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薇娜1.中北大学, 山西 太原 030051;2.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09;
吕梁市传统武术文化特征及其传承价值研究
许薇娜1,2
1.中北大学, 山西太原030051;
2.山西体育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030009;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吕梁市传统武术文化特征及其传承价值进行分析,认为其具有技法的防守性特征;拳谱的文化性特征,指出吕梁市传统武术发展具有传承价值,有利于促进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
关键词:吕梁市传统武术文化传承价值
习近平在谈论传统文化时这样讲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掉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传统武术作为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是外界认识中国的一扇窗口。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医学、兵学、文学、美学等深刻的影响。甚至有学者认为“不懂武术,无以知中国人”,将武术看作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1]因此,为了延续这条精神命脉,传统武术有着丰富的传承中华文化的功能与价值。
吕梁作为传统武术的发源地之一,其悠久的历史是吕梁传统武术形成的文化根源。吕梁地区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从其历史脉络可见:吕梁多经大争之世给该地传统武术的产生与传承提供了丰厚的人文社会背景,吕梁市周边属地的管辖权频繁更迭可能促进传统武术的频繁交流与交融,使特色性传统武术产生成为可能,随着时代更迭、地理环境的变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例如吕梁绵掌。
随着武术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传统武术中段位制的产生、师徒传承方式改变,拳种不断流失等现象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本是极具传承价值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却隐有消亡之势。相关研究或宏观或微观,本文以吕梁地区的传统武术文化特征及其传承价值为研究对象,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以期从中得到启示,为认识、保护、发扬传统武术提出长远的、可持续的发展策略,使中国传统武术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武术文化是一个以武术为载体的,其内容具有哲理性和艺术性,其方法具有科学性质的独立完整的文化体系。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最具民族性、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的活态载体, 包括武术发展各个时期的文化积累。
2.1技法的防守性特征
首先,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人们产生易守难攻的概念。吕梁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市区境内的骨脊山,古称吕梁山。吕粱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西临黄河东岸,东接太原盆地,一般海拔1000 至2000米,主峰关帝山2830米,为吕梁山脉最高峰。白龙山、黑茶山、真武山、云顶山、石楼山连绵起伏,奇峰突立,高峻险陡,在山岭脊部分布有松、杉、桦、栎成片森林,大部山地岩石裸露,便于部队隐藏,古时是众多军事要塞之一。因此,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使人们产生易守难攻的概念,在长期观念的浸染下,吕梁本土环境中成长出来的武术动作蕴含了以防守为主的文化特征。其次,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形成以防守为主的文化特征。封建社会时期,小农经济的封闭使得中国人性格清心寡欲、淡泊名利、闭关自守、保守厌战。久而久之防守的思想观念已逐渐形成,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再次,镖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形成以防为主的文化特征。除却地理、人文这些外围环境因素,就吕梁传统武术自身而言,其起源本就不同于其他拳种,其他拳种多起源于战争、教育等因素,而吕梁传统武术则是由镖师所创,具有独特的三晋武术文化特色。作为镖师而言,最重要的职责是将货物安全的抵达目的地,在沿途过程秉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遂形成以防守为主的文化特征。
2.2拳谱的文化性特征
语言之中蕴含着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也得益于语言。正如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所主张的:“语言的本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拳谱,作为语言背后的文化资料,大多数百年或几百年流传下来的古色浓郁的珍贵武术文化遗产。它是记录武术连续动作的史谱。其内容丰富、生动、形象。拳谱,反映了不同拳种的独特技法、拳理和风格,以及练功方法、行拳要诀等内容。吕梁绵掌的拳谱如下:
(1)起着虎步迎面拳,坐山一拳斜门掌;(2)刁手劈砸穿心拳,翻身金龙合口式;(3)转身擦拳斜门掌,刁手批拳左右掌;(4)斜身辟人最难防,偷步抓肩挂面掌,劈拳势,穿心一掌身立转;(5)刁手垫膝拦腰砍,垫膝腰砍左右翻;(6)刁手劈拳身立转,身斜盖肘定权拳,劈拳势,穿心定步一势完。
原拳谱:一点咽喉,二点心,三点太阳,四蹿筋,五点两肋,六点档。反手使用金绞剪,两点一剪转回原。若问我的名和姓,状元笔下不留情。
拳谱在创作过程中,不仅要表清内容,就连语调、音节、句与句、字与字之间的和谐押韵都在诠释者深刻的内涵。吕梁绵掌的拳谱,主要以掌为主,同时贯穿着拳的内容,拳与掌相结合,以攻击面部、心脏、两肋等关键部位为主,因此招招必有所获。这与它的起源—镖局有着一定的关系。拳谱集聚了技法的精髓和内核,又是语言文化的展现。
3.1吕梁市传统武术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
传统武术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地域性、传承性、封闭性和排它性的特点,受地域地理环境、地域历史文化、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吕梁市在这样的地域文化中,受到多方条件制约繁衍了左家拳、通背拳等,存在着丰富的历史意义与价值。
3.1.1吕梁市传统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组成部分
吕梁市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具有民族性、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文化。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的活态载体,具有独特的民族特性和文化特性[2]。 其中吕梁绵掌、洪洞通背拳受历史、地理环境等影响,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武术形式,成为中国传统武术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吕梁武术也促进了山西民族体育项目的繁荣与发展。在多种民族传统体育中,盛行于忻州、定襄、原平一带的摔跤,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它以广泛的群众基础,众多的著名跤手和高超的抢腿技法,使忻州一带成为享誉国内外的“摔跤之乡”。此外,还有诸如背冰亮膘、踢鼓拉花、社火、打砣、捶丸、夹碌碡、跳莲花、武迓鼓、弈棋节民间体育亦达60多种。这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民间体育,成为丰富本省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
3.1.2悠久的历史是吕梁传统武术形成的文化根源
中国武术的所有流派都是以地域文化为依托,从各种别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如少林武术依托了中原文化,武当武术则依托楚文化,峨眉武术是以道教和佛教的传播而闻名天下的峨眉山为中心、以巴蜀文化为依托,在四川地方拳术与外来武术流派的交流融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鲜明的四川地方特点的拳术、器械和功法的总称[3]。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其自身的个性风格和特殊内容,使地域武术拳种在长期的发展与演变的过程中融会并汲取了诸多社会环境和地理环境的营养,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基础。
吕梁地区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地区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中阳、兹氏、大陵等。秦庄襄王四年(前246)设太原郡后,吕梁遂为太山西省旅游网原郡境域,设有大陵、兹氏等县,此后朝代更迭、纷争不断,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断建设着自己的家园。
从吕梁市的历史可见:吕梁多经大争之世给该地传统武术的产生与传承提供了丰厚的人文社会背景,吕梁市周边属地的管辖权频繁更迭可能促进传统武术的频繁交流与交融,使特色性传统武术产生成为可能。
3.1.3吕梁市封闭的地缘环境是吕梁传统武术稳定传承的重要原因
地理环境是武术拳种聚集和发展的生存空间。不同的地理环境与人文要素禀赋共同形成了地域武术的特点,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地域性是武术的一个重要和主要特征[4]。
吕梁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市区境内的骨脊山,古称吕梁山。据《永宁州志》记载:“其名骨脊者,以泰山在左,华山在右,常山为靠,衡山为朝此山是隆居中,依然天地之骨脊焉”,骨脊的古意与吕梁相通,故以吕梁山引申命名。吕梁市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地区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历代吕梁分属于石州、汾州、岚卅隰州,晋宁军、太原府等。吕梁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蕴藏着丰富的地上地下资源和人文资源,是三晋大地一颗璀璨的明珠。
吕梁市地处华北隆起台地的黄河中游,吕梁山脉由北东、西南向纵贯全境,全市地形大致由北向南倾斜吕梁山脉将全市明显被分割为西部高原山地和东部丘陵盆地。这种相对封闭的地形有利于形成独居特色的传统武术文化并得以代代传承。
3.2吕梁传统武术的当代价值
在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下,“全力发展体育事业”的浪潮驱使着民族传统体育乃至中国传统武术无奈的走进“全盘西化”、“全盘体化”的发展境遇之中。现今在传统武术正在逐步走向“异变”的里程、逐步走向“边缘”的境遇[5]的情况下,传统武术正朝着“套路化”、“长拳化”、“花套化”、“沦失化”蜕变[6],传统武术的发展需要突出传统武术的技击价值、培养指定传承人、协调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均衡发展和加强政府对传统武术的保护与扶持[7]。只有加强对传统武术的研究才能掌握客观实际,才能掌握传承规律,才能制定针对性政策,才能真正做到保护和发扬中华传统武术,促进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协调发展。
3.2.1是探究山西武术传承的区域化特征的主要内容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之精华,而山西则是武术的故乡,流传于海内外的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皆与山西有渊源关系。武术是由技击、武艺发展而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晋国天下莫强焉”之称誉。《史记荆轲传》记载:“荆轲尝过榆次(今晋中市榆次区),与盖聂论剑”,盖聂为今榆次市聂村人,为当时精通剑术之勇士[8]。秦汉三国时期,山西作为汉匈战争的前沿,晋人对弩的使用、训练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而也促使山西射技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晋人在对抗大量的匈奴骑兵时,不仅对兵器演变发展有促进作用,还使武术的内容与方法更加丰富,同时积累了丰富的骑术经验[9]。此时,山西已有剑术对练套路,而且剑术套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较快的发展,它对后世武术套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高度发达的军旅武术促进了山西民间习武活动[10]。
山西武术也促进了山西民族体育项目的繁荣与发展。在多种民族传统体育中,吕梁绵掌、洪洞通背拳受到大众的喜爱,不论男女老少都适合锻炼,还引来学者们对此展开的地域文化研究,促进了三晋武术文化的发展。此外,还有诸如背冰亮膘、踢鼓拉花、社火、打砣、捶丸、夹碌碡、跳莲花、武迓鼓、弈棋节民间体育亦达60多种。这些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民间体育,成为丰富本省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
3.2.2是挖掘和继承吕梁市传统武术的客观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传统武术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在30多年前,武术界的各位前辈、专家以及民间的各位武术同仁们对传统武术做了大量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的宝贵资料,为传统武术的发扬光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使得众多民间习武人有机会、有条件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
吕梁市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吕梁得到了传承、创新与发展。吕梁武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历代都有武将名师,在全国战友重要地位,影响及于中外。沐浴在三晋传统文化里的三晋武术,凝聚了三晋人民勤劳、淳朴、智慧优良的秉性,在中国武术文化体系中体现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1]。
参考文献:
[1]阮纪正.武术:中国人的存在方式[J].开放时代,1996(3):24-29.
[2]张勋,韩文娜.论传统武术的发展与传承——以学校武术课教学为视角[J].民族传统体育,2013(14):128-129.
[3]王东旭.体育地理学范畴下的中国武术区域研究[J].2013(1):29-32.
[4]王东旭.体育地理学范畴下的中国武术区域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3(1):29-32.
[5]张道鑫,娄斌斌,鲍文平.论传统武术的发展危机与时代反思——从武术体育化的视角[J].搏击·武术科学,2014(9):9-12,15.
[6]屈政梅.对当代传统武术蜕变的若干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9):54-57.
[7]徐贵华,赵光勇.传统武术传承与发展路径探析[J].中华武术·研究,2012(1):51-53.
[8]张希贵,关彬.山西武术名人名拳录[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
[9]张希贵,关彬.山西武术名人名拳录[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
[10]李佳.秦汉三国时期山西武术发展状况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3.
[11]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山西通志(体育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5.
On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Luliang Traditional Wushu
Xu Weina1,2
(1.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 030051,China;2.Shanxi Sport College,Taiyuan Shanxi 030009,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analyz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Luliang traditional Wushu,and finds it has defensive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ique;has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fist spectrum.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traditional Wushu development in Luliang city has heritage value,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Wushu.
Keywords:Luliangtraditional Wushuheritage value
作者简介:许薇娜(1978~),女,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3—0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