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劲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福州 350108)
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路径研究
李 劲1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福州 350108)
全面梳理与总结地震灾后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状况,对于进一步推进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可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羌族特色村落为传承体育文化为研究对象,从文化重建、文化认知、文化传播、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对羌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建议抓好灾后羌族传统体育文化重建契机,将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到地方政府保护发展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规划之中,拓宽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渠道,将代际传承、教育传承、媒体传播、产业开发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羌族;传承方式;文化产业
羌族传统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光彩。然而,在汶川特大地震的无情灾难巨大破坏下,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受到了毁灭性的损失,从羌族家园的受灾到传承人的遇难,从物质资源的损毁到发展环境的破坏,汶川特大地震对于羌族聚集地的传统文化近乎于致命性的损毁。随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的巨大传递,灾后重建工作在短时间之内取得了令世人震惊的速度与效率,灾区重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羌族儿女也搬迁住进了新居,传统文化的重建也逐渐步入正轨,在羌族传统体育文化面临现代文化冲击、地震无情破坏、重建振兴与快速发展进程中,有必要对其进行全民梳理与深入研究,以探究其在继承与传承、保护与发展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寻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2.1 观念传承
羌族传统体育作为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在传承方式上首先体现在族群成员之间的观念传承领域。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观念传承主要集中在成员对羌族传统体育的认知、理解、态度、情感、信仰等,观念传承作为一种对客观事物主观认识的意识形态表现形式,对于推动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遭受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羌族传统体育受到了毁灭性破坏,族群成员失去的是物质性的流失,但更加深了成员对自己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在历史长河中得以延续的各种体育物态、形态和非物质体育文化倍加珍惜,借助重建契机以观念传承做基石,提升在青少年成员中的观念意识形成和扎根,为延续族群成员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精神提供保障。
2.2 物质传承
物质传承作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主要传承形式,是羌族传统体育能够在历史长河中面对冲击与腐蚀,以活态形式不断延续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实地考察羌族主要聚集地的传统体育物态传承形式可以发现,羌族传统体育活动主要分为竞技、民俗节庆、娱乐游戏、舞蹈、武术与气功等种类[1]。这些羌族传统体育活动通过多种多样的物质形态传承方式得以在现代文化与社会经济冲击下不断传承与发展。羌族传统体育的物质传承主要表现在传承人、体育器材、体育物件、体育图册、体育传记、传统遗物等,羌族传统体育的物质形态传承主要借助传承人、族群成员、基层机构组织、博物馆、民间团体等个人或组织途径进行传承。物质传承作为最为古老及最有效的传承方式,在羌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虽然在汶川特大地震中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但是羌族儿女与来自全世界的援建者们用三年时间就恢复了灾前的美好家园,让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处处生根发芽,得以重生。
羌族传统体育的物态传承在经历了复兴、衰落、重建与发展后,逐步走上了恢复与重生、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之路,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物态传承与发展正在随着羌族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不是羌族自身带来的,也不是在时代变迁背景下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而是在大自然的更替中,自然灾难的降临下所面对的自然变化。物质的传承与发展对于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这种重要性的深化就需有效根植于羌族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之中。
2.3 行为传承
任何形式的传承都需要体现在实际的传承行为之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各民族文化家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因为各种各样的传承行为共同汇集成了传统体育文化特色传承路径。羌族传统体育的行为传承主要体现在口传心授、身体示范、动作记忆、仪式表演、节庆活动等[2],在这些行为传承方式中,最直接的当属群体传承、师徒传承与学校传承三种路径。随着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大力开发,羌族主要聚集地已经逐渐成为城市居民向往与热捧的旅游胜地,在交通、住宿、公共服务、基础建设等领域逐年改善,尤其是大地震之后在各大援建省份的倾心倾力无私援助下,地震主要受灾地区的羌族聚集地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的飞跃式发展,很多灾前落后的乡村拥有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人们生活的物质条件超越了地震前近五十年,一些主要依靠地理自然资源的传承行为如今能够借助新媒介、新工具、新方法逐步走上了传统与现代的综合性多元行为传承方式。
2.4 制度传承
健全的制度是一切事物正常运行的根本。作为传统优秀文化的羌族传统体育在传承过程中需要构建一套完备的运行制度体系这种传承制度体系重点应该包含对羌族传统体育内容的划分、传承发展规划、传承人的遴选、传承评价与管理等[3]。羌族传统体育制度体系是羌族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保障基础,对促进羌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借助国家现有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相关条例,地方政府结合实际应该构建属于自身发展需求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保护规划管理条例。鉴于羌族聚集地受到历史罕见的大地震破坏,在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中需要构建对地震受损传统体育资源的调查统计,灾后恢复重建中羌族传统体育的重建发展规划,灾后羌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一对一对口援建后续深化发展规划,以及重点特色羌族村寨民族民俗体育文化发展规划等。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要注重两个结合,一个是要把国家政策与地方发展需要充分结合,另一个是把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与民族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制度的制定是以高效的执行和成效的体现为直接目的,所以,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实时做好监控与评价制度运行的规划,充分体现制度的时效性与目标达成度。
3.1 灾后环境重建与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根植的问题
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传统体育带来的破坏难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其背后的文化重建才是羌族聚集地面临的最大问题。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羌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民族特质文化在地震瞬间变成灰烬,人财物的重创使得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失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失去了代表性的文化传承人,也失去了广大羌民族习以为常的文化传播活动内容体系[4]。虽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个援建省份的大力无私援建下,汶川、北川、茂县与理县等羌民族主要聚集地的生存环境得以快速重建恢复,人民生活秩序逐步进入正轨,但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建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文化的积淀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随着人们认知、观念、情感、知识、行为、信仰等多元汇集逐步形成的,非一朝一夕,灾后羌族传统文化的形成也需要赖以时日才能恢复到灾前模样,虽在现代化的基础硬件物质支撑之下,羌族传统文化会得到更多的空间和平台,但是对于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独特羌族传统文化而言,则尚需时日,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3.2 传统文化保护与现代产业化发展的矛盾问题
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中面对着来自各种各样的发展异化诱惑,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生存的根本和群部落民众得以维系民族情感和民族信仰的纽带,总是与民族的个性与特质不可分割[5],然而,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冲撞之中,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样面对着传承与发扬,保护与发展之间的两难问题。文化作为羌族价值观的真正体现,其在发扬与传承中面对着来自全球化、西方文化、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产业化等多元影响,尤其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对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的大力开发,一味地迎合市场经济发展,将传统文化致力于经济产业的浪潮之中,从而让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呈现出所谓的传统现代化,让一些固有的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变形为文化展演活动。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体验经济发展趋势下所展现出的是一种以市场为需求,以顾客为至上的发展模式,而忽略了让文化回归百姓,回归生活,回归自然。
3.3 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凝练与多元传承方式的高效结合问题
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其在羌族传统文化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也是羌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体现,其在发展中已经形成如羊皮鼓舞、推杆、沙朗、锅庄、射箭、武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收录[6]。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扩散,西方文化的冲击越发强烈,加上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增加了更多的新挑战。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更替中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以及在文化、经济、旅游、公共服务等多种业态的交叉融合之中找寻到一种平衡态势也是当前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重点是放在本地域的传承与发展中,汶川特大地震后才随着世人的援建加深了对其的了解和认识,也正是在大量媒介的持续不断的宣传报道中才深知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璀璨无比与五彩斑斓,也才被羌民族在历史的洗礼中将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传承延续下来的来之不易。灾后重建中,人们得以恢复的是家园的重建和发展,可是在灾后快速经济恢复发展过程中文化的多元传承与充分保护羌族特有体育文化之间逐渐产生偏离,如何还原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本色与走多远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已经成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乃至整个羌族传统文化的艰难选择。
[1] 王洪珅,霍红.羌族传统体育发掘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8):45-47.
[2] 杨成,唐建菊,王广俊.羌族传统体育项目震后学校教育重建现状和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16):39-42.
[3] 王珏.羌族传统体育活动推杆的挖掘与整理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4.7.
On the Heritage Path of Qiang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LI Jing
(M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Fuzhou350108, FuJian, China)
This paper condu ct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summarize on the status quo of th e post-earthquake Qiang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h eritage, which h aving an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further promote sustai nable healthy development o f Qiang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dopt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field investigation, interviews, tak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Qiang village as the sports cult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cognitive, cultural transmission, cultur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Qiang tr aditional sports cu lture wer e studied. Suggestions o n post-disaster Qiang traditional sports cu ltural reconstruction,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to protect Qiang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development planning, widen the channel of the Qiang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al heritage, the intergenerational inheritance, education, media,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other forms of organic combin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Qiang people; inheritance way; cultural industry
李劲(1983-),湖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