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红军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江苏苏州 215021)
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
蔡红军
(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 江苏苏州 215021)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给学生德、智、体、美、劳创造合理的发展空间,我国加大了课程改革的力度,对学生体育教学也逐渐重视,良好的体育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也有着促进作用。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多种体育类型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教学之中。该文以小学体育教学为出发点,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论述,并且针对目前我国小学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有效的措施。
小学体育 体育教育 核心素养 培养方法
小学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初期阶段,现阶段的教育重点不是让学生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体育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此外,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可以增加学生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让学生拥有集体荣誉感以及强烈的竞争精神,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
所谓体育素养就是一个人平时养成的体育方面的修养。对大多数人而言,小学阶段是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小学生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锻炼也就成为必不可少的内容。
1.1 健康意识
健康意识主要有以下几点:(1)参加体育活动的爱好与兴趣。通过体育活动主让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且在体育活动过程中确定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项目。(2)体育知识。在体育活动中穿插体育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项目基本规则,增加学生对体育人文知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常识以及对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
1.2 体育技能
体育技能主要有体育锻炼技能与自我技能评价能力。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具备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同时让学生掌握两种以上的体育技能,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养。自我技能评价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拥有自我认知能力,在多种体育项目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
1.3 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主要包括运动素质、健康素质两大方面。运动素质主要是指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让自己拥有体育活动的能力。健康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
2.1 不够重视体育教育
早在1982年我国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素养、心理素养、个性发展以及身体素质。尽管近年来我国教育部一直致力于素质教学的深化改革,不断增加教学、教育支持,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一些学校过于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对体育不够重视。很多学校对学生体育学科的安排并不合理。此外,很多体育课堂被语文、数学等学科占据,这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体育学习时间,长此以往,学生缺乏体育技能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严重阻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2.2 师资力量有不完善
体育教师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关键,他们是学校一切体育活动的组织者与指挥者,例如:体育课的教学、学校早操的安排、运用等基础训练以及学校各项比赛的组织等,这些活动都是体育教师的工作范畴。目前,很多小学体育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教师数量较少。在体育教学方面,很多学校普遍存在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体育教师数量和学生数量的比例失调,不能满足体育教学的正常需求。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在中小学中每位体育教师一周的工作量为12~14课时,工作时间为8 h。然而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数量较少,因此很多体育教师课时数量远远大于规定的标准。(2)缺乏专业知识。运动是体育教学的核心,它贯穿着整个体育教学的过程,然而运动给人们带来的影响也是双向的,运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给身体带来运动损伤。运动损伤的影响是不可控的,轻微的运动损伤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严重的运动损伤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导致学生死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科学教学方法,缺乏对运动强度的评估能力,给学生带来了潜在的伤病隐患。
2.3 硬件设施相对缺乏
硬件设施主要是指活动场地以及活动器材。硬件设施是开展体育教育的物质保障。一些大城市在经济发展的支持下,对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体育教学设施和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地方在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方面投入力度不大,学生运动场地面积相对较小、运动器材配备不完善。硬件设施的缺乏使体育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因此在很多学校,体育课程还是早操内容为主,这也使小学体育课堂变得枯燥无味,缺少趣味性,最终导致学生缺少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
3.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每个学科来说,师资力量都起到关键作用,它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体育教学同样如此,在很多学校体育教师与学生数量比例达到了1∶400左右,远远高于国家标准的1∶350,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刻不容缓。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增加体育教师数量。增加体育教师数量可以让师生数量达到合适的比例,让教师更好地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其次,在招聘体育教师的过程中,要保障招收门槛,保障每位体育教师都拥专业的知识水平。
3.2 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
体育课程的开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还能避免体育运动中不必要的损伤。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注重实践的同时,还应该注重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通过理论知识可以让学生理解体育教育的优点及其重要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观念。(2)坚持以人为本。学生身体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对于每个学生在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强度方面不能一概而论,不能采取强制性教育,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对于体育强度应该循序渐进地增加,体育内容学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
3.3 增加硬件设施建设
第一,运动面积。学校应该保留一定的户外活动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课程之中。第二,场地、器材。活动场地与活动器材也是户外活动环境的硬性指标。在场地建设方面应该减少化学成分的使用,避免给学生身体健康带来隐患,活动器材的应该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实际年龄与活动需求。第三,营造绿色氛围。为了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活动空间,学校应该保证植被绿化率,为学生营造绿色的体育活动空间。
[1]刘红梅.中学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32):14-16.
[2]陈向阳.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技术认识论的省思[J].教育导刊,2016(2):5-9.
[3]陈友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2):4-7.
[4]牛学文.学科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2):8-12.
G807.01
A
2095-2813(2016)12(c)-014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