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琳 王林(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070)
武术传承拜师仪式的文化探究①
朱琳 王林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 湖北武汉 430070)
摘 要:武术属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拜师仪式也同样属于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两者结合必然受到关注,近几年来武术的发展与传承也有了巨大地进展。因此,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深入了解了传统武术拜师仪式的文化内涵和基本流程,并以中国礼仪文化为背景,探索武术各门派之间拜师仪式的异同,以及武术拜师仪式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旨在通过拜师仪式进一步挖掘传统武术发展的内在潜力,强调武术传承中的尊师重教、忠诚爱国等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关键词:武术 礼仪文化 拜师仪式 文化传承
2006年少林功夫、武当武术、回族重刀等7项优秀武术项目名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法中明确地提出鼓励收徒的政策[1]。传统武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需要进一步传承并发扬光大,在传统武术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师徒传承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师徒传承着一个最重要环节就是拜师仪式。拜师仪式是中国礼仪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所以其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该文就武术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拜师仪式为切入点,分析各门派武术拜师仪式的相同点和差异性,进一步探究拜师仪式的价值及意义,分析拜师仪式在传统武术以及各武术门派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承载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其中诸子百家、五常、六经等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儒道、汉字、楚辞、唐诗、宋词、书法、中医等也均为中华文化的精华之所在。现阶段,武术已成为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符号,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发展历史悠久,可考证史实有4200年,其承载着阴阳八卦、修身养性、天人合一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不论是自身发展需求还是国家需要,都不能离开以文化为基础的传承和发展,武术拜师仪式同样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
仪式作为社会生活中一种最直观、生动又最具规范性和操作性的行为,是诸多文化现象的载体[2]。拜师礼在中国从古至今一直流传,正式被确立从唐朝开始,其中《开元礼类籑·皇太子束修条》中详细记载了皇太子拜师的全部过程,所以从此后,学生到学校学习就需带上礼物,身穿青衿子服,到了学校门口,先生则派人出门询问来由,学生向先生说明拜师的愿望,行跪拜之礼.取出礼物送给先生,收下礼物确认师生关系[3]。“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4],也体现了中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同时拜师也是学习诸如书法、中医、戏曲等传统技艺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武术的拜师仪式也是传统武术发展历程中经过“去糟粕、取精髓”逐渐沉淀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极具规范性和外在表现力,并存有一套独特的拜师流程。自古以来,传统武术通过这种仪式文化的师承制得以发展和传承,在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下发展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5]。
2.1 拜师仪式的基本流程
由于武术项目的特殊性,导致传统武术的传承方式一直保持口传心授的师徒传承,所以传统武术也极其强调派别和师徒名分,注重尊师、拜师的礼仪,因此弟子也有“入室弟子”“记名弟子”和“递贴弟子”之分,入室弟子是指真正经历严格的拜师流程拜师入门而被认为是老师真正的徒弟,而只递过拜师贴的学生一般被视为递贴弟子,记名弟子则是指跟随老师学习但没有拜师的学生。
由于传统武术历史悠久,所以武术拜师仪式有非常严格的流程,一般是学生了解或跟随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自己提出拜师请求或通过门内人代为传达,然后由老师进行考察最终决定是否可以收其为徒,然后选定吉日举行拜师仪式。大概流程分为:挂师祖和师爷画像,摆香案,老师向师祖、师爷上香,表示本门派香火兴旺,后继有人;然后老师上座,学生跪在老师面前,司仪开始依次介绍学生情况,随后学生将拜师贴呈给老师并叩首;接下来学生向老师递上改口茶,改称为师父,师徒互赠礼物;最后合影留念。
2.2 不同门派拜师仪式的差异性
按拜师仪式的顺序说起,现在拜祖仪式很多门派不上香,鞠三个躬即可,但有些师父会按老规矩上香以表示对师祖师爷的尊重。而有些门派却更为复杂,例如六合拳:把挂像、条幅挂好后要把开门窗再点香,点香时先祖要下凡到牌位,师父点香行跪拜礼,然后所有徒弟都要行大礼。而在《义和拳的运动起源探索》中的附录上也记录了拜师上香的规定:五炉上香不必拘定,一握十数注,上三炉或一握六柱,东炉三柱,西炉五柱,亦可为其贫富不等,只要诚敬为主,且简可行,拜师祖仪注:每逢朔望日期,定行三跪九叩首之礼,平常日期,只行一跪三叩首之礼,亦诚敬为主。”[6]书中记载表明拜师仪式表达的是对师祖、师父的尊重和崇敬,而不是强调香火数量和叩首次数等,最终突出虔诚的态度才最重要。
举行拜师仪式后,徒弟就正式归入此门派,而遵守自己门派的门规也是在习武学艺过程中的重要准则,由于传统武术的各门派均有本门派的门规祖训,虽然门派的不同门规也各不相同,但其所蕴含的宗旨却大概相似。例如陈氏太极拳的门规戒律中有门尊十二严:举止端正庄重,恭敬尊重,公正,正直、正派,仁慈、善良,正义、浩然之气胸怀宽广,见义勇为,忠诚老实,守信、信义,诚心诚意,品德、道德[7]。
3.1 拜师仪式的文化价值
中国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与传统仪式的发展相辅相成,拜师仪式的发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出现,同样也随着文化的发展不断改良,很多行业都继承了拜师学艺的传统。由于武术属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不同门派、不同拳种均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传统武术的拜师仪式也极具代表性,拜师是传承,同时也是一种传播和交流的方式,因此武术的拜师仪式亦是武术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古至今很多专业技术领域就重视薪火相传。中国古代社会同样重视仁政和礼治,尊师重道已成为一种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从君主、大臣等皇权贵族到民间社会的普通百姓,拜师学艺已成为普遍现象,所有技艺均由师父口传身授,只有尊重师父才有机会学到精髓,因此尊师重道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武术以传承为主,更强调名门正派,代代相传,所以武术的精髓更需要师父的亲自身授,而传统武术的拜师仪式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3.2 拜师仪式对传统武术发展的现实意义
师徒传承是由师与徒双方聚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和权利义务,以传习某种技艺为纽带而组成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8]。传统武术发展和传承的一般方式是师徒传承,通过拜师仪式师徒双方形成一种特殊关系,并受一些行为规范的限制,师父尽心尽力地教好徒弟,徒弟也应遵守门派规定,尊敬师傅,这样具有一定约束的师徒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仪式也是人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行为,在表达文化观念的同时也是一种能反映社会结构特征的活动。在传统武术拜师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师徒之间通过拜师的仪式化过程形成文化上的心理认同,自由组成稳定的社会结构,而拜师期间的见证人也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组成,进一步推动了师徒关系的稳定性。因此对于传统武术中的不同门派来说,师徒传承是促使本门派稳定、有序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也与其他门派之间保持相对独立的特殊关系,互不干扰,使各门派间即相对独立又有共同发展的空间,不仅增加了本门派的凝聚力,还更有利于传统武术发展秩序的有效管理。
武术的拜师仪式在中国礼仪文化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也随着礼仪文化的发展不断完善、规范,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拜师仪式表现了徒弟对师父的认可和尊重,同时也是徒弟进入本派学习的重要环节,拜师仪式过程规范、礼数完善,也更加深刻地诠释了中国礼仪文化对尊师重教的重视。综上分析,摒弃个别不良现象,拜师仪式有利于传统武术和中国礼仪文化的发展和进步,需要进一步传承。
参考文献
[1]周之华,李春日,李旭.传统武术拜师仪式的文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4):306-310.
[2]麦尚文.仪式传播视野中的媒介庆典[J].艺术传播与传播艺术, 2010(4):70-75.
[3]应忠良.礼仪家国[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0:106-107.
[4]杨天宇.礼记注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5-6.
[5]李亚蒙.传统武术拜师仪式刍议——民族体育中的一个文化现象阐释[J].搏击·武术科学,2015,12(4):28-30.
[6]路遥.义和拳的运动起源探索[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0:256-257.
[7]陈正雷.陈氏太极拳术[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11-12.
[8]周伟良.传统武术训练理论论绎[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00:20.
作者简介:①朱琳(1990,10—),女,汉,山东济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传播与发展。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5.120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2(b)-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