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晓磊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 新郑 451150)
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及改革措施
芦晓磊1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河南 新郑 451150)
近年来,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很多高水平的运动员在高校脱颖而出,然而,在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系统提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改革措施,希望对竞技体育在高校的良性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
高校竞技体育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高校体育活动。本文结合本人的经验以及网上的相关资料,详细分析了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点建设性的改革对策。
1.1 竞赛体制不健全
1.1.1 赛事安排不合理
目前我国的高校竞技体育面临赛事安排不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赛事少,即举行赛事的频率不高,导致学生实战机会较少;赛事不稳定,即受到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有些赛事的举办不够稳定;赛事结构杂乱,主要指由于赛事不稳定和运动项目较少的原因,导致赛事缺少必要的层次感,结构混乱,难于管理;赛事衔接性不强,指有些校内竞技项目与省级、国家级和国际性的运动会项目关联不大。
1.1.2 竞赛经费不足
当前的高校竞技体育面临竞技经费不足的问题。经费来源一般分为三类,即政府专项拨款、学校拨款以及商家赞助资金。由于高校竞技体育规模小,因此很难得到政府的重视,另外高校的宣传力度不足以及社会的不重视等原因导致很难找到对高校体育竞赛的举办感兴趣的校外赞助商。
1.1.3 相关人员管理能力不足
人员管理能力不足是影响高校竞技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管理人员执行力度不够;裁判判罚水平不高,甚至有些裁判不是专业人员;教练员在思想道德和教学素质方面均不达标。
1.2 缺乏“一条龙”训练体系
“一条龙训练”不同于常规的训练模式,其更注重训练的整体性和连续性。竞技体育的训练要将幼儿、小学、中学、高校这几个时期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系统性地进行教学。研究表明,对于学习任何东西,感觉和兴趣是影响学习效果最重要的两大因素。因此,从幼儿阶段就应该给这些有志成为竞技体育运动员的孩子灌输体育竞技知识,并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实际教导,以培养他们对竞技体育的兴趣和感觉。然而,纵观目前我国的体育竞技教学,各个时期没有很好地衔接性,因此,高校在完善自身竞技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学生各阶段的衔接性问题。
1.3 教师队伍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教师队伍存在如下主要问题:一是教师自身竞技水平不高,二是教师不具备高水平竞赛的执教经验。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几乎是所有高校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的高校教师往往很精通理论知识的教学,但是实际操作能力往往较差。竞技体育是注重实练的项目,所以很明显,这些缺陷会极大地影响到高校竞技体育的教学效果。
1.4 体育设施不完善
由于国家对竞技体育教学的不重视等因素导致高校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经费严重不足。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大部分高校的人均体育经费仅占高校教育总经费的0.3%-0.5%之间,未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经费占比为1%的规定。其中大部分经费主要用于学校开展的运动会,真正用到个体的经费则少之又少。
体育教学经费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设备质量和数量。体育运动器材是体育教学必不可少的硬件,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的软件,只有软件和硬件的水平同时提高才能保证体育教学的综合水平。然而,目前有些高校的现实情况是,竞技体育教学的器材供不应求,甚至紧缺到无法几个班平行上课的状况出现。再加上近些年,高校大学生的扩招,对设备需求越来越大,高校的体育设施却并未能及时更新,数量也并未增加,导致体育竞技教学根本无法开设,或者即使开设也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长时间地使用体育器械。
1.5 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注重思想道德建设
注重技能而不注重思想道德可以说是所有教育行业的通病。众所周知,技能是获得财富的手段,而财富是人人都向往的东西,因此,人们注重培养技能的倾向是可以理解的。从高校竞技体育教学的角度来看,高校教育模式往往只重视知识技能的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尽管可以培养出专业水平较高的运动员,然而这些高技能运动员的职业素养必定会让人堪忧。纵观高校各种类型运动会不难发现,运动场不乏技能水平很高的人才,然而这些人才中有相当一部分职业素养都不高。例如,有些运动员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喜欢一意孤行,最终导致团队的失利。对于一些团队项目,更重要的是团队合作精神,而不是个人的单打独斗,现在的运动员,很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很少顾及其他人的感受,遇到能力比自己强的对手,不是向对方虚心学习,而是嫉妒他人,处处与其为难,不与其合作,期望他出现错误,使自己的价值有所实现,以提升自己的地位,有的甚至喊着“友谊第一”的口号,却做着损人利己的行为,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因为高校忽视学生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培养所造成的后果。
2.1 加快“一条龙”培训体系建设
要建设“一条龙”培训体系,首先要求高校、中学、小学以及幼儿园制定统一、规范、系统的培养方案,并在思想上达成一致。其次,体系内的各方必须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职责,并认识到每个阶段的教学均具有重要的地位,忽略其中任何一个阶段的教学都会影响最终的综合教学效果。各个阶段的教师要不定期地进行沟通交流,对于教学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可以组织各阶段教师,举行专题会议来共同商讨解决对策。
2.2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面对高校竞技体育注重实践技能的教学特点,体育教师应具有与普通课程教师不同的素质,高校应该聘用双师型教师。相关文件指出:双师型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改革和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高校教育中的一种相对理想的教师类型,双师型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双师型教师亦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知识,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只有同时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才能称之为双师型教师。
高校竞技体育注重实训,因此高校教育应该以技能实践为主要导向。学校的专职教师一般对理论知识比较熟悉,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而学生想要较好地实践竞技体育,则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必须引入一些双师型教师。这类教师既可以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又可以将一线的实训经验传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在今后的竞赛中显得无所适从。
此外,双师型教师并不是一旦引进学校后就固定地在学校进行竞技体育教学,他们还必须时常更新和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双师型教师需要时常去社会提升竞技技能以及扩展体育技能知识,积累更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2.3 改善竞技体育硬件条件
竞技体育运动的硬件设备是竞技体育开展的前提。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加大高校体育资金投入,以帮助高校改善场地和设备条件。高校应该合理利用政府投资的资金来进行体育教学以及场地和器材的改良。对于免费的场所要确保足够数量的体育器材以供学生正常使用,对于要收费的体育馆和健身房可以适当降低收费。另外,有些对器材要求高的竞技体育项目,如果学校缺少必要的体育器材,高校可以和周边的体育场馆合作,将其作为教学场地,同时还可以邀请体育馆的专业人员来对学生进行辅助指导教学。
2.4 完善竞赛体系
想要完善竞赛体系,首先要丰富竞赛项目的数量并保证竞赛举办的稳定性,此外高校体育部门应该时时关注国家和国际赛事的最新动态,以实现校内赛事与国家级赛事、国际赛事的紧密衔接。高校必须多加强与当地大学生体育协会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体育教学方针和政策,并动员各界力量共同关注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另外还可以以体育协会作为沟通的桥梁,举办一些联谊性质的体育竞赛,加强与其他高校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2.5 思想道德建设与竞技体育教学相结合
高校教育一贯奉行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导致体育教师只注重完成理论技能教学的任务而不去思考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问题,体育教师应该深刻地意识到理论技能教学和思想道德建设两者永远是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一个学生拥有再丰富的学识,如果没有很好的人品,那么只会对一个体育团体产生负面的作用。相反,一个学生如果具备很好的人品,但是缺少必要的专业技能,那么他也不可能在体育竞赛中展现高水平。因此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两者地位同等重要。然而,高校教育一般更偏向于前者的教授,因此,容易培养出心理不健全、低素质的高技能运动员,这类运动员最终只会给社会带来不和谐。因此,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目标要站在个人发展的高度和社会整体发展的高度,要明确高校体育教育不仅仅是在为社会输送高水平的运动员,更是在为社会培养拥有高素质高技能以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公民。高校体育教育还应该教授学生个体与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深刻意识到损害个人的利益就是损害团体的利益,同样,要想让自己获得利益,首先要让团体获得利益,要让学生深刻了解团体精神的重要性。可以发现任何领域的顶尖人物均拥有较好的心态和道德素质,体育竞技领域自然也不例外,因此必要时高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心理学课程,利用这些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健全的心理,帮助学生克服恐惧、虚荣、贪婪等负面情绪,以养成良好的竞技体育心态。高校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纳入到竞技体育教学中去,与其它科目一样,制定教学方案,并进行强制性考核。
高校竞技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传授,还要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建设,必须做到内外双修,才能让学生在今后的竞赛中有道德地赢得比赛。高校的体育教育者应该以此作为光荣的使命和社会赋予的崇高责任,并不断探索更优化的竞技体育改革模式,以促进未来高校体育教育的蓬勃发展。
[1] 徐峰,施兰平,白刚.对新时期浙江省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策略研究[J].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浙江工商大学教学改革论文集,2010.
[2] 舒刚民.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现实困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02).
[3] 左雄伟.高校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评《我国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 2015(13).
[4] 尹杰.对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现状的辩证认识[J].当代体育科技,2013(03).
[5] 刘仁盛,罗光荣.高校竞技体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
The Status Quo of the College 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the Reform Measures to It
LU Xiao-lei
(Sias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Xinzheng 451150, Hena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college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presents the good development momentum, a lot of high lev el athletes spring up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some problems also appears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 llege competitive spo rts. This p aper carries on the d 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 atus q uo and probl ems of the dev elopment of col lege competitive sports, systematically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reform on the college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ina,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college competitive sports.
collegecompetitive sports; status quo of development
芦晓磊(1983-),河南郑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