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勇
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服务国企深化改革发展
■邵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结构调整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存量与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面对深化国企改革的攻坚形势,国有企业如何才能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团结职工,凝聚改革共识?
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近年来其用户使用量呈几何式递增,2015年初,微信用户数量同比增长41%,达到5亿人,其空前的影响力给传统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载体和传播理念带来了巨大挑战。
随着4G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使用手机及其他智能终端,可在新闻事件产生时,即时发布信息,并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论坛等实时将现场情况以图片、文字或视频形式传播出去,每个人都是信息源。这种对即发新闻的即时捕捉性,较之我们“采、编、校、审、发”的传统媒体流程,简直就是高铁与牛车。而且新媒体信息披露还具有追踪性、渐进式的特点,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还原事件真相,实现“实时报道”。以2014年MH370事件为例,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等即对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进行了实时播报,让人们可以随时了解事件发展的最新进展和进程。
应对此项,我们要首先拥有阵地,尽快建立自有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及时发声,用权威和专业再度占领被速度“冲乱阵脚”的职工心智,解释职工疑虑,取得职工信任,为国企改革发展和做大做强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企业的发展主要靠员工,要摸清每个员工的现实需求和对未来的期望。各级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员工多关心,多培养教育。要真正从思想上重视解决好员工最基本的吃穿住用、冷暖饥饱、医疗卫生等问题,对员工的红白事以及家庭给以关怀。
要经常倾听民声、了解民意,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接地气”,与群众坐在一个炕上、一条凳子上,拉家常、侃大山,讲群众话,说群众事,甘当群众的学生,认真倾听群众语言。在交流中,要坦诚地听,放下架子,坦诚相见,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让群众有机会把心声充分表达出来。同时,要全面地听,抛开过往的经验,保持客观立场,不偏听偏信。要深入地听,完完全全专注于事、专注于人,关注群众心底的声音。要真正了解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进而加以整改。
要加强对职工思想的管控:一是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员工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建立完善职工个人信息库和谈心活动长效机制,通过“不让一名职工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不让一名职工子女上不起学,不让一名职工看不起病”的“三不让”制度,准确及时地把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切实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二是对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落实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公开制度,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氛围。三是注重解决一线职工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四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职工小家、职工书屋、健身房、运动场等基本文体活动场所,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陶冶职工道德情操。
职工群众的广泛参与是保证企业经营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民主决策要贯穿决策的全过程。在决策前,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开言路,拓宽信息渠道,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充分了解民意。在决策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民主监督,实行公开透明原则,保证决策正确实施。执行结果,还要进行民主评议。尤其是涉及企业重大利益、重大事项以及职工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更要充分发挥职代会、党政联席会等民主决策形式、制度的作用,广泛听取和征求职工群众意见,保障职工群众的参与权、建言权、决策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决定国有企业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的要求,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要使权力公开运行的基本要求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流程,切实把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对党务、企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
经过长期沉淀形成的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很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进而迸发出很强的超越自我的动力,即便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也会主动工作。这是每一名管理者都不断追求的。企业文化建设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充分条件,只有通过文化驾驭员工的思想,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超我动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积极性。要使企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建立企业自己的文化,以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战略和员工守则为重点内容,编制员工守则,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要通过企业内的宿舍、食堂、环境、管理、考勤、福利等方面,体现出对员工的尊重、爱护、理解,通过学习、培训、奖励、表扬、处罚等各种手段,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平等自信、积极健康、团结互助、乐观向上的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视人才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坚持“赛马不相马”的用人思想,彻底打破“亲缘、地缘、人缘”的用人局限,在企业内营造“团结、敬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为广大员工提供发挥才能的广阔空间。
为了使企业员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使他们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提高,企业在择人、用人方面应充分挖掘内部人员的潜力。而且,内部选拔有助于对参与竞争者进行全面的了解,使之迅速进入工作状态,节约人员招聘成本等。另一方面,要防止“拉关系、走后门”等不良现象。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公平竞争的原则,使每一位员工都有晋升的机会,以促进企业内部人员的合理流动。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愈来愈高。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领导不仅要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尊重人才的环境,同时也要经常创造机会让员工承担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指导员工参与企业决策,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等等,为员工发挥个人才能创造良好的条件。
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一名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和必备能力。要通过沟通产生激励效果。要尊重员工,尊重是对员工最大的欣赏。尊重要做到:纯粹倾听,不带批评,接纳差异,不作指责,肯定其独特的品格,多往好的方向看,以关怀之心告诉他们你的真正想法。沟通中对员工适当赞美,不仅可以促进双方人际关系的和谐,更能激励员工主动发挥才能。
要重视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员工的后顾之忧主要来自家庭,而一个有后顾之忧的员工,就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作为领导者,需要的是随时掌握员工“后顾”情况的变化,如孩子入托、家属生病等,对经济特困的员工,除常规的精神安慰外,还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一个有效解决员工后顾之忧的务实之举可以赢得一片人心。
总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直接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关系到企业的稳定与发展。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必须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管理结合起来,及时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寻求新的路子,推进企业的新发展。要深入职工群众中去,倾听基础一线真实诉求,一切以职工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只有把职工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好,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才能赢得职工信赖,才能凝聚起群众中蕴藏的强大正能量,推动深化国企改革顺利进展。
(作者单位:中铁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