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红 王 维 肖彩芝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 400030)
脉通散外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恶性肿瘤下肢血栓的疗效
陈 红 王 维 肖彩芝
(重庆市肿瘤研究所,重庆 400030)
目的 探讨脉通散外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老年恶性肿瘤下肢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老年恶性肿瘤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 000 IU皮下注射,12 h/次,疗程10 d;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脉通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量患者髌骨上、下缘15 cm处肢体的周径并计算髌骨周径差,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研究组治疗后髌骨上、下缘15 cm周径差分别为(2.84±1.75)cm和(3.34±2.12)c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9±2.68)cm和(4.48±2.87)cm(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4.72±0.72)mPA·s、(11.24±1.48)mPA·s、(1.41±0.13)mPA·s和(2.45±0.43)g/L,与对照组的(5.13±0.76)mPa·s、(12.09±1.54)mPa·s、(1.72±0.09)mPa·s和(2.87±0.46)g/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脉通散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脉通散;低分子肝素钙;恶性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主要表现为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骨静脉血栓形成,以下肢最为常见。若LDVT急性期不及早治疗,可导致肺栓塞,造成严重后果。恶性肿瘤是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显示〔1〕,10%~30%的LDVT患者同时患有恶性肿瘤。目前,抗凝剂低分子肝素钙已被广泛用于预防静脉血栓,疗效显著。有文献亦报道〔2〕,中药外敷能辅助治疗静脉血栓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脉通散外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老年恶性肿瘤下肢血栓的临床疗效。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恶性肿瘤合并LDVT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男33例,女31例,年龄55~76〔平均(63.76±1.94)〕岁。研究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55~75〔平均(63.12±1.87)〕岁,根据肿瘤的类型:肺癌2例、乳腺癌2例、食管癌3例、胃癌3例、肝癌2例、胆管癌2例、胰腺癌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结肠癌4例、直肠癌4例、恶性淋巴瘤1例、子宫颈癌3例、卵巢癌1例、睾丸癌1例、转移性腺癌1例。对照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56~76〔平均(64.08±1.93)〕岁,肺癌3例、乳腺癌1例、食管癌2例、胃癌4例、肝癌4例、胰腺癌2例、小肠平滑肌肉瘤2例、结肠癌6例、直肠癌4例、恶性淋巴瘤2例、子宫颈癌1例、转移性腺癌1例。患者均经三甲医院诊断为恶性肿瘤,且病例的纳入均符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07 版)中诊断标准〔3〕。排除有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排除外敷部位有破溃的患者;排除有严重精神意识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组成、年龄以及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国药准字J20130168,天津葛兰素史克有限公司)5 000 IU皮下注射,12 h/次,疗程10 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脉通散治疗,脉通散即取冰片20 g、芒硝100 g、蜈蚣5条、泽兰50 g、黄芪60 g混合,研细末,过200目筛备用。然后将药末用凡士林调成稠膏状拌匀,用时取适量置于10 cm×10 cm医用纱布上,厚度约0.3 cm,面积直径约8 cm。使用前清洁皮肤,上药贴敷,每日1次,贴敷时间6~8 h,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测量患者髌骨上、下缘15 cm处肢体的周径,计算髌骨周径差。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HBV)、全血低切黏度(LBV)、血浆黏度(PV)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HBV、LBV、PV和FIB的检测,3 d/1次,共做4次。
1.4 疗效判定标准 符合199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脉管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评定标准〔4〕:(1)痊愈:患肢无疼痛,肿胀完全消失,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深静脉血管完全通畅;(2)显效:患肢肿胀明显减轻,久立后下肢尚有肿痛,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深静脉大部分通畅;(3)有效:症状有一定程度减轻,但有较重后遗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深静脉血管小部分通畅;(4)无效:症状明显无减轻,甚至有加重趋势。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两组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0%(痊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χ2=11.115 4,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周径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髌骨上、下缘15 cm周径差分别为(2.84±1.75)cm和(3.34±2.12)c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9±2.68)cm和(4.48±2.87)cm(t=1.028 9,1.807 4,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研究组治疗后的HBV、LBV、PV和FIB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s,n=32)
与治疗前比较:1)P<0.05
LDVT是由多种因素影响引起的下肢静脉血流缓慢,血液呈高凝状态,淤积于下肢静脉从而导致血栓形成〔5〕。中医学认为LDVT是由于久卧久立伤气,或产后、病后气血亏虚,气虚无力推血运行,血行迟缓而致瘀血内阻,营血回流障碍而导致,又有“脉痹”之说〔6〕。LDVT的发生可受骨折、妊娠、恶性肿瘤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又以恶性肿瘤为易发因素。研究显示〔7〕,恶性肿瘤可压迫下肢静脉,从而导致患者下肢血流瘀滞、回流缓慢。亦有研究显示〔8〕,恶性肿瘤可通过释放黏蛋白和凝血活素等促凝物质从而提高血液中凝血因子的活性,促进凝血,使患者处于高凝状态。而肿瘤的化疗,亦可使血液中抗凝物质减少,同时造成血管壁的损伤,故恶性肿瘤患者易导致LDVT的发生。
抗凝是治疗LDVT的首选方式,目前抗凝多选用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明显的抗Xa因子活性,对体内、外血栓、动脉血栓的形成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显著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发挥促进血栓溶解和预防血栓形成或扩大的作用。同时,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故低分子肝素钙在恶性肿瘤合并LDVT患者的治疗中尤其值得期待〔9〕。中医认为,湿热下注是LDVT发病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用中药外敷作为LDVT的辅助治疗手段。脉通散主要由冰片、芒硝、蜈蚣、泽兰、黄芪组方而成,方中冰片清香宣散,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的药理作用;而芒硝咸寒,有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作用;蜈蚣具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抗肿瘤作用;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气旺则血行,祛瘀而不伤正,利水而能消肿。全方相辅相成,共奏清热解毒、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消肿软坚之功效〔10〕,充分体现了《黄帝内经》“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及“血实宜决之”的理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脉通散外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恶性肿瘤患者LDVT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且研究组的髌骨上下缘周径差显著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亦得到显著改善。其中原因可能是低分子肝素钙具有抗Xa因子活性的作用,可促进血栓溶解和预防血栓的形成或扩大,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从而避免LDVT的进一步发展。另外,低分子肝素钙还有抗肿瘤的作用,可减少肿瘤释放物的释放,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脉通散中的芒硝主要成分为Na2SO4·10H2O,外敷时,芒硝以硫酸根离子形式存在,成为高渗状态,可促进大量组织水分渗出体外,从而减轻肿胀组织对血管的压迫,减少静脉回流阻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有利于血栓的溶解和吸收〔11〕。而冰片可增大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磷脂分子链排列有序性,改善上皮细胞的通透性〔12〕。蜈蚣提取物〔13〕对胃癌细胞株823、肝癌细胞株H22、宫颈癌细胞等均有抑制作用,可促进其DNA凋亡。综上所述,脉通散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LDVT的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1 刘兰印,武 宏,张瑞彬,等.中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高凝状态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2;4(8):8-10.
2 金凤霞.中药外敷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83-4.
3 张阳德.血管外科诊疗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23-5.
4 陈淑长.周围血管病中医研究最新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361-2.
5 李晓玉,张 川,曾 薇.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11):1708-10.
6 蔡惠群.黛柏膏外敷配合中药内服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6):65-7.
7 王 卿.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制及治疗措施探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09;2(3):235-7.
8 任 菲.恶性肿瘤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发病机制及治疗对策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8):81-3.
9 胡丹凤,黄礼年.低分子肝素在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10;8(3):353-4.
10 刘惠洁.冰硝散外敷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肢水肿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27.
11 王晓东,殷东风,唐广义.加味冰硝散外敷治疗恶性肿瘤下肢局限性水肿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4):101-3.
12 刘桂芳.冰硝散外敷辅助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9;24(1):34-5.
13 朱国民.蜈蚣在肿瘤方面的作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杂志,2008;10(6):859-60.
〔2015-11-17修回〕
(编辑 袁左鸣)
陈 红(1981-),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研究。
R273
A
1005-9202(2016)20-505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6.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