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几点思考

2016-11-28 02:21龙文娇
人间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内容探究

龙文娇

(贵州省凯里市经济开发区鸭塘中学,贵州 凯里 556000)



关于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的几点思考

龙文娇

(贵州省凯里市经济开发区鸭塘中学,贵州 凯里556000)

摘要: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宗旨,提倡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热情,提高他们对数学本质和真缔的理解和领会,在数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应该经历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作用也是众所周知?在新课改的今天,数学课堂将是民主的、开放的、充满激情和创新的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学生在上课之前,把老师要讲的内容先自学一遍。它是许多科目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初中数学来说,预习的作用主要有:1.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预习时,学生要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自学能力。2.预习可以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听课效率。通过预习,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做到心中有数,了解哪些内容自己已经会了,哪些内容还不会。这样就可以带着疑问听课,集中精力听自己没有会的部分,从而加深了对本课重点、难点的理解,提高了听课效率。3.预习可以对知识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对新课的预习,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知识体系中的漏洞,在课前及时复习旧知识,为顺利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一、课前预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前预习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针对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一部分学生置若罔闻,即便是预习了的同学,也是走马观花,能看懂的就懂了,不能看懂的也不愿去思考,总认为不懂的老师还要讲,没必要花时间去探究,至于完成练习题或者是对例题进行变形,那就更不用说了,抱着一种“老师没讲,我不会做是正常”的心态?

(二)课前预习缺乏指导。

虽然老师和学生都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也并不是说所有的预习都是有效的、成功的。大部分学生不知预习从何处下手,应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因此导致预习偏离了主题,没有真正起到预习的作用。

(三)预习督促不到位。

教师对学生的预习督促能起到一定的监督和辅助作用,尤其是对自制能力差的同学.但很多教师往往是布置了预习任务却没有去检查,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也没有从督査中去收集预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为备课、讲课提供辅助作用。

二、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一)课前预习,符合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

素质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而言,是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波莉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即学生对于自己学习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倡导学生在课前对将要所学知识进行预先学习,就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第一步。

(二)课前预习,是巩固旧知识、更好地接受新知识的有效手段。

首先,数学知识是连续的、不间断的,新旧数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因此,通过预习首先能找出学习新知识所需的知识,并进行回忆或重新温习。一旦发现旧知识掌握得不好,甚至不理解时,就要及时采取措施,在教师讲授新知识前补上这部分内容,克服因没有掌握好或遗忘带来的学习障碍,为顺利学习新内容打下良好基础。

其次,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或多或少会遇到问题,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程的学习,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听课注意力会更集中,课堂记录就有了重点,对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反应就快,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课前没有准备,听课就显得被动了,课堂上既要听讲,又要做笔记,听得紧张,记得忙乱,对什么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往往一头雾水。还有,由于教材在出示例题后紧跟着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学生在预习完后认真去做,既能检测预习的效果,也能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教师也可在巡视中发现学生学习新课程时较集中、较突出的共性问题,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化,更能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

三、预习的策略

预习有“利”,也有“弊”,那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如何应对“预习”,才能取“利”避“弊”?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预习的内容性。

新课改在内容的呈现上有较大的变化,结论性内容减少,实验性、启发性、探究性内容增多,留给学生讨论、思考的空间增大,比较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倡导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或创造性地使用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中探究新知、体验学习过程、提升学习能力。因此,概念课、了解性内容和复习课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以探究为主的课不宜让学生提前预习,否则,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无法得到培养、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学生学而未获。

(二)注意预习的方法性。

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预习方法。简单的内容通过阅读课本进行简要的预习;重要的内容要理清思路重点预习;必要时带着问题去探究、分析进行预习。

(三)注意教学的针对性。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不一样,个体之间必然差异很大,预习后的课堂学习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通过师生、生生交流了解学生的预习成果,以此为根据,定位好教学的起点、内容要求和目标。学生看得懂的内容教师应注意及时反馈;不能理解的内容给予充分点拨;需要延伸的内容作适当的补充。

(四)归纳总结。

预习时还需要多用心分析,找出疑问,这样才能在上课时带着疑问听讲,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归纳总结,就是不但要总结所学知识的要点,还要找出预习中发现的疑点、难点。这就需要在预习时开动脑筋,用心分析,不轻易放过那些难以理解和有疑问的地方。这些疑难之处,如果能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加以解决最好,不能解决时,可以记在预习笔记上,通过上课来把它弄懂。

四、结语

“预习是合理的‘抢跑’。”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了科学的预习方法,就能启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逐渐掌握更深层次的获取知识的技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一个好的预习习惯,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28-01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内容探究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主要内容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