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策略研究①

2016-11-28 13:12于学东青岛滨海学院山东青岛266555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3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多元化

于学东(青岛滨海学院 山东青岛 266555)

多元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提升策略研究①

于学东
(青岛滨海学院 山东青岛 266555)

该文主要阐述多元化体育的提出和政府倡导下的实施措施,对我国当下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情况进行了概述,深入了解和分析了大学生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详细介绍了多元背景下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解决方案。就目前如何提升高校大学生的多元化背景下在体育教学方面做出规划,力求增加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得到一定借鉴和参照。

多元化体育 提升大学在校生身体素质 解决方案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执行者和开拓者,因此,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且影响到整个国家绝大多数国民的身体素质。不容忽视的是,近些年来由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的滞后,高校扩招,锻炼场所和器材不足等因素,直接导致了大学生身体素质整体持续下降,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依靠社团和学校的力量,严格执行多元化体育方针,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争取做到4年体育锻炼不间断,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1 多元化体育的提出及实施

多元化体育方针是我国教育部门及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共青团中央委员会于2009年在全国中小学乃至高校校园内普及起来的一项群体性体育活动。这个活动的宗旨是幕求让广大青少年群体积极参与到室外体能锻炼当中,令长期留在室内作业的学子能够走进大自然,站在阳光下进行丰富多彩的锻炼活动为目的。其活动推广的宣传语是;“多元,健康,运动,向上”,而该活动的名称被定名为:多元化体育运动。

《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于2015年8月15日在湖北宜昌公布,蓝皮书中称,截至到201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的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有的指标甚至出现连续上升趋势。城乡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生长发育水平增幅明显。从2005年开始,青少年肺活量指标稳步上升,扭转了自1985年持续下降20年的趋势。

但是,与此同时,超重和肥胖检出率依然居高不下,视力不良检出率继续上升,并出现低龄化倾向。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特别是在耐力素质、力量素质、柔韧性素质和50 m跑等方面,大学生的成绩甚至低于高中生。

比起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的青少年在校生的体质状况每况愈下,无论是肌力,肺活量,耐力,爆发力等都无法跟20多年前的调查数据相比,呈现出一种下降的情况。在这么多体能项目当中,力量型体能测试和速度型体能测试的结果是降低最为明显的。

青少年群体有一副健康的体魄是维系我国稳定和民族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也作为稳固国家长效活力,生生不息的重要走向。有鉴于这个背景多元化的情况,以及参照我国颁布的学生体质改革标准来看,必须要在全国范围内切实普及各种多元化体育运动项目。

2 大学在校生当前的身体素质情况

据《2010年国民体质检测公报》数据,与2005年相比,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等方面。

2010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 cm、0.23cm,1000m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 s、3.09 s;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 cm、0.92 cm,800 m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 s、1.87 s。

据《2014年国民体质检测公报》数据,与2010年相比,中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也不容乐观,还是“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主要表现在爆发力、力量和耐力等方面。

数据显示:与2010年相比,我国19岁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是226.9 cm(2010年)和222.8 cm(2014年),平均下降了4.1 cm,男生1000 m跑成绩分别是255.1 s(2010年)和260.5 s(2014年),平均下降4.4 s;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是166.4 cm(2010年)和165.5 cm (2014年),平均下降0.9 cm,800m跑成绩分别是253.5 s(2010年)和253.1 s(2014年),减少0.4 s,成绩稍有提升;但男女平均数据总的来看还是下降了。

3 提升高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方案

3.1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体能锻炼意识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普遍的大学生对自主体能锻炼的认知并不高,有大学的青协志愿协会对其校园内的将近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以分析其个人睡眠情况和体育锻炼的意识情况。然而调查结果并不乐观,根据资料反馈发现,有84.6%的学生基本没有体能锻炼的想法,极度缺乏运动锻炼,甚至出现部分学生经常上体育课逃课的情况;有一些学生习惯了长期熬夜,到了半夜还没正常休息,从而导致第二天昏昏欲睡,养成了旷课的坏习惯。正是因为高校部分大学生的这种生活形式,促使他们的身体状况慢慢引伸出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学生的个人自主锻炼意识,校方应当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多元化的体育活动,力求让个人身体素质得到提升。并为多元化背景下的多元性体育活动定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将体能测试作为学校考核的硬指标,以此引起大学生对于锻炼的重视,但是也不能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学校要积极宣传体育锻炼的意义,组织各项竞赛,增加学生练习项目,完善多种考核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体能锻炼意识,将多元化体育运动落到实处。

3.2充分发掘更多的体育课堂资源

由于各地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参差不齐,多数高等院校通常只在一二年级开设体育课,而且体育课每周只有一节,在一些大学里,甚至取消了体育课的课程安排。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体育锻炼“太累”,学生提不起学习参与的热忱,从而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课堂学习效果,最终让体育教学的质量得不到保障。为此,更应增加体育课的课次,充分挖掘高校体育课的内涵,提升上课氛围,以丰富其内容。举例来说,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现代化的潮流娱乐项目,如轮滑、街舞、国标舞等,也可增加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太极拳、摔跤等,多彩的活动形式可以增进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得积极性。

3.3对各项体育资源加以利用

对于众多的高校而言,建设其他的学科研究活动可以投入大量的资源和金额,但是一提到体育项目的改革,就显得尤为“小气”,多数的院校不重视体育场所的建设,器材落后陈旧,场地不足。因此,提供不了良好的活动空间供学生进行体育运动。也阻碍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更制约了体育教学的发展。为此,必须确保各个高校加大体育建设经费的投入,满足体能锻炼的教学需求,要拓宽发展道路。

新型的体育场馆、器材建设,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爱好和实际需求来进行购置,鼓励学生积极加入各个体育活动部门中去。让更多的公共体育设施愿意为广大在校生打开方便之门,力求打造一个和谐发展,高效文明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培育环境。

3.4增加选修课来填补体育课的授课不足

开展多元化的体育选修课,可以填补日常的体育课教学的遗憾,除此之外,还能符合当下学生个性发展的时尚追求。比方说,上海某所大学的体育选修课程已经多达50门。进行相关的体育选修课程,可以满足到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同时也能带动其进行体育活动的热忱,促进学生愿意接受体能锻炼教育。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一个人乃至整个群体的活跃性和自主性,这一模式能够影响到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培育,也侧面反映出了各个高校多元化建设环境下的潜在意义。

3.5社会、校园和家长要紧密合作

全面落实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问题,是一个长期又多样化的问题,需要得到社会乃至学校和家长彼此间紧密合作交流。就整个大环境来说,社会氛围必须要大力提倡培育全民运动的精神理念,倡导健康发展的身体培育路线,抓紧举办更多的大学生体能竞技项目,调动在校生的热情;而作为校方而言,除了加大设施的投入,再增加专业人员的管理指导,还需要增设更多的体能培训项目,进行有规律的身体素质提升,对于体能锻炼不达标的学生予以批评和严厉把关措施,有奖有罚,才能更好地带动学习;最后,是作为家长的立场,家长更应当随时留意孩子的身体素质情况,一旦发现其养成了不良习性,必须要督促其勤加锻炼,以保障个人的身体素质的健康。

4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项目和体育文化的多元性,为多元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的体能培训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和支撑,不断提升在校生的个人身体素质是当务之急,是对大学生个人发展乃至未来健康社会的培育负责。加大力度进行师资投放,力求提高大学生的运动热情,将多元化形式的体育锻炼作为现今学生身体锻炼的一项核心任务,更要将其作为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的长期的目标来进行。

[1]叶新新,李鹤州,李瑞文.浙江省19~22岁大学生体质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359-360.

[2]杨玲.大学生体育选项课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1(8):76-79.

[3]王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应重视身体素质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4):133-134.

[4]张海涛,王文凯.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函授通讯,2000(2):46-48.

[5]齐立海,于秋生,张文革,等.高校体育运动对于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作用的调研[J].快乐阅读:开心辞典,2011(23):23-27.

[6]杨瑾,张丽,徐利峰.论指导性课余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9(36):187-189.

[7]李小伟.《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公布[N].中国教育报,2015-08-22(3).

G807

A

2095-2813(2016)08(b)-008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3.088

于学东(1970—),男,汉,山东青岛人,大学学士,青岛滨海学院,副高,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育与法律,安全技术。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体育锻炼也重要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