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军(兰州文理学院社会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田径运动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存在的必要性
王健军
(兰州文理学院社会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加快,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有着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学生更偏向于选择趣味性较高的体育项目,导致田径运动的价值逐渐被忽视,因此高校必须正确认识田径运动在高中公共体育中的重要性,实施田径运动改革。
1.1 田径运动对高校公共体育的重要意义
田径运动是高中体育项目的基础内容,然而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选修课教学制度的产生,使得田径运动教学受到极大地冲击,部分高校甚至取消了田径运动课程。然而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增强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改善人的身体功能,还能培养学生的坚韧顽强的意志品格,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2 田径运动能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根据2010年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逐渐降低,身体的爆发力、力量以及耐力等方面有了明显下降。同时由于广州国际马拉松赛中参赛的高校学生猝死事件,高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逐渐取消了长跑这一项田径运动项目。然而在2013年厦门大学的“招生简章”中明确提出,体育测试的成绩占学生总成绩20%的比重,使得高校逐渐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田径运动作为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内容,其中包括跑、跳、投等运动形式,是培养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根本办法。例如,田径运动中的短跑能够提升学生身体的速度及灵敏性,长跑则考验学生的耐力,跨栏能提升学生身体的协调性,跳跃能培养学生的爆发力素质等。同时,田径运动中的各个运动项目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能够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因此田径运动能够充分培养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在田径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并学会利用各种手段保护自己的身体,减少在田径运动中对身体造成的损伤,保证自身的安全。
1.3 田径运动课程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田径运动是人们在长期的身体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最符合人体发展规律的运动,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部分。在高中公共体育中开设田径运动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基础的走、跑、跳、投等运动技能,从而能更好地把握体育运动基础技巧。当前高校公共体育运动课程中,学生的运动基础参差不齐,导致出现运动基础较差的学生感觉“吃不下”、运动基础较好的学生却感觉“吃不饱”的现象,不利于高校体育运动课程的顺利进行,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而在高中公共体育中开设田径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走、跑、跳、投等体育技能的训练,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节能,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有助于学生进行其他形式的体育运动。例如,学习跳高项目前,进行助跑起跳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跳高项目的效率,还有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跳跃投篮的技巧。在学习投掷类的项目前,进行肩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锻炼,能够提高学生在排球体育项目中上手发球及扣球的学习效果。掌握田径运动技能,对健美操的学习者具有重要作用,学生通过掌握跑、跳的运动技巧,能增强健美操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开设田径运动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走、跑、跳、投等基础运动技能,从而更快地掌握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的技能。
1.4 田径运动课程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锻炼方法
在我国高校体质测试中,大部分学生并未认识到体质测试的重要性,同时许多高校由于时间紧迫的缘故,导致体质测试的内容与形式无法取得良好的测试效果,学生未能掌握正确的测试办法,使得学生缺乏对身体锻炼方法的正确认识。在进行体质测试之前,学生未能做好测试前的热身活动及测试后的身体放松活动,使得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有甚者导致学生的身体产生损伤。同时,在过去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常空腹或饮食过度,进行体育运动之前未充分的热身活动,运动时动作不准确,导致学生常常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腹痛、肌肉拉伤的情况。因此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开设田径课程,应对学生普及体育卫生的知识,并培养学生正确的走、跳、跑、投等基本运动技能,避免出现学生身体出现伤痛的情况,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身体锻炼方法,保证体育运动的教学效果。
1.5 田径运动课程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随着我国高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造成教学场地及教学资源出现紧张的情况,许多室外体育运动项目的课时逐渐减少,导致学生的体育兴趣无法得到满足,降低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由于学生心理上存在一定的惰性,使得许多学生更偏向于选择运动量较小的室内体育运动项目,不利于在学生群体中发扬艰苦耐劳的体育精神。因此,需要在高校公共体育中开展田径运动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室外体育锻炼,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通过田径运动项目的教学,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不畏严寒酷暑的意志品质。例如,进行障碍跑运动能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和障碍的精神,开展长跑的运动能挑战学生的生理极限,使学生适当地感受复杂的天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品质。
2.1 增强田径运动的娱乐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更加重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而传统的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运动项目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千篇一律,使得学生对田径运动缺乏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在田径运动项目教学过程中增设具有娱乐性的教学内容,提高田径运动教学的趣味性。开辟具有娱乐性的田径运动项目,能极大地增强学生开展田径运动的积极性,满足学生对娱乐性的要求,促进高校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高校田径运动项目的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及创新能力,创造新颖的田径运动形式,同时要注意把握娱乐的适宜度,在学生掌握正确的田径运动技能基础之上,开展多元化的体育游戏,提高田径运动教学效果。
例如,田径专业的教师可以将学生每10人分成1个小组,通过开展“两人三足”的游戏,让学生两两之间把腿绑起来,设置起跑线与终点线,让不同小组学生展开竞赛。通过这种体育游戏,将竞赛与娱乐性融为一体,既有效锻炼了学生田径运动技能,还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提升了教学效果。
2.2 设置合理的运动量
由于田径运动教学过程中具有较大的运动强度,易造成学生身体负担,使得学生常常产生抗拒的心理,降低了学生对田径运动项目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在田径运动教学中设置合理的运动量,尤其在高校公共体育的田径运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适当降低高校公共体育学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生理差异,实施适当的田径运动,保证学生在身体得到有效锻炼的同时,降低学生身体的疲劳,增强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2.3 简化田径运动的规则
在很多田径运动项目中有复杂的规则,极大地抑制了学生运动能力的发挥,使得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束缚感,不利于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学生的潜能及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因此高校公共体育田径运动教师首先要使学生了解正确的田径比赛规则,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将田径运动项目的规则进行简化处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对田径比赛规则进行适当调整,在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激发学生开展田径运动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自己的意见受到尊重,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随着我国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高中公共体育中的田径运动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实施田径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开展多元化的田径运动活动,增强田径运动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置适当的田径运动量,将复杂的田径比赛规则进行简单化处理,从而激发高校公共体育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推动田径运动体育项目的长远发展。此外,教师需要注意在田径运动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娱乐性田径活动,保证田径运动的教学效果。
[1]葛士顺.从趣味田径运动角度探析安徽省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对策与改革[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吴其伟.福建省高校公共体育田径选项课边缘化现状病理诊断与矫治[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3]孟毅骁.浙江省高校田径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G807.4 文献标识码:A
1674-151X(2016)01-073-02
2015-12-12
王健军(1966 ~),讲师,本科。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