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鹏,吴功亮,张晓君
(1.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3.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广州510641)
消费水平、城市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曾鹏1,2,吴功亮1,张晓君3
(1.桂林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3.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广州510641)
文章通过构建一个多元分析框架,运用数学理论模型推导了消费水平、城市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关系,得出了三者之间内在作用机理。随后采用计量软件Stata 11.0和中国23大城市群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在实证部分中将中国城市群划分东、中、西三个部分分别进行检验,来比较三者之间的差异。实证检验的结果与理论模型推导结果基本一致,因此得出论断:就中国城市群而言,消费水平提高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城市化水平提高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消费水平提高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消费水平;城市化水平;城乡收入差距;中国城市群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城市化是未来需求的潜力所在[1],Junsen等(2005)[2]认为城市化水平是制约内需的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城市化进程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能够推动需求的就是居民的消费,因此,居民的消费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就存在着某种联系。不可否认的是,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必然还会引起城乡居民收入的变化[3]。无论是城市化与消费水平之间还是城市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都存在着某种互动关系[4]。究竟在城市化进程中,消费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怎样被影响到的?后两者之间是否也存在着联系?这三者之间的互动联系又是如何的?
通过对以往研究的归纳总结可以知道:在城市化进程中伴随着消费水平和城乡收入的变化,研究也由最开始的城市化转变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逐步深入由最开始的规范研究进入到实证研究和分析,这都表明对城市化中的消费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都是值得进一步深入和有意义的。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理论模型,并基于中国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将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1 模型的基本假设
(1)假设在需求—供给模型中,消费水平的提高意味着市场需求增加,刺激着部门生产厂商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扩大生产,产量增加。
(2)假设只存在两个部门,城市部门和农村部门。厂商生产函数为Cobb-Douglas生产函数表达形式[5],且满足规模收益不变的条件,则两部门的生产函数为:
其中,Au、Ar分别表示外生变量,城市部门和农村部门的技术水平。y、K、L、I分别代表总产出、实物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和消费水平。λ、γ为城市部门的实物资本和消费水平影响因素,α、β为农村部门的实物资本和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其中0<α、β、λ、γ<1, 1-γ-λ>0,1-α-β>0,λ>β。
(3)参考Krugman(1991)核心—边缘模型[6]做法,假设工业部门所有劳动者数量Lu和农业部门所有劳动动者数量Lr分别代表着城市和农村人口,不存在任何失业率。即城市化程度:
(4)假设城市部门和农村部门大多数厂商都会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完全竞争情况下也会考虑零利润,那么得到劳动者的工资等于劳动品边际价值,即=W。对(1)式、(2)式分别求偏导,得到两个部门的劳动者实际工资分别为:
两部门的工资差距为:
1.2 模型的动态分析
在城市部门,实际工资收入对消费水平求偏导,得:
在农村部门,实际工资收入对消费水平求偏导,得:
先对工资收入差距进行变形,得:
从(7)、(8)、(9)式中得,在农村部门和城市部门,消费水平的提高都将促进工资收入的增加。同时,消费水平的提高,将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建立新的隐函数:
利用隐函数求导法则,对函数求偏导,得:
由(10)式偏导结果,可知城市化水平提高,能够缩小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
命题:消费水平提高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城市化水平提高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消费水平提高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2.1 样本数据来源
依据方创琳的相关研究[7],本文将研究对象定为中国23大城市群(见表1),所涉及的样本数据均来源于1993—2013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并经过简单计算得出。
表1 中国23大城市群及其包含城市
2.2 指标选择与数据说明
消费水平(XF):消费水平从宏观意义上是指居民在一定时间内享用消费产品或者劳务的数量以及质量,在一定意义上反映某个地区的经济实力[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是国内消费需求的最直接表现的统计指标,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某个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其中,人均消费额最能体现社会消费水平[9]。
城市化(URB):城市化就是在一个地理系统区域内,农村或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将会导致农村人口不断减少,而城市人口逐渐增多这一过程[10]。因此基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变化,选择城市化率作为统计的数量指标来表示城市化水平,这样既可以衡量一个地区城市化程度,又便于数据的搜集。城市化率等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这一做法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认可[11]。
城乡收入差距(IG):收入差距反映的是城乡发展的协调程度,收入差距越小代表城乡协调程度越高。对收入差距的测量,主要有: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以及泰尔系数。中国城市群的人口结构相差很大,尤其是中国农村人口所占比重较大。所以在衡量收入差距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人口的作用,故选取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城乡收入差距的指标:
在(11)式中,theili,t表示的是第i个地区第t年的泰尔系数;Pi表示第i个地区总的总收入;Zi第i个地区总的人口数量;j=1表示城市区域,j=2表示农村区域。
在实证经验分析中,考虑到不同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异方差,为了消除异方差所带来的影响,首先对各变量进行取对数处理。在表2中给出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其中,可以观察到各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全部介于0~10之间,表明各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2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考虑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群的消费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先对中国城市群整体进行研究,再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城市群进行研究(见表3至表6)。
考虑到城市化对自身的影响,运用动态面板GMM模型构建城市化与消费水平的动态关系。其中添加了ε随机扰动项,用来表示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得到中国城市群整体((12)式)、东部地区城市群((13)式)、中部地区城市群((14)式)和西部地区城市群((15)式)的GMM回归方程。
表3 全国层面城市群回归结果
表3是全国层面的城市群面板数据回归结果。考虑到不同模型下,可能产生不同结果,在实证检验中共采用5种模型,前4种是静态模型,最后一种为动态模型。在表3中可以看出,消费水平的回归系数为正值,且通过了1%的检验水平(显著)。表明了在中国城市群中,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的回归系数通过了10%的检验水平,系数为负值(显著)。表明在中国城市群中,城市化水平提高,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城市化水平的回归系数绝对值大于消费水平回归小数绝对值,表明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影响大于消费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模型5为GMM动态模型,在动态模型中可以看到,城乡收入差距有自我强化趋势。通过方程(12)发现消费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表4 东部地区城市群回归结果
表4为东部地区城市群回归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消费水平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通过了1%的检验水平),也同样表明东部地区城市群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东部消费水平系数绝对值大于全国层面消费水平系数绝对值,说明东部地区城市群消费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要高于全国层面的影响。东部地区城市群城市化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城市化水平提高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东部地区城市群的城市化系数绝对值小于全国层面城市群城市化系数绝对值,说明东部地区城市群城市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高于全国层面下的影响。回归方程式(13)也同样表明了消费水平提高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表5 中部地区城市群回归结果
表5是中部地区城市群回归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中部地区城市群消费水平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在中部地区城市群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中部地区城市群消费水平系数绝对值大于全国层面城市群城市化系数绝对值,表明中部地区城市群消费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力高于全国层面下的影响力。中部地区城市群城市化回归系数在10%的检验水平下,显著为负,同样表明中部地区城市群城市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表6 西部地区城市群回归结果
表6是西部地区城市群回归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城市群消费水平的回归系数在1%的检验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在西部地区城市群中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会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提高。西部地区城市群中消费水平的回归系数绝对值小于全国层面城市群的消费水平回归系数绝对值,进一步表明在西部地区城市群中,消费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小于全国层面下的城市群中的影响。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城市化回归系数在10%的检验水平下,显著为负,表明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化水平提高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其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化回归系数绝对值小于全国层面下城市群城市化回归系数,进一步表明西部地区城市群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力低于全国层面下的影响力。
通过理论模型的推导和实证模型的进一步验证,得出以下结论:伴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会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城市群不同地区消费水平以及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力大小不同,东部和中部地区城市群消费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力高于全国层面的影响,西部地区城市群消费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低于全国层面的影响;东部地区城市群城市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小于消费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而全国层面城市群、中部地区城市群以及西部地区城市群中城市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高于消费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本文已经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来证明了消费水平、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关系,接下来针对结果展开讨论。之前的相关研究学者,大多数只研究了两两之间的关系[12]。已有学者认为城市化进程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13]。而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选取研究对象是中国城市群,并且将中国城市群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来进行比较研究。在对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中,得出东部地区城市群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的结论。关于消费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多数学者仅仅从宏观表面来分析[14]。通过生产函数视角来阐明了消费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机理,消费水平的增加,消费者的购买力也同时增加。根据需求—供给关系,需求的增加会刺激供给的增加。厂商会扩大生产,伴随着规模收益递增。此时,工业部门的劳动工资增加,进而导致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的工资差距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会因此而扩大。
实证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除东部地区城市群以外,其他城市群中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高于消费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这是由于东部地区城市群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了,此时城市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呈现弱化趋势。但中国城市群中大多数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还相对较低,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充分说明我国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要性。
虽然同时用理论模型和实证模型来证明它们三者之间关系,但城乡收入差距不仅仅是受城市化、消费水平影响,也受政治制度、历史因素等多方面影响,而且这些影响因素无法用经济指标衡量。此外中国城市群分布地域广,彼此之间相差很大,期待学者能对此问题提出更好的解决思路。
[1]Attah K B.The Technical Efficiency ofCanadian Urban TransitSystem [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E:Transportation Review,2004,40(5).
[2]Zhang JS,Zhao,Park A,etal.Economic Returns to Schooling in Urban China,1998 to2001[J].JournalofComparative Economics,2005,(33).
[3]曹裕,陈晓红,马跃如.城市化、城乡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10,(3).
[4]王子敏.我国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再检验[J].经济地理, 2011,(8).
[5]Samuelson P A,w illiam D.Nordhaus.Microeconomics(17th Edition) [M].USA:TheMcGraw一HillCompanies,Inc,2001.
[6]Krugman.Geography and Trad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 39(3).
[7]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及新趋向[J].地理科学, 2011,31(9).
[8]Javier G.Location,Economic Potential and Daily Accessibility:An Ananlysis of the Accessibility Impact of the High一speed Line Madrid一barcelona一French Border[J].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 2001,9(4).
[9]w ei y H.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1999,23(1).
[10]杨文兵.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转移的特征及动力机制在:浙江案例[J].世界经济,2009,(6).
[11]孙才志,汤玮佳,邹玮.中国农村水贫困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协调关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3,(7).
[12]王子敏.我国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再检验[J].经济地理, 2011,(8).
[13]陈斌开,林毅夫.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中国社会科学,2013,(4).
[14]Geng L P.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Tendency of Chinese Citizens' Consumption on Resources,Enviroment and Ecology[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and Enviroment,2004,14(1).
(责任编辑/浩天)
F299.27
A
1002-6487(2016)20-0129-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5XJL002);桂林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SS201613)
曾鹏(1981—),男,广西桂林人,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城市群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吴功亮(1991—),男,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计量经济。张晓君(1990—),男,福建泉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