1为施事时,NP2可以是受事,即例句中的“他的脸”“论文”和“饭”。这是“把”字句中NP1和NP2最常见的语义成分,而这两个成分的定性是因为谓语为动作动词,这种情况下的谓语具有“处置义”,所以当NP1为施事,NP2为受事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为“处置义”。

2)成事

(4)工人们把大桥建成了。

(5)师傅把酒酿好了。

(6)他最近才把签证办好。

由例(4)~(6)可以看出,当NP1为施事时,NP2可以为成事,成事与受事非常相像,但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成事在动作发生之后才会存在,而受事在动作发生时就会存在。如例句中的“大桥”“酒”和“签证”,它们只有在“造”“酿”和“办”的动作发生之后才会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谓语为动作动词,但是动词带有“方式义”,所以,当NP1为施事,NP2为成事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为“致使义”。

杨素英曾将“把”字句定义为“使成义”,认为“把”字句表达的是一个变化过程,也称之为“使成说”。也就是表达宾语涉及的事物/人/事件的一个完整的变化过程,而且变化的过程是有终点的。

在例(4)~(6)中,NP2承担的语义成分是成事,谓语表示的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对这样的“把”字句也可以将其理解为“使成义”。也就是说,“致使义”包括“使成义”,只是“使成义”中的NP2在动作完成之后才能存在,而“致使义”中的NP2是没有这样的限制的。在下文的主语语义成分分析中,有一种情况是主语承担的语义成分是施事,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是使事,表达的句式语义是“致使义”,不难看出,这里的终点与“致使义”中的结果相似,与“致使义”的表达相同,只是“使成义”更加强调一种过程。

3)使事

(7)他把态度端正过来了。

(8)他把菜热好了。

在例(7)、(8)中,当NP1为施事时,NP2可以为使事,如例句中的“态度”“菜”。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使事和受事虽然都在动作发生时就已经存在,但是使事是以支配它的动作为其状态,如“热菜”的结果是“菜热了”,“端正态度”的结果是“态度端正”,而这种谓语由致使动词来充当。所以当NP1为施事,NP2为使事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为“致使义”。

4)系事

(9)老张把窗子改矮了。

(10)他把黑板写满了字。

(11)我把水桶装满了水。

由例(9)~(11)可以看出,当NP1为施事时,NP2可以为系事,如例句中的“窗子”“黑板”和“水桶”。但是它们不仅仅表示系事,“窗子”实际上的语义成分是“受事+系事”,“黑板”的语义成分是“处所+系事”。这说明,在“把”字句中,NP2可以同时承担多个语义成分,这一点值得注意。在这里,谓语是致使动词,所以当NP1为施事,NP2为系事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为“致使义”。

5)当事

(12)化工厂把仓库失火了。

(13)他把钢笔没了。

(14)他把病好了。

在例(12)~(14)中,当NP1为施事时,NP2可以为当事,如例句中的“仓库”“钢笔”和“病”。在这里,谓语动词是不及物动词并且是非自主性的,所以带有致使性,NP2表示的是某种状态的持有者。因此,当NP1为施事,NP2为当事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为“致使义”。

6)工具

(15)我把杠子顶了门。

(16)他把箱子垫在脚下。

(17)他把菜刀切了肉。

在例(15)~(17)中,当NP1为施事时,NP2可以表示工具,如例句中的“杠子”“箱子”和“菜刀”。谓语是需要借助某些工具才能完成的动作动词,有处置性,所以当NP1为施事,NP2表示工具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是“处置义”。

7)材料

(18)石匠把石头垒了墙。

(19)师傅把葡萄酿成了酒。

(20)我把珠子穿成了手链。

例(18)~(20)中,当NP1为施事时,NP2可以表示材料,如例句中的“石头”“葡萄”和“珠子”。在这里,谓语是带有处置性的动作动词,所以当NP1为施事,NP2表示材料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是“处置义”。

8)处所

(21)他把北京跑遍了。

(22)他把箱子装满了书。

(23)他把墙壁涂满了颜料。

由例(21)~(23)可以看出,当NP1为施事时,NP2可以表现为处所,如例句中的“北京”“箱子”和“墙壁”。在这里,谓语由行为动词充当,带有处置性,所以当NP1为施事,NP2表示处所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是“处置义”。

综上所述,当“把”字句主语的语义成分为施事时,介引成分承担的语义成分为受事、成事、使事、系事、当事、工具、材料和处所,并且主语为施事时,带有使动性和自立性。本文认为,当主语为施事时,保留了施事本身的特点,所以施事是“把”字句主语承担的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语义成分。同时,当NP2是动元(动核联系的强制性语义成分)时,除承担受事的语义成分外,“把”字句的句式语义都是“致使义”;当NP2是状元(动核联系的非强制性语义成分)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都是“处置义”。

2.准施事

当NP1为准施事时,NP2的语义成分只有准受事。

(24)我把他爱上了。

(25)我把你想得死去活来。

(26)我把她妒忌死了。

在例(24)~(26)中,NP1为准施事,NP2为准受事,动词主要是指心理的经验性行为,并且对NP2没有任何影响,所以这种“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不容易确定。本文认为这种类型的“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为“致使义”,因为虽然动作没有使NP2发生改变或受到影响,但是NP1因为动作的存在达到了某种状态,所以,当NP1为准施事时,NP2为准受事,“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为“致使义”。

3.受事

当NP1为受事时,NP2的语义成分如下:

1)施事

(27)奶油把他吃腻了。

(28)那本书把他看糊涂了。

(29)饭把我吃恶心了。

由例(27)~(29)可以看出,当NP1为受事时,NP2的语义成分可以是施事,如例句中的NP2都是动作的发出者,谓语是行为动词,但是带有致使性,所以当NP1为受事,NP2为施事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为“致使义”。

2)受事

(30)这件事要把它办好了。

(31)四级证一定要把它考下来。

例(30)、(31)表面上来看是没有施事的,不管是NP1还是NP2,所承担的都是受事的语义成分,这看似违背了“把”字句的句法结构,但实际上施事隐藏在句中,如果补充完整应该是:“这件事你要把它办好了;四级证你一定要把它考下来”。补充完整后,主语就是施事,而在原句中,施事是不存在的,所以到底如何确定语义成分还有待商榷。本文认为,将主语看作是隐含的成分,担任的语义成分是施事。但是在表面结构中,NP1、NP2的语义成分都是受事。

3)工具

(32)吃糖把牙吃坏了。

(33)看电视把眼睛看近视了。

在例(32)、(33)中,当NP1为施事时,NP2可以表示工具,如例句中的“牙”“眼睛”。谓语是由带有致使义的行为动词充当,所以当NP1为施事,NP2表示工具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为“致使义”。

综上所述,当NP1是受事时,NP2可以是施事、受事和工具,而表达的句式语义都是“致使义”。也就是说,当NP1为受事时,无论NP2担任何种角色,“把”字句的句式语义都是“致使义”。

4.致事

当NP1为施事时,NP2的语义成分为受事。

(34)那件事把他气死了。

(35)雷声把他吓得一动不动。

(36)情书把他感动得直流眼泪。

由例(34)~(36)可以看出,当NP1为致事时,NP2可以为受事,谓语由不及物使动动词充当。所以当NP1为致事,NP2为受事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为“致使义”。

5.系事

当NP1为系事时,NP2的语义成分为受事。

(37)药把我苦得直恶心。

(38)天气把我热得难受。

由例(37)、(38)可以看出,当NP1为系事时,NP2为受事。谓语由不及物状态动词和形容词充当。所以当NP1为系事,NP2为受事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为“致使义”。

6.工具

当NP1为工具时,NP2的语义成分为受事。

(39)一双手把我抱了起来。

在例(39)中,NP1表示工具,而施事并没有出现,但是NP2为受事。本文认为,施事同样隐含在句子中,也许是不必说出施事,也许是说不清施事,总之,在表层结构中,主语表示工具,而主语最终承担的语义成分还需商讨,本文更倾向于根据表面句法结构来分析。同时,谓语由带有处置性的行为动词担任,所以当NP1表示工具,NP2为受事时,“把”字句的句式语义是“处置义”。

7.时间

当NP1表示时间时,NP2的语义成分为受事。

(40)中美谈判期间把世人的心都牵住了。

(41)历史上将文化大革命看作一场劫难。

(42)这一辈子把自己的事给交代了。

由例(40)~(42)可以看出,当NP1表示时间时,NP2为受事,如例句中的“世人的心”“文化大革命”和“自己的事”。但是谓语可以由行为动词充当,如“交代”“牵”,也可以由带有主观性的动词充当,如“看”。在这种情况下,“把”字句的句式语义不易判断,本文暂且将这种“把”字句的句式语义定为“处置义”,因为动词带有主观性,理解为“处置义”也并不牵强,只是不很贴切。同时,有的“把”字句结构中的NP1虽然表示时间,但它并不是动词的动元,所以并不能说主语担任了语义成分。例如:

(43)一个假期就把孩子的心玩野了。

本文认为,在例(43)中,“一个假期”虽然在主语位置上,但是它并不是动词的动元,所以只能说NP1表示时间,而不能说承担的语义成分是时间,真正的语义成分是“孩子”承担的施事,但是在句中省略了,就成了例子中的结构。由此也可以看出,不管NP1是不是动词的论元,它占据的都是主语位置。

8.处所

当NP1表示处所时,NP2的语义成分为受事。

(44)东亚把很多妇女都杀掉了。

(45)国外把丝绸视为珍品。

由例(44)、(45)可以看出,当NP1表示处所时,NP2的语义成分为受事,如例句中的“妇女”“丝绸”。这个形式与主语表示时间的形式相似,动词的特征不明显,本文仍将这种形式的“把”字句的句式语义看作是“处置义”。

综上所述,“把”字句的主语语义成分包括8种,即施事、准施事、受事、致事、系事、处所、时间和工具。在“把”字句中,主语承担不同的语义成分,介引成分也会承担不同的语义成分,因此,所表达的句式语义就会不同。当然,这些研究不能涵盖所有的“把”字句,因为还有些主语的语义成分不是动词的论元,需要借助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来分析。

三、介引成分语义成分分析

“把”字句中的“把”字是介词,它后面的成分通常被称为是介引成分,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总结出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包括受事、成事、使事、系事、当事、工具、材料、处所、准受事。此外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把”字句,这些“把”字句的主语所承担的语义成分不是动词的论元,另外还有些“把”字句没有主语,这个时候就要借助分析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来研究这些特殊的“把”字句,进而明确“把”字句的句式语义。

介引成分通常是有定的,也就是专指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知道的东西。如:

(46)快把肉拿走。

(47)把酒慢慢地喝。

例(46)、(47)中的介引成分虽然没有标志性的指称词引导,但是是听话者和说话者都知道的东西,这种情况是最常见的。

有时,介引成分也可以是无定的,也就是泛指的,是说话人知道而听话者不知道的东西。如:

(48)有人把一个字擦掉了。

在例(48)中,“一个字”非常模糊,说话者知道是哪个字,但是听话者单凭这样一句话是无法判断出是哪个字的。

介引成分的有定无定是由“把”字句的语境决定的,也就是说,一般的“把”字句是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的,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带有“把”字的句子结构,所以用介引成分的有定无定来限制所研究的句式,这样才能更加准确地判断出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在研究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时,由于这些“把”字句较为特殊,在一定的语境中才会出现,所以对于这些特殊的“把”字句,这里主要分析的是有定的介引成分。

(一)主语承担的语义成分不是动词的论元

(49)唱歌把他唱红了

(50)老吃馒头都把人吃怕了。

(51)跟你恋爱把智商都降低了。

(52)我上班怎么还把老太太吃死了呢?

从例(49)~(51)可以看出,主语位置上的成分表示一种原因,承担的语义成分是因事,但是它们并不是动词的动元;在例(52)中,主语位置上的成分是遇事,同样不是动词的论元。但是在介引成分的位置上,例(49)~(51)承担的语义成分是施事,例(52)承担的语义成分是受事,它们都是动词的论元。本文认为这两种结构形式是隐含了主语的语义成分,所以要以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来分析。可以看出,例(49)~(51)中的谓语由行为动词充当,而例(52)中的谓语由形容词充当,本文更倾向于将两种结构形式的“把”字句的句式语义归为“致使义”。

(二)无主语“把”字句

(53)偏偏把个老王病倒了。

(54)又把我的心凉了半截。

(55)他把两只眼睛瞎了。

例(53)~(55)都没有主语,动词的动元在“把”字之后,并且表达的句式语义都为“致使义”。但是这三个例子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在例(53)中,主语是不存在的,这种“把”字句的介引成分是施事,而谓语是形容词或者是不及物动词。再如:

(56)把个她给累瘫了。

在例(54)中,主语实际上是隐含的,是有什么原因使“我”“心凉了”,但是因为主语无法或者无需补出,所以结构形式上不存在主语,介引成分承担的语义成分是受事,也有施事。如:

(57)怎么把个犯人给跑了?

在例(57)中,“犯人”的语义成分是受事,主语隐含的是“因为监管不力”,所以才发生了这件事。

赵金色(2010)将例(55)这种类型的“把”字句称为非施非受“把”字句,即不存在施事或者受事。本文认为这种说法欠妥,因为“把”字句是一种述谓结构,谓语是非常重要的成分,不可或缺,所以介引成分就要承担一定的语义成分,如果认为介引成分可以不承担任何语义成分,这似乎与“把”字句的句式语义相冲突,因此本文不认同此种说法。由例(55)可以看出,“他”与“眼睛”之间是领属关系,虽然“他”在主语位置上,但是“他”并不是真正的主语,而是整个句子的主题。再如:

(58)他把眼睛哭肿了。

像这样的句子中,“把”前面的成分虽然是在主语的位置上,但是并没有承担语义成分,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是受事,并不是非施非受。

综上所述,“把”字句中的主语和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非常丰富,但是还存在一些特殊的“把”字句。比如:

(59)他把心脏病犯了。

(60)儿子丢东西把我丢怕了。

对于这些“把”字句并不能通过主语和介引成分的语义成分分析来探究其句式语义,而要借助句式的核心——动词,通过研究谓语的语义特征来明确其句式语义。

四、结语

本文认为,主语和介引成分不同的语义成分的双向选择表达了“把”字句不同的句式语义。前人的研究往往将二者分离,分别去研究各自的语义成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二者的语义成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分类方式。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在“把”字句中,主语和介引成分是互相制约的,主语和介引成分承担不同的语义成分制约了谓语,从而表达了不同的句式语义。

[1]范晓.说语义成分[J].汉语学习,2003,(1).

[2]陈静.把字句主语的语义角色[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3]刘培玉,赵敬华.把字句里介词“把”前面的成分[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4]赵金色.“把”字句句法-语义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范凡 辽宁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29)

猜你喜欢
例句谓语主语
非谓语动词
主语从句用法“大揭秘”
非谓语动词
葡语中零主语的语义功能分析
消除隔阂,呈现新面孔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非谓语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