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剑波
(牡丹江市书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简论
戴剑波
(牡丹江市书画院,黑龙江 牡丹江157000)
摘要:北大荒版画自成一派,名扬中外。而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却鲜为人知,少有关注。本文从题材的北大荒化、意蕴的北大荒韵、风格的北大荒味三个理论层面,对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与论述。
关键词:水彩画;北大荒;题材;意蕴;风格;画派
水彩画作为西洋绘画形式之一种,传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五四”运动前后。虽然时间较短,但是黑龙江省的水彩画画家们,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创造出“北大荒画派”,与“北大荒版画”相媲美,令世人称道。
“北大荒画派”作为水彩画艺术流派之一,独树一帜。充分体现出艺术流派的神髓,即:“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造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1]例如有以吴昌硕为代表的“上海画派”,以吴作人等人为代表的“北京画派”,有以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的代表的“岭南画派”,同样,黑龙江水彩画也有以胡梅生、丛培华、张翔得、赵龙等人为代表的“北大荒画派”。
遗憾的是,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至今鲜为人知。为此,本文专门对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与论述,以期引起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说,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解读与研析。
一、题材的北大荒化
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的第一个重要特征是题材的北大荒化。
题材是文艺作品的内容要素之一,它指的是“作品中构成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具体材料。是作者在观察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经过选择、集中、加工和发展而确定的。题材选择和处理,与作者的个性、人生经历及文化修养有较大关系,也受制于其情感、思想、艺术理念和创作追求。[2]
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选取的北大荒地域化的题材,包括大荒野、大森林、大油田、大煤矿、大雪地……不胜攻举。例如丛培华的《雪林迷鹿》《北风》,张翔得的《飞雪唱晚》《雪乡》《风雪有情》,赵龙的《冰河》等画作,在题材上都充满北大荒地域特色,达到了北大荒化的艺术高度。
二、意蕴的北大荒韵
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的第二个主要特征是意蕴的北大荒韵。
意蕴是艺术意蕴的简称,“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3]
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在画面形象的背后,凸显出粗犷豪放,率直宏阔的北大荒韵。例如韦章明的《男生》《坐在楼梯上的小男孩》,孟宪德的《风景前的阳光》《秋云》《暮城情结》《入梦》《风吹云走》《上观苍宇》等,都饱含深邃的北大荒意蕴。
三、风格的北大荒味
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的第三个主要特征是风格的北大荒味。
风格是艺术风格的简称,指的是“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4]
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在总本艺术风格上,彰显了北大荒土野火爆、热 烈舒放、自由清新的艺术风格。
例如王德力的《松花江畔》《林中小溪》《农家九月》《林中人家》《晨霭》等,具有鲜明的清新自由的艺术风格。
又如刘佳生的《北方人家》《蒙古情》《初冬》等,又充满浓郁的土野火爆的艺术风格。
再如刘树岐的《濛濛细雨》《横道河子的早晨》《女青年》等,则充满热烈奔放的艺术风格。
综上所述,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不仅有独特的艺术题材、独有的艺术意蕴、独具的艺术风格,而且成就巨大。有许多画家出版了个人画集,如《丛培华画集》《张友强水彩画集》《孟宪德水彩画集》《赵龙水彩画》,赵云龙的《水彩风景技法图例》,胡梅生的《初学水彩画(风景篇)》《胡梅生水彩写生画集》等等。还有许多水彩画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种美展,有的被著名博物馆、艺术馆收藏。至于荣获国内外各种大奖的画作,就更无法统计了。
所以说,水彩画的“北大荒画派”,是功不可没、实至名归的。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293。
[2]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辞海[M](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P2441。
[3]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311。
[4]同上。P287。
中图分类号:J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