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体能、运用”三维构建单元策略下对课堂教学实施的观察与反思

2016-11-28 15:09俞志波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中心小学315113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一堂课运球维度

俞志波(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中心小学,315113)

“技术、体能、运用”三维构建单元策略下对课堂教学实施的观察与反思

俞志波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中心小学,315113)

《纲要》提出“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的方法策略,让我们明确了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方法和手段),怎么用(效果检验),体现“用教材教”,实现“以人为本”的课程目标。通过“技术、体能、运用”三个小单元合理分配课时数,再把三者有机统一,整合出既有单一技术教学,又有复合体能训练及发展体能的方法教授,最终能灵活地“学以致用”。三维度构建项目内容单元的策略,既有独立的区间,又是相互交融的整合。三维度始终以“技术”为载体,实现体能的发展与储备、方法的传授、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培养以及品格的陶冶,基于此,以“技术”为核心、“体能”为强化、“运用”是关键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深思,深入挖掘某个技术动作的学习能发展学生哪些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要掌握这些技术需要学会哪些练习方法、发展或储备哪些体能,并最终将这些技术在日常身体活动或体育游戏竞赛中去运用。

但是,“技术、体能、运用”三维度构建单元后,在课时教学中如何做到三元合一,有哪些优势与不足?笔者通过对三个维度构建单元策略在具体课时实施中的观察,提出三点思考:1.“技术”维度观察技能目标的落实,也就是观察本节课在技能目标领域解决什么问题(即课次技能教学目标是什么)?2.“体能”维度观察与“技术”的结合以及发展体能的方法传授,同时兼顾运动负荷的考量(即练习的有效性)?3.“运用”维度观察如何“运用”(即运用分为动作的运用、技术或战术的运用、方法的运用,如何取舍,观察课的价值取向)?

一、从“技术”维度观察技能目标的落实

体育课教学一般都遵循循序渐进、寓教于乐、确保安全、科学合理等原则。在课堂教学中,运动技术学习或运动技能的掌握是体育教学中的一条主线,贯串着整堂课的始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也是实现其他目标的载体,但我们往往会走入为教技术而教技术的误区。无论是在构建一个单元计划或者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时,“技术线”明显,而“为什么教”、“怎么教”却没有适时对接,形成体系。由此引发“教教材”的现象,囿于某个技术动作本身以外,不知道如何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帮助技术教学,达成“技能目标”的统一与分化,从而导致教学视野的狭窄的困境。

如,水平二《篮球行进间运球技术及运用》单元教学计划中,笔者认为以体验学习为前提的“先练后教”式教学策略适合球类教学,在第1课时,笔者会安排复习原地运球,体验不同触球部位改变球的运行轨迹,从而引出“行进间运球”这个技术动作,通过对“技术动作”的学习,达成制订的技能目标;第2和第3课时,笔者会通过运球进行开火车游戏,根据音乐改变运球节奏及速度的游戏、运球接力游戏等教学策略纠正低头运球、运球过高动作,提高运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发展身体协调性;第4、第5和第6课时笔者会通过绕数字游戏、抓尾巴游戏、老鹰抓小鸡游戏、口令游戏、绕障碍接力游戏等教学策略发展学生变向运球能力,掌握左右手交替运球技术,通过将教材内容竞赛化、趣味化、游戏化,进一步提高运球的熟练程度,为以后的篮球学习奠定基础。如,如何让学生感知到正确的触球部位,掌握行进间运球技术,可以游戏活动为载体的“边练边教”式教学流程设计,可以是以体验学习为前提的“先练后教”式教学流程设计,也可以是以任务练习为动机的“先教后练”式教学流程设计,我们需要根据不同水平段的不同方面、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的教材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教学流程,最终达成预定的技能目标。单个的技术动作在复杂的运动场域中(比如组合练习)不能够自如合理运用,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所以,教学环节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手段是否丰富,组织是否严密,游戏是否有趣、巧妙,练习、竞赛是否有效等教学策略是从“技术”维度观察一堂课需要关注的核心内容,也是达成技能目标的主要依托。由此可见,运动技术是否被每个个体内化成具身的运动技能,是“技术”维度主要考察的对象。

二、从“体能”维度观察课的运动负荷

对于“体能”维度,余立峰老师在三维度构建单元研究中认为有两个含义:一是要掌握“技术”需要具备的体能有哪些,那么发展这些“体能”是“技术”学习的基本保障,二是利用“技术”可以发展“体能”的方法作为教学内容。那么,在一堂课中,笔者认为以“技术”为主线的自主练习、纠错练习、保护与帮助练习、集体练习、小组合作学习、分层练习、讲解示范、优生示范、评价机制等多样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结合一定的体能组合练习,从而在“体能”练习中突破课的难点,提高“技术”,这也符合了“体能”维度中具备掌握“技术”的“体能”作为教学内容的说法。如,在教学《跪跳起》一课时,通过设置不同跪跳前移的距离发展学生摆臂制动的能力,设置不同跪跳向上的高度发展学生提膝收腿的能力,从而提高跪跳起的成功率,同时通过反复的练习发展“体能”。而在教学设计中以单一技术为核心的组合练习、游戏或者比赛等形式则更能诠释利用“技术”发展“体能”的含义,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巧妙的组合、有趣的游戏、高效的比赛等有助于突破课的重点,实现巩固“技术”的同时,提高运动负荷,发展体能。多样的练习方法不仅拓宽了教学思路,降低了学习难度,而且有效提高了课的练习密度,增强运动负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不失实效,又增添乐趣,从而使得“技术”与“体能”在教学中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三、从“运用”维度观察课的教学效果

如果说“技术”是一个圆的圆心,那么“体能”就是圆的半径,而“运用”就是圆的周长。就此而言,“运用”是巩固“技术”的同时,“体能”的再提升,因为周长越长,半径就越大。在具体一堂课的教学中,“运用”能够起到拓展教学内容,融合更多所学技术,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运用”来观察一堂课组织是否合理、安全防范是否有序,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多以情境练习、拓展练习、模拟比赛等形式展现,让看课者根据“运用”效果来判断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到了何种程度或者理解了这堂课的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这些技术在日常生活或者身体活动中如何应用,以及应用的能力,同时体现在知识与目标体系中形成“知道—理解—掌握—学会”的技能形成规律,将“技术”本能化、生活化。如,在《耐久跑》《越野跑》课教学时,通过定向游戏、50m×8跑、小小通讯员游戏、冲破封锁线、快递员生活体验等练习形式,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运用已学的往返跑技术、途中跑技术、折返跑技术等,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的教育目的。

四、从三个维度观察课堂教学的反思

从以上三个维度观察一堂课的教学,并不是课堂观察的唯一标准,因为根据周长和半径可以确定圆心,所以,我们也可以从逆向思维来设计一堂课,假设从“运用—体能—技术”维度来展开教学,通过“运用”维度让学生明白需要什么核心技术,“技术”与实际“运用”的结合点,这就犹如语文写作中的倒叙,最后提出文章的观点或者中心思想,通过实际操作或实践运用提出疑虑,明白必须掌握何种运动技术动作,才能运用自如,回过头来再进行技术教学,在技术教学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又回到“运用”维度,实现从“体会—学会”,在这个过程中兼顾了体能的发展和如何发展体能的方法传授,此法较适宜在球类教学、技巧类教学中应用,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仰卧推起成桥》一课中,通过观察“家乡的桥”,组织学生用身体模仿桥,引导到模仿著名的“赵州桥”,从而达成推臂、蹬腿、顶髋、挺腰,身体成满“弓”的身体形态,而在模仿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相应的技能,还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学生手臂力量、腰腹力量、腿部力量以及身体柔韧性等体能;如,在《正脚背射门》教学中,通过脚的不同部位射门体验、不同部位踢球比远、一定距离不同部位踢球比快等形式练习,得出正脚背射门力量大、速度快,适合射门等运动原理,再组织学习支撑脚站位、摆动脚摆动、触球部位等技术要领。有了这些明确的学习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

俗话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无论是一堂“三段式”还是“四段式”的体育课堂,都可以试着从这几个角度切入去观察,从需要看的角度切入去观察,找准切入点,我们同时还必须遵循课次与单元协同、方法与内容结合、看听与想记并举,最终达成课堂观察的有效、有思、有悟、有动。看出课的门道,看出课的本质,用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视角,抓住课的真谛,看清课的理念。

[1]余立峰.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3.

[2]于素梅.看课的门道[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1.

[3]杨立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疑难问题会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12.

猜你喜欢
一堂课运球维度
申庆玉:处处留心,让每一堂课都精彩无限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完形填空一则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双人运球”乐翻天
怎样写好“一堂课”?
人生三维度
课例.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