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凯琴宁丽娟
(铜仁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重庆酉阳摆手舞的历史起源与传承*
徐凯琴1宁丽娟2
(铜仁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贵州 铜仁 55430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土家族酉阳摆手舞的历史演变与传承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探究摆手舞现今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得出从传承人、生态环境、政府、教育及其文化内涵方面来进行传承和保护的可行性建议,从而为酉阳摆手舞的传承现状带来转变的契机。
摆手舞;历史演变;传承
摆手舞是土家族极具特色与魅力的传统体育运动,它综合地反映了土家先民们世世代代生产生活的真实状况,是学者、专家认识和研究土家族的重要依据。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土家族摆手舞文化赖以维系的人文环境正日益遭到侵蚀,群体结构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因素不仅导致土家族摆手舞后继无人,酉阳群众基础变薄弱,人们缺乏民族认同感,还使当今社会摆手舞的发展停滞不前。因此,研究重庆酉阳摆手舞的历史演变与传承迫在眉睫,同时对于土家族地区的旅游发展和文化建设来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笔者期望通过本文对土家族摆手舞的深入研究,能够发现其在历史演变与传承过程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及具体分析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传承和保护的可行性建议,从而为酉阳摆手舞的传承现状带来转变的契机。
1.1 历史传承价值
摆手舞的起源可以溯及远古时期,是土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连结点,也是土家社会发展与变迁的“一面镜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是历史传承价值,因此,酉阳摆手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员,在摆手舞历史演变与传承过程中,注重其历史传承价值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审美艺术价值
土家族摆手舞是一种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和影响的独特文化,能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提升人的审美水平。它的动作也极具观赏性和多样化,其舞“摆”的形式与种类颇多,但又不会使人觉得繁杂混乱,且其动作表现出无穷的生命力,体现了土家人民良好的精神品质与生活面貌。
1.3 健身价值
健身价值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摆手舞是通过身体运动来完成的,人们在跳摆手舞时,身体机能和器官会受到一定影响,并产生适应性变化,从而提高人体适应能力和改善人体内脏器官系。
同时,跳摆手舞可以接触和认识更多的人,提高了参与者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参与者从工作和家庭的单一环境中解放出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手舞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减轻参与者的疲劳感,愉悦身心,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因此,摆手舞的健身价值得以进一步体现和发展。
1.4 教育价值
由于酉阳当地地理条件的限制,导致其经济与教育水平较低,而摆手舞则在这时体现出了教育价值。这是因为摆手舞中有许多模仿劳动和参与祭祀活动的动作,有利于人们体会到生活生产的艰苦,使观赏者和参与者增长生活生产知识,提高生存的技能,增强民族认同感。
1.5 社会和谐价值
摆手舞把土家人的生活、劳动、战争、迁徙等自然的关系通过主体的感受,按照自然规律和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与抽象,变为“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因此,人们通过参加摆手舞的各种活动、比赛和表演,可以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使身心得到满足和愉悦,而且还可以加强人们心灵沟通的联系以及架起人们共同欣赏的桥梁,从而对社会的和谐稳固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土家族摆手舞,在土家语中叫“舍巴”或“舍巴巴”,拥有“东方迪斯科”之称。它在土家社会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把土家族的歌舞、乐剧及民间体育、娱乐融于一体,所以,它被学术界认为是土家舞蹈艺术的典型代表。同时,在笔者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中发现,虽然在上个世纪后期,国内的学者、专家主要针对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及文化内涵方面进行了探究,可迄今为止,关于摆手舞的真正起源,专家、学者们的意见仍然不一。但究其所以,无外乎以下几种说法;
2.1 狩猎说
摆手舞主要是产生并盛行于湘西、鄂西、渝东南土家族地区的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因此,有学者认为生活在这一带地区的土家族人民,由于特殊地理条件的影响,主要是依靠以狩猎为主的生产生活方式维持生计,由此,在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长期实践中,土家人民得到灵感,从而使这一独具特色的文化舞蹈活动得以应运而生——摆手舞。至今,摆手舞的部分动作中仍有土家先民原始狩猎的迹象。
2.2 民间舞蹈说
以陈延亮和黄建新等为代表赞同这一说法的学者认为,民间舞蹈是土家摆手舞的来源,是土家先民生产生活上真实状况的艺术上的反映,是土家族先民在狩猎、劳作中的真实写照。
2.3 祭祀祈福说
以邹明星等人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土家族摆手舞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是祭祀祖先、祈福消灾,土家人民每年都会聚集在一起祭祀祖先,以祈求祖先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由此便衍生了土家摆手舞。同时,祈福消灾、辟邪在摆手歌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2.4 战争手段说
以段绪光为主要代表的学者认为,战争是摆手舞的起源,大概意思是说有一次彭公爵率领部队征战,为了鼓舞士气,振奋军心,于是派遣部下用歌舞去引诱敌人,或者用摆手唱歌,以解思乡之苦。征战凯旋而归后,这种摆手舞便很快流传至民间。王大华在《摆手舞起源考》中也认为摆手舞是由于土家族部落战争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赞同这一说法的学者比比皆是,如袁革在《土家族摆手舞源考》一文中认为,摆手舞是由巴渝舞衍化而来。巴人的巴渝舞可分为两支,一支传入皇室,逐渐被汉化;另一支则流传到民间,摆手舞就是其中的一种衍化形式。赞成这一观点的杨爱华在《巴渝舞的演变与流派》中也认为,摆手舞与巴渝舞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其中它们最大的共同处在于,两者都具有“武”与战争的因素,而在摆手舞中出现生产生活和祭祀祖先等内容的原因,则归由于土家族生存环境的较大变化。
2.6 过年说
这是在重庆酉阳县流行着的一种起源传说,据酉阳县民宗委原主任彭秀清介绍,摆手舞与土家族“过赶年”的传统习俗有关。“赶年”是古代土家先民为抗击敌人而发展出来的过年习俗,为庆祝战争胜利跳起了“摆手舞”,后来摆手舞才逐渐出现反映农事活动的动作。
2.7 劳动说
赞同这一说法的以梁叶甜为主要代表,她在《浅谈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和发展》一文中认为,土家先民在生产生活与劳动实践中模仿自己的劳作姿态,由此逐渐产生了独具魅力与特色的土家摆手舞。
综上所述,土家摆手舞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同时随着学术界对摆手舞的不断深入研究,又出现了蛮夷说、毕方兹卡说、多元说等等,但这些说法都不能充分证明是土家摆手舞的真正起源。因此,笔者认为,无论土家摆手舞的真正起源是什么,它都是武陵山区独具魅力的产物,具有文化内涵、健身娱乐、“原滋原味”等特性。同时,它也是土家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对自身的某些生存行为、历史活动及劳动生产生活的形象总结,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土家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精神品质和审美情趣。
为了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酉阳相关部门对摆手舞进行了深入搜集、挖掘及整理,使这一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升华和普及,并推出了一系列相关的舞蹈精品。如今,酉阳土家摆手舞的推广、普及已深入千家万户,同时广场文化及群众文化活动也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这些都使得群众的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加强,也为推动”三个文明“建设、促进酉阳地区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酉阳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迅速发展,摆手舞文化赖以维系的环境不断遭到侵蚀、破坏,导致它逐渐失去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载体,群体结构也发生着巨大变化。据笔者调查发现,现今在酉阳当地的土家人民主要以年迈的老人、妇女和孩童为主,而原本是摆手舞传承与保护的“主力军”的青年人却常年外出打工或定居,这使得摆手舞面临着一种强大的挑战,因为外出打工的人所接受的都是社会的主流文化、都市文化,会逐渐使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认同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酉阳群众基础日益薄弱及传承人严重匮乏。同时,外来文化逐步渗透土家地区,也导致年轻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技艺逐渐失去了兴趣,从而造成了摆手舞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止步不前,处境尴尬的局面。
河谷平原孔隙潜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密切,径流条件良好,枯季多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汛期是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上游地下径流在下游多以地表径流出现。
根据笔者的梳理与研究发现,在摆手舞历史演变与传承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⑴酉阳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环境、群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使其民族特色和凝聚力逐渐减弱;⑵汉文化的逐渐渗透,导致酉阳群众基础日益薄弱、传承人严重匮乏;⑶政府对其保护与传承力度不够、缺乏精神与物质支持;⑷传承方法不明、机制不完善;⑸民间艺人地位在下降,表演艺人没有观众和舞台;⑹学校体育出现了误区,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摆手舞活动无法体现;综上所述,土家摆手舞的处境十分堪忧,其传承仍面临着巨大挑战。
酉阳摆手舞的内容多姿多彩,动作朴实大方,是土家先民们世世代代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学者和专家们认识和研究土家族的重要依据。但受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等因素的影响,土家摆手舞出现了严重的文化失忆现象,而且造成了摆手舞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止步不前,处境尴尬的局面。所以,对于如何转变摆手舞的传承现状及保护好这一特色人类文化是目前学术界需要重点解决的一大难题。
4.1 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土家文化特色
不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是在不同的生态、地域环境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并且不同的原生态环境也将形成不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旦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所生存和发展的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那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就难以持久。这也就意味着对于身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成员”之一的摆手舞来说,保护其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李伟也在《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中表明,土家摆手舞是其民族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形态以及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目前它正面临着生态环境变化和保护与传承停滞不前的困境。因此,我们应该对摆手舞所生存的生态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同时加大对其保护与传承力度,从而使它能够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4.2 优先保护和培养传承人
在土家摆手舞的历史演变与传承过程中关键和主体是传承人,“在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对遗产传承人的关注是一个非常突出的亮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身授的特点使得保护好传承人成为问题的关键”,因此,在对土家摆手舞的保护和传承过程中,保护好酉阳摆手舞的传承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那么该如何进行有效地保护传承人呢?笔者认为,可以在他们的生活上进行一定的保障和支持,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待遇,改善其创作环境以及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从而维护、建立起一定数量和规模的传承人团体,使他们乐意于传承摆手舞文化,充分发挥其在土家族摆手舞历史演变与传承中的主体作用,使得摆手舞的生存周期得以延续。同时,也可以借鉴云南省的做法,“云南省大理政府在大理古城设立大理州群馆大理古乐示范培训站,使当地人学习洞经古乐的热情大大提高。大理政府还扶持成立了“苍洱艺术团”,其主要目的就是培训民间艺人和传承人。”也可以借鉴湖北恩施自治州的做法,通过对民间老艺人和传承人的重视,引导一部分人加入民间文化传习的队伍中来,保证民间后继有人。
4.3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传承与保护机制
政府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主导力量,可以有效集聚人力、物力和财力,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土家族摆手舞保护与传承中首要责任者就是政府。这也就意味着在历史演变和传承摆手舞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强化和完善政府职能,建立官方的管理和保护机制以及相关的研究机构,制定符合酉阳摆手舞保护与传承的政策和制度,积极引导民众开展摆手舞活动。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采取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支持为辅的方法,引导摆手舞传承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增强其民族文化保护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摆手舞历史演变与传承中的主导作用,以达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摆手舞的目的。
4.4 走进学校,增强生命力
学校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培养终身体育的重要场所,这也就意味着若要增强摆手舞的生命力与活力,使其得以不断延续和传承,那么走进学校、融入教育是必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当地中小学可以开发校本课程,引入土家族摆手舞,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摆手舞活动,把摆手舞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大纲,通过学校教育的力量,让学生从小就了解本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增强自觉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教育和舆论的导向作用,增强当地居民对重庆酉阳摆手舞文化的保护意识。
4.5 重视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整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是突出该少数民族独特民族历史文化色彩,注重在这些外化的体育形态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智慧、民族文化、民族情感和民族历史。同时,摆手舞“非物质形态”的特点也决定了其保护的根本要求在于要善于发现、整理、挖掘出这些外在的肢体动作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及特质,而不能仅仅是停留在肢体动作上的表面整理、提炼。因此,在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来对土家族摆手舞进行保护与传承时,要更加重视对土家族摆手舞所蕴含的独特精神文化内涵的保护与传承,从而使摆手舞更具活力与魅力。
保护与传承土家族摆手舞是一项艰巨复杂,且浩大的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要想使摆手舞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就必须通过不同的方式、渠道和有效措施来进行,同时要坚持“以传统为根基,以创新为动力”的传承原则。注意发挥各级组织的力量,充分利用民资组织依赖性的特征,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民众认识,形成摆手舞的舆论导向。要因人、因时而异、因地制宜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摆手舞,抓住适宜的机会,举办相关大型规模的活动,并以此牵动学校、社区及社会各部门对摆手舞的关注和重视,形成全社会成员参与,人人参与的格局,从而进一步促进摆手舞活动的开展。
还可以对摆手舞进行适度的商业开发,增强土家族摆手舞自身的造血功能,让它走一条自我发展的产业化道路。合理利用媒体与酉阳传统节日和传统赛事,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导向作用,扩大摆手舞的影响力,从而使酉阳摆手舞焕发时代活力,促进其发展蓬勃兴盛。
[1] 王大华.摆手舞起源考[J].体育学刊,2003(3):60-62.
[2] 李伟.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与文化传承[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1):143-146.
[3] 贺泽江.论摆手舞的发展与前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2):115-116.
[4]谭涛.酉阳土家族摆手舞的现状及传承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5]施曼莉.土家族摆手舞的功能与传承路径研究[A].重庆:贵州民族研究,2015.
[6]覃琛.武陵山区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变迁与争论[A].北京:民族艺术研究,2011:24(2):11-16.
The Historical Origin and Inheritance of Chongqing Youyang Waving Dance
XU Kaiqin, etal.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554300,Guizhou, China)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武陵山区土家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项目编号: 201510665018。
徐凯琴(1994-),贵州铜仁人,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学。
宁丽娟(1984-),山东临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