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庚科,胡 森,魏卫鸽
(西安工业大学 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021)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研究
赵庚科,胡 森,魏卫鸽
(西安工业大学 思政部,陕西 西安 710021)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文章选取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亚五国贸易为研究对象,采用2009—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研究认为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虽然发展迅速,联系日益紧密,但发展不平衡,波动性大,受到了贸易商品单一、铁路运输便利化程度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法律法规差异较大、贸易壁垒明显、“中国威胁论”影响等因素制约,需要采取加强文化政治经济互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拓宽双方合作领域、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提升贸易合作的途径等措施提升合作。研究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贸易合作面临的新困境与新问题,对于中国应对经济新常态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五国;贸易合作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6.165
古代丝绸之路曾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中国的丝绸、茶叶、铁器等通过此路流向西方而得名,但由于海上运输的兴起,古代丝绸之路逐渐没落。当今面对全球经济的再次调整,这条曾对中西方文明影响深远的经贸通道再次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13 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跨欧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给“古丝绸之路”赋予新的战略含义,它横跨欧亚,囊括沿线主要国家,分别是中国、蒙古、缅甸、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亚五国、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以色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由现代公路、铁路、航空和油气管道组成的欧亚经济带[1]。据统计,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截至2013年9月前,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6000多亿美元,占对外贸易总量15%。其中,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仅在2013年就已达到502多亿美元,特别是2009—2011年进出口总额从23.8831亿美元增加至396.5064亿美元,增长幅度巨大,达到了16.6倍。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研究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中亚五国贸易合作问题,对于中国应对经济新常态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到目前为止,中国成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五国贸易合作的第一大伙伴。目前中国从高速经济发展转变为高质量经济发展,虽面临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的转变,但依旧保持住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势头。在苏联解体之后,中亚五国形成了自身经济发展形式。中国倡导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给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提升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双方都将从这一战略中获得巨大的经济增长。从中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至2014年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看出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五国的贸易合作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见表1)。
表1 中国与中亚五国2009—2014年经济增长率单位:%
1.1 贸易合作发展迅速,联系日益紧密
自中亚五国独立以来,中国与其经贸合作不断加深,特别是1996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极大提升了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贸易合作关系。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中亚五国主要的贸易伙伴,且是第一大贸易伙伴。从总体来看,中国与中亚五国双边贸易总额逐年增长。据统计,到2014年年底,双方双边贸易额合计达到617.7亿美元,占201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4.303万亿美元的1.4%,约是双方在1992年(4.6亿美元)建交之初的100倍。从2009—2014年这五年发展来看,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增速最高为2011年,达到32%,增速最差是2009年,因次贷危机的影响,增速为-23%,其后逐年增长,到2014年止,双方的双边贸易额达到617.7亿美元,同比增长23%,但增长趋势有所放缓(见表2)。
表2 2009—2014年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1.2 贸易发展不均衡,波动性较大
截至目前,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贸易发展仍然十分不均衡。除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两国与中国贸易合作量较少,其余三国均已成为中国与中亚贸易发展的重要伙伴。据统计,2009—201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的贸易总额增长1.9倍,但由于2010—2012年吉尔吉斯斯坦政局不稳定,贸易增长率出现了10%的萎缩,[1]其他四国虽保持良好贸易增长率,但其间波动性大,发展十分不平衡。到目前为止,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发展成为第一大贸易伙伴,乌兹别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居第二位,塔吉克斯坦居第三位(见表3)。
表3 2009—2014年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额及增长率单位:亿美元
2.1 贸易商品单一
中国与中亚五国是重要贸易伙伴,对中国发展西部地区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从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情况来看,双方贸易来往间的商品种类都比较局限于以轻工业产品和资源型产品为输出,基本上还未涉及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这样的贸易发展模式,导致了双方贸易发展的局限比较大,因此必须冲破此瓶颈。2013年,中国从中亚五国进口的有棉花、牛羊皮、生皮等原材料产品和以石油、天然气、贵金属为主的能源产品。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出口则以机电、机械、日用品和轻纺产品为主。[2]由此可以得出,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贸易合作不强,中亚五国比较依赖于对能源产品的出口,而这种贸易模式并不适合双方长期合作发展。
2.2 铁路运输便利化程度不高
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交通是其中最基础的发展条件,而铁路是最贸易合作中既便宜又便捷的贸易通道。中亚五国在公路、铁路、航空运输方面目前以形成互联互通结构,以铁路和公路运输为主要运输方式,但公路由于受天气等因素制约大,铁路运输便成为主力。但中国与中亚五国间铁路运输便利程度低,一方面苏联境内轨道宽轨,而我国与欧洲国家都采用国际标准窄轨,铁路换装会延误大量时间;[3]另一方面,由于是多国联运,在通关过程中程序过于复杂,不同国家间政策不同,这都阻碍了运输效率,直接影响中国与中亚五国间贸易发展。
西玖环保自主研发的地下水处理酸碱调节模块具有较高的集成度和自动化控制能力,可实现远程操作、自动化、无人化控制,可有效节约人力资源,降低处理成本。
2.3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经济基础与发展模式各不相同,社会模式和经济发展也各不相同,基础设施落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存在交通、通信、电网、油气管线等基础设施“不联不通”。基础设施缺乏与老化是制约我国与沿线国家深化合作的薄弱环节。[4]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多国家,尤其中亚五国的根本的发展障碍存在于自身基础设施落后,虽然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合作反战不断加深,但由于在交通、通信、运输等方面的发展不联通等基础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下,严重地制约着双方贸易合作发展。
2.4 法律法规差异较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的经济基础与发展阶段差异较大,发展模式也不相同,各国间法律制度也存在很多差别,“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间在历史上创造了形态不同、风格各的法规、政策且不兼容。从历史上看,沿线国家间民心不通的问题由来已久。其实是缺乏政治互信的问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个别国家出于地缘政治原因,对中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存在质疑。在西方媒介的霸权语境下以及部分国家民族主义情结反弹的影响下,有些国家的媒体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报道和评论出现了个别负面倾向。[5]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因沿线国家在政治、文化、宗教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也长期无法得到解决,形成了很多矛盾与冲突,影响彼此间展开加强合作。此外各国在历史上形成的法律法规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与国际不接轨,也影响到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合作。
2.5 贸易壁垒明显
近年来,中亚五国为保证本国民族经济发展,不断加强各种技术贸易等通关壁垒,自2011年起,发起贸易保护措施中看哈萨克斯坦居于世界第四位,阿根廷居于第一位,中国居于第五位。除乌兹别克斯坦由于自身地理位置处于“双内陆国家”积极寻求贸易等多方合作外,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对深化贸易合作反应冷淡。所以贸易壁垒严重影响了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贸易来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不断腾飞,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西方媒体开始大肆鼓吹“中国经济威胁论”,中亚五国也开始担忧中国可能对其造成的经济渗透。由于中国出口中亚五国产品多为机电类和日用产品,而从其进口主要以能源矿产为主,加上中国在中亚五国投资企业也多能源和矿产开采,中亚五国担心其变为中国廉价能源供应地。[6]所以以上原因都导致了“中国威胁论”在中亚地区的影响,成了制约中亚五国与中国深入贸易合作的因素,所以目前状况来看双方互信程度还需加强。
3.1 加强文化、政治、经济互信
中国多年来在处理国际外交事务中,以不干涉别国内政为首要标准,所以应多发展中亚五国间文化、政治、经济沟通交流。另外大力推进民间交流,吸收大量五国来华留学生,邀请多领域学者交流研讨,加强双方民众对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了解,使五国民众了解到加强贸易合作对双方的重要性,消除“中国威胁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3.2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随着中国和中亚地区合作关系的日益密切,欧亚大陆桥的运行标志着铁路干线已初具规模。我国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的铁路成了中国与中亚五国最为关键的铁路线路,三条亚欧大陆桥的建成,中国与中亚各地间公路与铁路交通全面衔接,至此,陆路交通全面打开,承载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绝大部分货运量。而跨国间的高速公路建成,也使这种微妙联系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的新疆、西安等多个城市也已开通直达中亚多个国家的航线。石油管道,亚欧光缆等基础设施也在加紧建造。不只如此,中国还在新疆开放了以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为代表的17个国家一类口岸面向中亚各国,[7]中国与中亚地区的贸易联系翻开了崭新的篇章。
3.3 拓宽双方合作领域
在俄白哈关税同盟的趋势下,中国需要加强使用“上合作组织”平台,对现阶段协议进行贯彻落消除关税同盟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目前,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成员国通过签署和批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关于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目标和方向及启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进程的备忘录》以及《多边经贸合作纲要实施措施计划》等重要文件,同时建立各国间经济贸易部长级会议。此外,中国应加强管理能源、矿物资源和原产品,拓展到基础建设、教育教学、服务等各种产业中,改善目前中国对中亚五国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形式,改善贸易产品布局,提升合作档次。由此促进中国与中亚五国进行更深层次的经贸合作。
3.4 优化贸易商品结构
应当提升与中亚五国在各个方面的贸易互助,从以往单一的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到创办企业等,一方面中国应发挥在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积极参与到中亚五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以此加强经济、政治互信;另一方面,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交往中排除需要政治支持外,还需要人力与技术支持,通过创新科研扩大商品种类。最终达到改善双方优势互补以及商品贸易结构,降低贸易风险。总的来讲,中亚五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不但双方的贸易互信程度不断提升,也有助于对中国自身能源安全战略起到积极作用。
3.5 提升贸易合作的途径
俄罗斯因2014年乌克兰事件开始,不断遭受西方国家对其能源、经济、军事领域的制裁,俄罗斯也对欧美等国采取了反制措施,导致与欧美等国关系跌至谷底。俄罗斯必须转向与亚太地区以及金砖国家合作,与中国能源金融领域的合作迅速推进。俄罗斯也会推动中国与中亚间的经贸合作,通过与俄罗斯对中亚五国影响力,打开中亚五国对华一类港口开放,减少陆路运输中的通关复杂程度,提升运输效率。
[1]梁小丽.陕西与中亚在“新丝绸之路”,视角下的贸易关系探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4(15):47.
[2]刘志中.“新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4(1):27.
[3]赵东波,李英武.中俄及中亚各国“新丝绸之路”构建的战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2014(1):59.
[4]高志刚.“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能源与贸易互联互通研究构想[J].开发研究,2014(1):44-45.
[5]田惠敏,田天,曾琬云.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5(21):12.
[6]袁培.“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中亚国家能源合作深化发展问题研究[J].开发研究,2014(1):51-52.
[7]袁丽君,高志刚.依托“跨国丝绸之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J].开发研究,2014(1):35-36.
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4Z131);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5R034)。
赵庚科(1974—),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副教授,博士、博士后,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胡森(1989—),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市场运行;魏卫鸽(1990—),西安工业大学思政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市场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