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广 纪杰善 曾 光 张传信
(山东省济宁市水文局 济宁 272019)
南四湖入湖悬移质泥沙分析
朱永广 纪杰善 曾 光 张传信
(山东省济宁市水文局 济宁 272019)
根据南四湖区各主要入湖河流径流泥沙资料,分析了河流悬移质泥沙要素变化规律以及南四湖来沙情况,南四湖区各主要入湖河道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累计输沙量为5910万t,河流断面平均含沙量、流域输沙模数呈递减趋势。
南四湖 悬移质泥沙 含沙量 输沙模数
1.1 湖区概况
南四湖为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的总称,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地处鲁南泰沂山前冲积平原与鲁西黄泛平原的交接地带,属淮河流域,流域面积为31700km2。1958年开始兴建的二级坝水利枢纽工程,将南四湖分为两部分,坝上游为上级湖,坝下游为下级湖。上级湖总流域面积为27263km2,其中湖东7352km2,湖西19309km2,湖面面积602km2;下级湖总面积为4250km2,其中湖东1614 km2、湖西1970 km2、湖区666km2。
1.2 河流及水文站网分布
南四湖入湖主要河流共有53条,其中29条入上级湖,24条入下级湖,出湖河流共4条。入上级湖的河流中有水文站控制的湖东有泗河、白马河、洸氵府河、北沙河、城河,湖西有大运河、洙赵新河、万福河、东鱼河、复兴河。下级湖入湖河流中有水文站控制的主要有十字河、新薛河、不牢河、郑集河、沿河。出湖河流老运河、新运河、伊家河、不牢河均设有水文站控制。南四湖区各水文站均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设立,测验项目主要为降水量、径流量、输沙率、含沙量等,控制流域内径流泥沙变化情况。
1.3 地质地貌及水文气象
南四湖湖东地区为低山丘陵区和山前冲积平原,湖西地区为黄河和废黄河间的黄泛平原。湖东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沙壤土、棕壤土、褐土;湖西区土壤类型主要为沙土、壤土、粘土等且土层深厚。湖西地区农田林网化已初成规模,对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发挥了重要作用;湖东山丘区植树绿化、水土保持亦有较大进展。
南四湖流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3.6℃,多年平均降水量695.2mm,降水量年际变化大,年内分布也很不均匀,汛期6~9月份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
南四湖湖东各河流为山溪性河流,洪水涨落急剧,洪峰流量大,洪水历时短;湖西各河流为平原型河流,洪水涨落缓慢,洪水总量大,持续历时长,湖西河流主要为泄洪排涝河道,部分河流兼作有引黄功能。
2.1 主要河流含沙量的分布特征
河流泥沙是指河水挟带的岩土颗粒。床沙质和冲泻质的总和,或悬移质和推移质的总和称为全沙。其中悬移质是指受水流的紊动作用悬浮于水中并随水流移动的泥沙。本文所述泥沙分析均指悬移质泥沙。
湖西平原区:各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在0.006~0.455kg/m3范围内,最大含沙量在1.46~23.0kg/m3范围内。万福河孙庄站基本不受引黄泥沙影响,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440kg/m3,1980~2000年平均含沙量仅为0.006kg/m3,为该区最小值。东鱼河鱼城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60kg/m3,1980~2000年平均含沙量仅为0.392kg/m3,最大含沙量为23.0kg/m3,为湖西区各河流最大值。
湖东区:各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在0.036~0.191kg/m3范围内,各河流最大含沙量,一般在2.52~7.47kg/m3。洸府河黄庄站基本为平原区,不受引黄泥沙影响,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290kg/m3,1980~2000年平均含沙量仅为0.036kg/m3,为湖东区最小值。泗河书院站以上流域为山丘区,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90kg/m3,1980~2000年平均含沙量为0.190kg/m3,最大含沙量为7.47kg/m3,为湖东区各河流最大值。
2.2 河流悬移质输沙模数的分布特征
湖西平原区: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范围为60.8~94.7t/km2,万福河孙庄站以上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范围为60.8t/km2,东鱼河鱼城站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94.7t/km2。
湖东区:各河流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范围为13.1~284t/km2,洸府河黄庄站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27.8t/km2,泗河书院站以上流域为山丘区,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214t/km2。
2.3 主要河流泥沙变化特征
降水侵蚀是南四湖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各河流径流泥沙受气候和下垫面变化的影响,随时间的变化明显。按三个时段1956~1979年、1980~2000年、1956~2000年统计的含沙量、输沙量、输沙模数及各个时段的逐月平均径流量、输沙量,可以看出随时间的推移有明显变小的趋势,除受引黄泥沙影响的平原地区外,1980年以后的悬移质输沙模数较1980年以前的悬移质输沙模数明显偏小,一般系统偏小50%~70%左右。主要原因:一是流域内拦蓄水工程的兴建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蓄水拦沙发挥了效益;二是气候的影响,1956~1979年段济宁市降水量属丰水期,流域的自然植被较差,径流量大,河流泥沙显著偏大,1980~2000年段降水量进入枯水期,1980年后的径流量减少,使河流的输沙量明显减少。选择泗河、东鱼河分别为湖东区、湖西区代表性流域,分析河流泥沙随时间变化特征。
2.3.1 泗河
泗河为湖东区较大山溪性河流,干流设有书院水文站,不同统计时段的实测泥沙资料分析成果见表1。
河流含沙量变化特点:书院站1957~1979年平均含沙量为0.867kg/m3,1980~2000年平均含沙量为0.190kg/m3,1980~2000年为1957~1979年平均含沙量的21.9%,年平均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呈明显减少趋势。
输沙模数:书院站1957~1979年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为500t/km2,1980~2000年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48.6t/km2,1980~2000年为1957~1979年平均输沙模数的9.7%,年输沙模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含沙量一致呈明显减少趋势。
2.3.2 东鱼河
东鱼河为湖西区平原河道,干流上设有张庄闸、鱼城2处水文站,鱼城水文站为南四湖入湖控制站。不同统计时段的实测泥沙资料分析成果见表2。
表2 东鱼河各控制断面含沙量、输沙量、输沙模数统计表
断面含沙量变化特点:鱼城站1968~1979年平均含沙量为3.70kg/m3,1980~2000年平均含沙量为0.392kg/m3,1980~2000年为1968~1979年平均含沙量的10.6%,年平均含沙量随时间的变化呈明显减少趋势。
输沙模数:鱼城站1968~1979年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为223t/km2,1980~2000年多年平均年输沙模数为21.6t/km2。1980~2000年为1968~1979年平均输沙模数的9.7%,多年平均输沙模数的变化趋势与含沙量一致呈明显减少趋势。
3.1 采用资料情况
南四湖主要入湖河流共设有水文站19处,其中有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的站共8处,为大运河后营、洙赵新河梁山闸、万福河孙庄、东鱼河鱼城、洸府河黄庄、泗河书院、白马河马楼、十字河官庄(柴胡店)等水文站。
采用资料为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资料系列采用1966~2000年系列泥沙资料,其中鱼城站采用1968~2000年系列资料,马楼站采用1976~2000年系列资料。
湖东城河滕县水文站和沙河薛城水文站没有输沙量资料,采用与城河、沙河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相近的十字河柴胡店站的输沙模数,推求滕县水文站和薛城水文站的输沙量。
表3 南四湖湖区泥沙淤积情况统计表
3.2 湖西河流泥沙分析
湖西河流有泥沙测验资料的河流共4条,为大运河、洙赵新河、万福河、东鱼河,总控制流域面积为14648km2,占湖西面积的64%。经分析计算,水文站控制区1966~2000年向湖区输送悬移质泥沙总量为4460万t(平均年悬移质泥沙量为127万t),其中1966~1970年悬移质输沙量为794万t(平均年输沙量159万t);1971~1980年悬移质输沙量为2980万t(平均年输沙量298万t);1981~1990年悬移质输沙量为601万t(平均年输沙量60.1万t);1991~2000年悬移质输沙量为82.9万t(平均年输沙量8.29万t)。湖西河流的悬移质输沙量主要集中在1980以前,1980之后悬移质输沙量明显减小。
3.3 湖东河流泥沙分析
湖东6条河流控制流域面积4620km2,占湖东面积的51.5%。通过分析计算,湖东6条河流控制区向湖区输送悬移质泥沙总量为1450万t,(平均年输沙量为41.5万t),其中1966~1970年悬移质输沙量为427万t(平均年输沙量85.5万t);1971~1980年悬移质输沙量为935万t(平均年输沙量93.5万t);1981~1990年悬移质输沙量为80.4万t(平均年输沙量8.04万t);1991~2000年悬移质输沙量为245万t(平均年输沙量24.5万t)。湖东与湖西泥沙变化情况一致,湖东6条河流向南四湖输送的悬移质输沙量主要集中在1980以前,1980年以后悬移质输沙量明显减小。
3.4 南四湖入湖悬移质泥沙总量
经分析计算,南四湖各入湖河流有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的入湖悬移质泥沙总量,1966~2000年期间湖西、湖东各控制站入湖悬移质泥沙总量为5910万t,其中湖西为4460万 t,湖东为1450万t。通过对湖西、湖东泥沙总量分时段分析可以看出,1966~1979年输沙总量为4690万t,1980年~2000年输沙总量为1220万t,1980~2000年时段的总输沙量明显减少,为1966~1979年时段的总输沙量的20.6%。
1966~2000年流域多年平均输沙模数为87.6t/km2,其中湖西区输沙模数为87.0t/km2,湖东区输沙模数为89.6t/km2。湖东为山丘区,流域坡度大,汇流速度快,对地面侵蚀也大;湖西为平原区,流域坡度小,汇流速度慢,对地面侵蚀小,但湖西引黄尾水进入河道,增加了河道的输沙量。南四湖湖区泥沙淤积情况见表3。
南四湖湖区各主要入湖河道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累计输沙量为5910万t,河流断面平均含沙量、流域输沙模数呈递减趋势。泥沙淤积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流域水土流失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天然严重侵蚀状态,经过多年来的工程拦蓄、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治理效果显著,不同流域泥沙要素变化情况资料数据,对于指导今后进一步流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