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波
(黑龙江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体育资源传播模式探究*
张洪波
(黑龙江大学体育部,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以高校体育教学、体育活动和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播为核心内容,以自媒体时代下互联网渠道内的多种交流方式为依托,以单个项目俱乐部发展为发散点,寻求小众体育和大众体育多层体育资源的融合,建立起竞技体育、兴趣体育和体育文化的高校体育网状传播模式。
自媒体;高校体育资源;传播模式
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和文化交融速度都有了极大的提高,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不仅改变了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多方面的方式,也使得体育资源的整合方式有了更大的改变。本文以自媒体时代下的高校体育资源传播为切入点,通过对高校体育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自媒体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体育文化传播以及休闲体育推广所具备的跨时空性、互动性、全渠道性的优势入手,探究在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之下,高校体育文化资源传播的新策略和新路径,积极探索新媒体在体育领域的高效应用,加强高校体育和自媒体的融合,推动高校体育资源的集团化发展。
1.1 体育文化资源交融性较低
体育文化作为高校体育资源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承载着更多的体育关怀和人文修养,目前,高校体育文化的大众普及和交融程度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对于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为首要原因,另外,体育文化的传播媒介相对单一,网络媒介虽然已经取代纸质传媒成为体育文化传播的第一方式,但校园内体育文化资源的传播和交融更多的停留在校园网站信息发布层面,受众群体缺少互动性,体育文化的影响力有待提升。
高校体育资源的分配往往会因为各学院学生的数量、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竞技类、对抗性强的体育竞赛往往成为学生数量多、男生比例较高的学院的优势项目和资源,而人数较少,男生人数较少的学院在体育资源争夺中并不占优势。另外,高校体育竞赛活动资源相对单一,各学院仍然以足篮排、田径为主,这些体育资源往往会集中在几个学院手中,资源分配的不均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体育的推广。
1.3 学生体育兴趣引导缺乏广延性
目前,高校大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虽高,但缺少一定的广泛性和延续性。首先,虽然很多大学生能够将某一项运动作为兴趣爱好,但其对该运动项目的热爱往往是单一的停留在如何提高运动技能方面,对该项目在其他领域的认识相对不够;另外,对于运动项目的兴趣缺少延续性,很多大学生只是在体育教学中能够进行体育锻炼,课余时间很少进行体育锻炼,缺少项目锻炼的延续性。
2.1 资源传播的全时性和全速性
新媒体时代下,自媒体下的体育资源整合将会呈现出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能够在事件进行的同时实时进行传播,实现资源共享的全时性;而且,也使得校园体育资源的共享比传统媒体传播速度更快,全速传播时代已然到来。
2.2 资源传播的全民性和全域性
借助微信、微薄等新媒体工具,人人都可以成为消息的发出端,体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也会呈现出繁星状的发展模式。借助这一优势,高校体育资源的整合不再局限于学院的限制,任何一个体育资源的传播空间会逐步变大;另外,资源的整合将会变成潜移默化的事情,不再是一些协会和机构的事情,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都可能变成资源共享的发起者和受益者。
2.3 立地因素 空气不流畅的低洼地、盆地、河谷地带等,冷空气易积聚,冻害发生严重;空气流畅的台塬、坡地没有冻害发生。沙土地果园冻害比黏土地严重。
2.3 资源传播的全媒体和全渠道性
新媒体时代下,体育资源的融合不仅仅是通过文字和图片来完成,音频、视频等多方面的视觉通道都会成为整个体育资源融合和传播的触觉媒介;而且,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使得体育资源的融合和传播呈现出多渠道、多方向的模式,使得体育资源的融合和传播更具穿透力。
2.4 资源传播的去中心化和自净化
多媒体时代下,体育资源的融合和传播的“头版头条”不复存在,不同受众群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主题进行讨论;另外,新媒体时代下所赋予的个人话语权使得很多小道消息或者负面消息很难存在,负面影响和误会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3.1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形成学生骨干
体育项目的多样性促成了体育资源丰富多彩的传播愿景,高校学生是当前社会接受新事物速度最快,自媒体工具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群体,微信、微博、QQ等交互工具的普及程度在高校学生中也最高。通过这些网络互动工具对各个体育项目进行推广和宣传,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形成高校自媒体平台下体育资源传播的独特风景。另外,要在学生群体当中建立学生骨干,将在网络技术和体育知识多方面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作为培养重点,引导自媒体时代下体育资源共享的独立模式。
3.2 将高校体育资源的自媒体整合作为学校大事,形成常态化发展
自媒体模式下高校体育资源的融合和发展要以学校体育赛事为依托,将常态化的推广模式贯穿在高校整年的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当中。首先,在单项体育赛事和活动中,利用自媒体的快速性、互动性和全民性特点,实现比赛前的媒体宣传、比赛中的赛事报道和赛事结束后的总结陈述;第二,搭建起自媒体大环境之下体育文化、体育产业的网络推广平台,使高校体育资源的融合和发展能够呈现出一幅幅流动的、多姿多彩的美丽风景。
3.3 政策扶持,实现高校体育资源融合和传播的区域优势
高校体育资源的融合和传播必须要以政策为引导,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多个方式形成其融合和传播的区域规模和优势。高校相关部门应该给予自媒体模式下的体育资源融合和传播以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权力释放,建构起符合高校学生需求的多角度、多领域的媒介平台,使高校体育资源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
4.1 以学校内个体项目俱乐部为依托,建立各个项目资源的宣传平台
以学校现有的单个体育俱乐部为依托,成立不同项目的微信和微博官方平台,建立起各个项目资源推广和互动的多个渠道。
首先,要利用官方平台向学生进行体育赛事、体育技能、体育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宣传,使学生不仅掌握体育项目的运动技能,也能够更好的了解该项目所具备的人文知识和素养。
第二,要利用微信、微博建立交流平台,了解学生对于某个运动项目的实际需求,以此来更好的在校园范围内优化该项目的体育资源,更好的推动项目在校园受众群体内的传播和推广;
第三,寻求各个单项组织之间更好的交流和互动,将趣味运动会、校田径运动会、啦啦操、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体育知识辩论赛等比赛分配到不同的时间段内,利用自媒体进行宣传,真正实现高校体育资源网络传播的时空优势。
4.2 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建立小众体育的明星推广范式
随着国家对于校园体育重视程度的增加,不同项目的体育竞赛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在逐年增加,这也培养了更多的校园体育明星,但是,校园体育明星在校园范围内的宣传力度还相对较小,小众体育的明星推广范式还未形成。
鉴于此,应该在校园范围内利用微信、微博来进行校园明星评选,对在校内外体育竞赛中有突出表现的同学进行宣传和表彰,形成校园体育的正能量推广,使更多的学生正确的认识体育的价值和作用,更好的参与到体育运动当中;另外,以学校某个运动项目代表队为基础,采用微课的方式来录制相应的技术练习和战术训练的内容,借助自媒体途径向全校同学推广,使学生在锻炼和进行某项体育技能训练时能够有章可循,从而实现体育资源传播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4.3 使用移动媒体传播体育文化
传统媒体下,例如报纸,新闻等,其传播模式掌握受众群体特征和需求的难度相对较大,传播效果也很难有最直观和最准确的评价。而新媒体下的传播在这些方面就具备了很强的优势,比赛直播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校园范围内的体育微博互动能够满足每一位爱好者的需求,使其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更好的表达出来,也能够实现参与者之间的互动,真正的使自媒体受众群体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实现体育资源传播的即时性和相互监督性。
借助移动媒体可移动这一突出特点,可以最大程度的进行体育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利用移动媒体,受众群体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自己想要的各种体育信息和新闻,并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体育文欢传播的受众空间,也极大的提高了信息传播的空间维度;另外,通讯工具在技术上的不断革新,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受众群体通过手机就能够观看体育赛事直播,体育赛事文化的传播速度变得更快,体育文化传播的时间优势凸显无疑。校园体育文化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就应该充分挖掘青少年群体的活跃思维,利用其接受能力强,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充分利用手机报、手机 QQ,微信、微博等新功能,提高体育文化传播速度和实效。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校园体育资源传播的时空特征更加明显,体育资源传播的空间围度更加广阔,传播速度也更加明显,这不仅符合当代大学生年轻、思维活跃的特征,也使得高校体育资源的传播有了更多的选择性调适,符合高校特点,满足学生需求的体育资源必将成为推动校园体育文化更加完善的重要力量。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体育资源的传播愿景也将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体育文化协商图景也会逐渐形成,新媒体下的时空传播和人群传播也会成为未来高校体育文化资源传播过程中一帧帧流动的美丽风景。
[1]岳贤锋.河南省本科院校体育网站建设现状与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04).
[2]魏伟成.我国私立类院校体育网站建设现状与研究[J].运动,2011(13).
[3]周德书,李曙光.网络环境下体育信息资源共享现状与发展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11(14).
[4]石庆福,冯振伟.河南省高校校园网体育院系(部)主页现状调查[J].贵州体育科技,2011(01).
[5]李晶.网络论坛的发展及影响[J].新闻前哨,2010(09).
[6]葛卫忠.我国体育信息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02).
The Transmission Model of the College Sports Resources in the Era of We Media
ZHANG Hong-bo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Heilongjiang, China)
Taking college PE, sports activities and the spread of cultural resources as the core content, in the we media era under a variety of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Intern et channel as the backing, for a sin gle project club development divergent points, this paper aims to seek nich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multilayer sports resources integration, establish the competitive sports, interest in sports and sports culture of university sports network transmission mode.
we media; college sports resources; propagation mode
互联网+体育远程控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Qw201506)。
张洪波(1978-),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