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与学校体育环境的分析

2016-11-28 16:54李盈盈西南大学体育学院重庆400715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校体育环境大学生

李盈盈(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715)



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与学校体育环境的分析

李盈盈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715)

摘 要:目的 浅析我国当代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与学校体育环境之间的关系。意义 为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提供相关的参考意见。方法 该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结合了我国新时代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研究成果,以学校体育教育为突破口,分析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为主要内容,提出相关的建议及意见。结论 学校体育的建设要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教师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上课程;课堂普及运动损伤及保健康复类相关课程;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高校场馆资源社会化。

关键词:大学生 体质健康下降 学校体育 环境

近几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除了坐位体前屈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连续下降。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特此制订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各级高校在体育教学课程中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此研究以学校体育环境为视角,为改善大学生体质健康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路。

1 课堂体育

1.1 学生对待体育课堂的态度

经过国家的各项政策和课改,大学生的体育课堂已经从之前的模式化顺利转变成尊重个体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除了必修的体育课程之外,学生还可以自主地选择感兴趣的体育课程,对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研究表明:大学生在一、二年级对体育课的积极性还很高,虽然运动量、运动时间以及运动强度达不到身体的需求,但学生的态度还是积极认真的;三、四年级的学生将面临着毕业、论文的撰写、实习、就业或者升学的压力等,只是偶尔出去散散步、打羽毛球等各项低强度的体育运动,对体育课堂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很少去运用。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课堂、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1.2 课上运动强度不够

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对机体的影响不明显,适宜的中高强度的运动训练30~45 min才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刺激反应,加快机体新陈代谢的能力,但是中高强度的运动形式使学生有排斥情绪。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量过大,大部分的学生坚持不到最后,甚至出现一些身体的不良反应;(2)运动时间过长,技能学习过程中枯燥的动作技术需要长时间反复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有抵触心理;(3)运动强度过大,机体会出现自然的生理反应,比如出汗、呼吸加快、无氧运动后乳酸的堆积产生的肌肉酸痛,大大减退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期待。运动强度的不足会影响身体练习对人体生理刺激的程度,间接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

1.3 教师的教学质量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们都会安排好自己的教学课程,学生只要完成考核就可以结业。这使得课堂的气氛相对活跃轻松,学生对待课堂的态度也是随之下滑,即使有兴趣的学生长时间下来,也会失去当时的那份热情。

1.4 学校的相关政策

国家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过了国家规定的及格线,就可以达到毕业的要求。单纯的以测量数据为依据,追求数字上的达标显然是不科学的。“重文轻武”的思想根深蒂固,体育对他们而言,几乎没有实际意义和用途。学校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只要经过教师的考核就可以结业,造成学生从思想上就放松懈怠。

1.5 危险事件

近些年来,一些猝不及防的校内危险时有发生。例如:休克、骨折、昏迷甚至猝死等。2012年11月18日,广州马拉松赛事21岁的大三学生陈某在冲刺中倒地身亡;半个月后,上海某高校一男生在参加千米体测时倒在终点线上再也没有起来;接着,12月中旬某高校大二男生在上篮球课期间突然倒地,经抢救,不治身亡。从心理上讲,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大幅下降。

2 课外体育

2.1 体育设备社会化发展严重

体育设施是进行体育运动的基础和前提。新时代全国各大高校拥有大量的体育场馆资源,但人均体育运动场地却很少。近些年更是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除了正常的授课时间,体育场馆不对本校学生开放,甚至某些高校对校内非教学时间运动的学生进行小时收费,并且价格也远远超出了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例如:非正常的教师授课时间,利用室内羽毛器馆每h40元,网球场每h50元,等等。这些现象对课外体育运动的开展是不利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

2.2 平台不够

大学教育目标对学生除了学习能力的引导之外,更多的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学习之余,学生们经常会报名参加一些感兴趣的社团组织,社团更多的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服务,就是仅有的几个关于运动健身方面的大众平台,大多是以体育系的学生为主;此外就是院级一年一度的友谊赛。但是由于竞赛规则的制约只有部分学生参加,更是与我们的活动初衷背道而驰。

除此之外,“重文轻武”的观念已经浸入每一位学子脑髓,潜意识的力量影响着学生们的课外生活。除了必须的学习时间外,大多数学生选择蜗居,更是随着e时代渐进的多元化,学生追求思想的解放和追求个性的同时,往往丢了最本质的东西,可以整天不出门在寝室逛淘宝,上网甚至不分昼夜地打游戏,只为了满足精神上的刺激。

3 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的具体措施

3.1 校领导的重视及政策的支持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学校在周末或者学生的闲暇之余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组织,增加学生对体育运动影响的认可度,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在学校的主要的通道、教学楼等人流量多的地方做一些关于该季节适宜的运动方式和养生常识的宣传栏;利用午间广播报道一些体育界的名人名史等通过偶像的形象激励学生,增加学生锻炼的动力,美国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学校通常与社区体育、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业余)、职业体育密不可分,我国在这方面脱节比较厉害造成竞技体育一头独大的局面,没有将体育一些积极的功能进行开发和利用;周末可以将体育活动延伸至社区、学校等一些场所,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表演、锻炼等,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增加了学生与社会的衔接,这对日后学生进入社会有更好的铺垫作用,更重要的是过程中享受了体育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3.2 教师重视传统体育文化课程

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运动实践密切相关,是以养生和娱乐身心为目的;注重形神兼顾,身体外部轮廓与精气神的和谐统一;重视理性与人文素养结合,对个人的身心发展有很好的锻炼效果。使学生更好地应对浮躁的社会风气,用更恰当的方式处理身边的人与物,达到身心的平衡。

3.3 课上普及运动损伤及生活保健等的相关课程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纲要》第八条提出,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们在课上普及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怎样选择恰当的运动方式、合理的运动的时间、适宜的运动强度等;每学期前中后期普及运动康复以及生活保健知识。这样运动中出现的突发性损伤学生也可以及时地处理,避免出现并发症甚至习惯性损伤,降低学生的运动质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保健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达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效果;同时学校可以建立相关的咨询点,提供简单操作的测试仪器。高效率地改善自身的体质健康问题。

3.4 提高课后评价与反馈机制效率

体质测试应该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手段,而不是以鉴别学生体质健康优劣为目的。通过评价,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自身的体质状况,并制定下一步的锻炼计划。《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以测试结果为重心,忽视了反馈这一环节,失去了测试的意义,长此以往,导致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而敷衍测试。学校应将学生的体侧数据的反馈结果反馈给各任课教师,学生体质出现的大方面问题与教学大纲紧密结合,因材施教制定一套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授课文案。

3.5 加强安全教育

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身体机能出现的潜在威胁并不能及时在身体上表现出来,更不会被学生察觉。学生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呈高发趋势,从体育的本质属性和教育目标来讲,加强学生在运动中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较而言,我国对学生安全方面的教育已经相当落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学习介绍国外的安全教育经验,如德国的安全教育课程就体现出注重教育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相结合的特点;日本则体现出与学生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特征;英国表现出明显的时代发展特征,这种教育效果及意义更大程度上避免了社会层面的相关补救措施和代价。

3.6 提高场馆资源的利用率

学校的各类运动设备应该为学生所用,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延长其开放时间,经常组织系列式的赛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 结语

大学生体质健康牵动着国家的命脉,学校体育是学生体质改善的中心环节。全社会应该协同学校体育促进学生正常发育和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葛振斌.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学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 2014,30(1):83-85.

[2]刘乐乐.河南省大学生体质下降的社会学因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5.

[3]王健,周文清.e时代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因素分析[J].理论研究,2013,30(2):236-237.

[4]马新东,刘波,程杰.美国青少年体质研究探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0,31(1):81-83.

[5]《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S].

[6]全海英,刘旭阳,孔维峰.《国民体质测定》(幼儿部分)实施中的问题[J].体育学刊,2013,20(5):59-63.

[7]陈玉忠.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若干社会学思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6):83-89.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3.090

中图分类号:G8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1(c)-0090-02

猜你喜欢
学校体育环境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环境清洁工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
漫观环境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论环境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