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礼仪对武术传播的影响研究

2016-11-28 13:09高迎杰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
武术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礼仪武术文化

高迎杰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上海 200438



武术礼仪对武术传播的影响研究

高迎杰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上海200438

摘要:在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下,武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武术礼仪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国传统武术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沿袭了重视礼仪教育的文化传统,但是由于武术在当代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其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以至于武术礼仪的传播流于表面形式。针对以上问题,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武术礼仪的概念和基本内容进行梳理,并对武术礼仪在武术传播中的价值和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当代武术的传播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武术礼仪武术传播

1 传统武术礼仪

1.1中国传统武术礼仪的界定

传统武术礼仪是指传统习武者在习武群落中为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特定关系, 并为所有习武者所共同认可的,而表现出来的具有浓厚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礼节行为准则。[1]传统武术礼仪文化具有思想观念与风俗习惯相结合、心灵的习惯与身体的习惯相结合的文化特质,体现了习武者思想意识和行为的有机统一。习武之人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在不断吸收武术文化和武术哲理,如儒、道、佛三家思想和五行阴阳说等,经过长期的教学熏陶下养成了良好的武德精神和民族精神[2]。

1.2中国传统武术礼仪的内容

1.2.1拜师之礼

拜师是学艺有成的人生历程的重要门槛,对于武术师父、行会来说,武术技艺和事业后继有人,是武术延绵发达的喜事,所以也需要祝贺,并施行礼仪约束。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相当于家长,徒弟相当于子女,师徒的关系也被血缘化、伦理化了。“师为徒纲”式的师道尊严能否体现及体现得如何,既依赖于传承弟子对它的恪守遵奉,也需要为师者无论从行为方式到道德情操上的自觉维护。[3]拜师礼仪一般是徒弟先向祖师敬献贡品、叩拜。然后向师父、师母行三拜九叩大礼,感谢教养之恩,有的还要送红包。师父一般要退回“拜师帖”并赠送一样兵器。在师父方面,由于对自己武艺的珍视,希望传业有人,也为了避免纠纷,要求徒弟具备举荐人(举荐人应该是师父熟悉信赖之人),还要对学徒的人品、素质进行考察。周伟良在他的“师徒论”中也谈到在对待择徒问题上,传统武术最终关注的是被择者的道德状况,提出“谈玄授道,贵乎择人”。一般拜师礼仪分成四个程序:(1)拜祖师、拜行业保护神;(2)行拜师礼;(3)师傅训话宣布门规;(4)举行拜师宴。

1.2.2学艺比武之礼

武者以“礼”安身立命武术流派的形成,使得民间武术家之间不断进行技艺的交流,民间拳师见面多行拱手礼以表尊敬(拱手礼,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也称抱拳礼),并说某某师父好。各门派之间武术拳师之间的技艺交流氛围两种,一是打擂台,这种比试一般都有见证人,两拳师在擂台上先行拱手礼,然后开始交手,多以点到为止。另一种是闭门切磋,这种比试只有比试者自己知道输赢,不对外宣称。不论是哪一种技艺交流,都体现了武术的内在内涵,先礼后兵,不骄傲,不以 “老大”自居,以和为贵等。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古代武者在江湖上行走,过得多是刀头舔血的日子,不小心哪一天就会遭人陷害。《礼记曲礼》说: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清代的镖局生涯更好的反映了武者以礼安身立命,镖局在护送镖的过程中,常常会被盗匪盯上,可是在镖路上镖师与盗匪真正打起来的却很难见到,一般双方都会各退一步,礼让三分,镖师并会备份礼物送上,满足盗匪的欲望,使双方都得到目的。

2 中国现代武术礼仪

2.1现代武术礼仪的界定

武术礼仪是习武者应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习武者在武术群落中为了更好的交流与发展,所共同遵守的礼仪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习武之人文明礼貌的一种体现。武术礼仪要求人们习武时克己复礼,为人谦逊,其本质是道。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的体育运动。礼仪指的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武术礼仪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武术教学方式的改变。武术礼仪的内容逐渐内化,民间武术家在其师父言传身教下所遵循的礼仪规范,以及流传下的古拳谱所记载的门规戒律在现代人的眼里却认为是古板、固执的。在现代人眼里,当代的武术礼仪似乎只剩下抱拳礼为大家所熟知。

2.2当代武术礼仪的内容

今天的“抱拳礼”是在 1986 年武术竞赛中统一、制定并实行的,并在 2007 年出版的《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对武术礼仪的“抱拳礼”、“抱刀礼”、“持剑礼”、“持棍(枪)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现代的武术礼仪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徒手礼:抱拳礼;注目礼。

(2)持械礼:抱刀礼;持剑礼;持棍礼;持枪礼。

(3)递械礼:递刀礼;递剑礼;递棍礼; 递枪礼。

(4)接械礼:接刀礼;接剑礼;接棍礼;接枪礼。现在武术抱拳礼行礼方式:并步站立,左手四指伸直并找向后伸张,大拇指内扣为掌;右手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关节上为拳,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两臂撑圆,拳、掌与胸间距离为 20-30cm[5]。

随着新时代的改革以及学校的普及,以往的师徒制教学也逐渐被淡化了,学校成为培养人才传承文化的新的基地。武术的发展也不再是狭小师徒制的教学,同样被一些体育院校或者地方武校所替代。学校的发展以及人本主义的今天,武术礼仪的外在表现似乎只在武术教学和竞赛中。今天的武术礼仪的外在表现,主要是在日常的教学内容以及专业的武术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首先是上下课时间学生会向老师行抱拳礼,上课期间学生之间的持、递、接器械礼。专业竞赛以及武术段位制考级时运动员会对裁判行抱拳礼,武术家之间的交流似乎也只是抱拳礼。由于社会的进步,传统武术礼仪的一些基本内容逐渐被一代又一代的淡去,新的武术礼仪并没有成行,当代武术礼仪的外在表现似乎只剩下抱拳礼。也许正因为如此,不同的学者向武术的抱拳礼加入了诸多的涵义。不仅仅作为一种礼节,更把古代武术的侠义之风、以和为贵等精神融入抱拳礼中,而真正习武者的日常行为交流却无法表现其特有的武术礼节,可见当代的武术礼仪外在表现的缺失。

3 武术礼仪在武术传播中的价值

3.1武术礼仪在传播中的教育价值

武术礼仪的传播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武术礼仪作为中国武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学习和践行武术礼仪的同时也是在学习、传承和传播武术文化使中国文化的瑰宝,武术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有助于学生养成尊师重道的良好品德和坚忍不拔的意志。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认为:“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礼仪可以端正和规范人的行为使人们从野蛮走向文明,理智文明的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起到一个修身养性的功效。[6]“文以载道,武以明德”。武术礼仪是武德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粹。有助于培养青少年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操。武术精神,也是对礼法的恪守对国家的忠诚。对学生进行武术礼仪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培养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我归属感,也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形式,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方式。

3.2武术礼仪在传播中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没有礼仪的武术是一门危险浅薄的技艺,拥有礼仪精神才能使武术成为我国的国粹,我国文化的代表,我国形象的代言。国际社会对良好国家形象的认定,首先应当是一个爱好和平、促进世界和谐发展的国家形象,而非依仗先进的军事科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挑起争端的霸主形象。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和谐是实现和平的基调。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代表,在国际文化交往中扮演着日益突出的角色,对国家和平形象的塑造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掌握中国武术文化可使受众个体获得一种道德教化因为它是一种不征服文化的代表,因为它是道德教化的课堂,因为它是不贪婪的楷模。武术传播过程中需要武术礼仪这张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名片,国家形象需要“武术礼仪”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来支撑,而武术礼仪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肢体语言的表达在思想文化层面,中国武术历来提倡“天人合一、随曲就伸、以静制动、以德服人、守弱处雌和点到为止”的人文价值,这与“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民族定位高度一致。[7]蕴含着武术文化的武术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向外界展示的窗口,通过武术礼仪,外国人可以有机会更加充分的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魅力。有加强武术文化软实力的建设,才能彰显武术的核心价值,体现武术的本质内涵。

4 武术礼仪在传播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受到强烈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如空手道和跆拳道。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人们追求西方倡导的个人自由、个性生活,特别是年轻人,在竞技体育影响下,人们更乐意追求武术的技术层面。武术礼仪在传播的过程更是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内容上具体化的形式,恐怕是只有抱拳礼了。

4.1武术礼仪教育的缺失

武术礼仪的教育缺失主要表现在有很多的老师已经认识到武术礼仪的内在价值和社会功能,但是仍有一大部分老师对武术礼仪的理解十分肤浅,这对于向学生传达礼仪思想、灌输武道精神十分不利。在普通高校和武术馆校的学生之中,甚至有较多学生认为武术礼仪是敷衍、泛泛的表面文章。[8]武术礼文化的功能原本在于教化,宗旨在于育人。所谓教化,《中庸》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化就是使人修道的行为和过程,[9]因为人天生就是有缺陷的,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很难达到‘中’的状态,所以有必要进行教化,而教化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礼文化的教育改善其不良习惯。学校武术是武术礼仪传播的重要途径,但是学生了解武术的途径主要是武打影片、武侠小说、武术题材的电视剧等等,这就造成了他们对武术认识的片面性。对于武术的功能价值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武术有强身健体、防身的功效,而忽视了武术的文化价值。我们的学校武术,在武术礼仪上的教育过分的强调了技术技能的学习,淡化了武术文化的武术礼仪的传授,各省的体育局乃至国家体育总局的高层人员都把奖牌放到第一位,这将会是至高的荣誉,导致武术教练员把所有的重点放在追求队员的技术的提高,而把武术礼仪作为一种形式。在这种训练模式的发展下,促使教练员更加注重学员技术发展,把武术礼仪作为以比赛环节中一个流程,忽视了武术礼仪的内在含义,更忽视了传统武术礼仪文化的传播,导致武术礼文化的传播断层。

在民族文化复兴过程中武术文化的复兴是重中重,学校武术的教学现状确是不容乐观,全国有很大一部分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武术教育都没有了,还何谈武术礼文化教育。有些学校即使开设有武术课,但却从未执行,我们的孩子们也从未真正的了解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的未来的一代如果不能承担起这个重任,我们的民族文化复兴,我们的国家软实力提高从何谈起

4.2武术礼仪不规范且缺乏标准

以“抱拳礼”为例1986年起,武术竞赛中实行抱拳礼,制定了统一的“抱拳礼”规格。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并且武术竞赛规则中对抱拳礼有详细的介绍,但在实际的武术比赛过程中,还是有不同地区的运动员行抱拳礼时,出现不同形式的抱拳礼,特别是在省市级的比赛和武术招生的考试中,更是会出现不同的抱拳礼,可见武术礼仪规范的执行力都不够。此外,不同的武术书籍中对武术礼仪的表述也不同。2007年出版的《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第四章第一节对武术礼仪的抱拳礼、抱刀礼、持剑礼、持棍(枪)礼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例如;抱拳礼,并步站立;左掌右拳;在胸侧相抱(左手指线与右拳棱相齐,高与胸齐,拳掌与胸间距离20-30厘米)。[10]学者张泽正著《中国武术基础理论》中描述抱拳礼的基本姿势:中和势站立,左手为掌,右手为拳,左掌心在平下颌骨前的三拳出贴在右拳拳全面上,醒劲一次,均以45度前下为标准,其他一切在中和势的基础上顺其自然。[11]弓云武的著作《习武练功500问》对抱拳礼的表述是:左掌抱住右拳,屈臂置于胸前,步行不拘,又称抱揖。拳拳相抱者,表示团结互重。两人对练时还要说声“请”。当人们看到对于抱拳礼有这么多的解释,会产生迷惑。

另外,在普通高校武术教材中《武术文化导论》仅对武德做出了简单的叙述,而在《中国武术教程》中对武术礼仪却只字未提,既没有教练员,教师的礼仪规范,也没有运动员和学生的礼仪规范。由于教材中缺乏标准的武术礼仪规范,教师和教练员在教学中缺乏武术礼仪的教学材料,如果讲到武术的礼仪只能是讲自己对武术礼仪所知道的和武德对大家的要求,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应该加强武术的教学与训练中对武术礼仪的规范性和表准化。

4.3武术礼仪的形式、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弱化与衰颓,面临层层危机举步维艰之势。武术礼仪主要包括:抱拳礼、注目礼;接械礼;持械礼;递械礼。在当代人的眼里,提起武术礼仪,大家不约而同的会说抱拳礼。即使专项运动员也只会额外加个器械礼,人们的思维进入了一个武术礼仪就是抱拳礼,抱拳礼就是武术礼仪的漩涡。当代武术礼仪的严重缺失以及当代学者对武术礼仪的追求,促使了“抱拳礼”功能的多样化:(1)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勇却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也可表示先礼后兵的意思;(2)左掌右拳拢屈、两臂屈圆,表示五湖四海(泛指五洲四洋)皆兄弟,天下武林是一家;(3)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表示文武兼学,虚心、渴望求知,恭候师友、前辈的指教;(4)左掌右拳,左掌掩右拳相抱表示阴阳两极、尊师重道,[12]这是当代武术学者给武术“抱拳礼”的冠名,更有甚者把武术的精神内涵加诸于“抱拳礼”的外在形式上,例如武术的“以和为贵、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武术的系统整体观等等。个人认为这并不是没有意义,武术的“抱拳礼”的确也反映了上述诸多涵义,但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总是不现实的,这样只是从表层解决武术现存的礼文化的缺失,现在的“抱拳礼”集武术的礼节行为规范,武德与一身,只能欲盖弥彰,更加凸显当代武术礼文化的缺失,无法真正传承武术所蕴育的内涵。

5 结语

武术礼仪不仅是人际交往和武术交流活动中的方式方法,更是武术修炼者尚武崇德、重内心的巨大法宝。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武术礼仪,中国武术的传播和推广武术礼仪是一个窗口。习武之人武学修为的提高需要武术礼仪,礼仪是需要被强调和重视的,礼仪也是武术的道德内涵和精神实质,不应是其表面形式,不重内在,单纯追求表面仪式的隆重、气派是肤浅和缺乏意义的。我们既要彰显武术礼仪尊师重道德武道精神,又要符合主张、节约、简单和高效的新时代气息。中国武术无论在外在技术上还是内在涵养和价值意义上,都不亚于世界任何一个同类体育项目,然而,武术至今未能走进奥运会,获得国际性的传播与推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与内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懂得用武术礼仪的道德价值来提升自己。 武术礼仪的外显性内容的丰富和统一、规范完善和执行刻不容缓,需要所有武林同道中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并达到共识,使中国武术国际发展战略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邢登江,周庆杰.武术拜师仪式变迁调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3(08).

[2]毛海涛,刘树军.传统武术礼仪教育的文化学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4).

[3]蔡仲林,周之华.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栗胜夫.门户之见、宗派主义是影响武术发展的重大障碍[J].武汉体育学院,2001(2).

[5]张继生.中华武术礼仪[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12:10-11.

[6]毛海涛,黄利华,蔡清顺.浅析中华传统武术的礼仪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报,2006(4).

[7]郭玉成,刘韬光.武术构建中国国家形象的作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2012(4):11-17.

[8]程世帅.论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缺失与回归[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9]徐飞.关于高校武术课礼仪教育内容体系构建的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06.

[10]雷军蓉,程世帅,张继生,曾文超.中国武术礼仪的批判与超越[J].中华武术(研究),2011(04):7-10.

[11]程世帅.论中国武术礼仪文化的缺失与回归[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12]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

The Influence of Wushu Etiquette on Wushu Communication

Gao Yingjie
(Wushu School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national culture revival times,Wushu has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Wushu etiquette ha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of the world's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Chinese followed the attention of tradition Wushu etiquette education cultural tradition in the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ivilization,but because of the impact ON Wushu fro contemporary western culture.The values have changed,so that the spread of Wushu etiquette superficial form.In view of th above problems,this article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interview method,studies Wushu etiquette concept and basic contents o the carding process and does the analysis of the value and the problems in Wushu etiquette spread,to provide some help for th dissemination of contemporary Wushu.

Keywords:Wushu etiquetteWushu communication

作者简介:高迎杰(1991~),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健康与促进。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3—0050—04

猜你喜欢
礼仪武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谁远谁近?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