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是大学生体质下滑现况下的一剂良药①

2016-11-28 10:49:35杨慧君倪钊曾鸣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体质心理健康体育

杨慧君倪钊曾鸣

(1.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065;2.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啦啦操是大学生体质下滑现况下的一剂良药①

杨慧君1倪钊1曾鸣2

(1.重庆邮电大学体育学院 重庆 400065;2.湖北经济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205)

近年来啦啦操运动作为一项新兴项目走入高校体育课堂,凭借其热情洋溢、激情雀跃,集中体现青春健康、积极向上的特点而备受追捧,成为大学生体质下滑现况下的一剂强心针,但它是否堪当为一剂良药却有待进一步考证。该文在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此进行初步论证,并结合笔者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关于高校啦啦操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期为啦啦操课程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啦啦操 大学生 体质 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

啦啦操运动起源于美国,尽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但发展迅速,受众人数和面积多而广,开展形式多样化。目前为止,啦啦操这一新兴项目不仅在全国性的系列赛事中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各高校的比赛、表演中也都占有一席之地,在公共和专业体育课程中更是具有重要的存在意义,啦啦操甚至走入中小学,成为开展课内外体育活动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啦啦操运动备受追捧,风靡全球,除了与其所具备的文化、娱乐和审美价值有关以外,更是其项目特点所带来的独特的健身健心性价值使然。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大学生运动,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两操协会于1998年开始着手在我国推广啦啦操运动,首先在高校中推广和发展,通过高校带动和推广到整个青少年人群中。[1]笔者作为一名高校体育啦啦操教师,在对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关于高校啦啦操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期为啦啦操课程更好地服务于高校体育教学,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啦啦操课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高校体育课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2002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指出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等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可见,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健康发展是高校体育课程首要任务和目标。

近年来啦啦操虽然凭借其动感、欢快、激情和集体性特点迅速走入高校体育课堂,深受女大学生喜爱,但作为一门重要的体育选修课程,人们不禁会问它能否担负起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成为当今大学生体质下滑现况下的一剂良药。对此疑问相关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索和研究,力求得出科学、严谨的研究结果。关于论述性研究,多从啦啦操运动自身所具备的各项特点出发,结合大学生身心特点,通过文献资料、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展开探讨并得出结论。实验性研究则通过数据量化的分析和对比,结合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论证性研究。

1.1 啦啦操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

体质是在遗传性与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因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2]体育研究中时常以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3个方面来综合反映人体的体质水平。杨柳[3]在《啦啦操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啦啦操丰富多样的动作对提高练习者的速度、灵敏、柔韧协调、弹跳和柔韧性素质,对改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机能皆有较好的功效,且其本身所具备的有氧性特点对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的提高亦有良效。

笔者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啦啦操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中多以实验性研究为主流,与描述性研究相比量化的研究显得更具体,也更有说服力。如高丽萍[4]通过对女大学生进行36周的啦啦操训练,对3个递进阶段训练前后学生的相关体质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分析显示啦啦操训练对女大学生改善身体形态、增强身体机能及提高身体素质具有显著性的作用,从而论证了啦啦操的健身效果以及锻炼和推广价值。郑瑾,刘美凤[5]分别以舞蹈啦啦操、技巧啦啦操为实验干预形式,研究啦啦操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舞蹈啦啦操、技巧啦啦操皆对提高女大学生心肺耐力、改善身体成分、增加肌肉力量、发展肌肉耐力和柔韧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2 啦啦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48年对健康的定义就包括身体、心理及对社会适应良好三个维度。大学生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多方面的压力除了要具备健康的体魄之外更需要适宜的心理健康水平。杨柳[3]在探讨啦啦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中指出有氧啦啦操可调节高校大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状态,陶冶美好情操,对提高其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人际关系交往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虽然关于啦啦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以描述性研究为主,但实验性研究多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对比啦啦操锻炼前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指标的变化仍能较为科学地反映啦啦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如郭伟[6]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大学生进行啦啦操锻炼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追踪测评,结果显示对增强自信心、改善焦虑心理和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显著性的促进作用。张琰浠[7]则通过问卷对心理健康中的情绪、人格和智力等维度进行实验前后的调查和对比研究,结果较为理想。除此之外,还有针对啦啦操对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社交焦虑,增强自信心和主观幸福感的专门性研究为佐证。

2 关于高校啦啦操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啦啦操运动进入高校体育课堂,一方面为校园体育活动注入了新鲜血液,丰富了校园文化,另一方面也为体育教学和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思考和探究的空间。关于啦啦操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很显然是进一步肯定了啦啦操课程存在于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的意义和价值,但也应该思考啦啦操在高校课堂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对日常啦啦操课程教学中的所见所感进行总结,提出几点思考,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啦啦操在高校课堂中更有效地开展,服务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提供一点参考,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高校啦啦操课堂男女生比例的失调

当前啦啦操课堂随处可见女大学生的身影,而男学生则寥寥无几。一方面与啦啦操课程内容有关,考虑到技巧啦啦操中托举、抛接等难度动作所具有的挑战,一般教学都以舞蹈啦啦操为主。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自主观念和对啦啦操项目的认知观念有关,他们觉得舞蹈啦啦某种程度上等同于舞蹈课,而舞蹈类的课程就是为女学生而开设的,从而导致男学生对啦啦操缺乏兴趣或者望而却步。

2.2 对啦啦操课程开展现状和效果的思考

高校公共体育课要求学生以选修的形式完成规定学分,而一般情况下各个项目所容纳人数设有上限,这就导致少部分学生无法被选到自己真正热爱的项目中去,从而对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另外,学生个体之间存在体能、心理运动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智能、兴趣、动机、个体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对学生学习、练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均会产生影响,从而导致课堂中体育优等生和差生(亦称优待生)的两极分化,如此一来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的健康发展。

2.3 啦啦操课程设置导致持久性下降

当前很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模式为选修和俱乐部的形式,学生从大二开始进行俱乐部选修,选择范围相对较广,教学环境相对自由,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学生流失和教学效果持久性下降。因此,如何保持啦啦操课程产生效果的持久性是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3 结语

当前关于啦啦操课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形式以描述性和实验性研究为主,且研究结果较为一致。高校啦啦操课程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健康体适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可持续在高校中进行啦啦操运动项目的推广和教学。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啦啦操项目在目前高校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和约束了其发展,也成为制约啦啦操运动成为大学生体质下滑现况下一剂良药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引起相关体育教学工作者的思考和重视。建议学校和各院系相关部门在课程安排中注意调整男女学生的性别比例,多给学生一些机会亲身实践和了解啦啦操课程,而作为教师可在日常教学中因地制宜,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性别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要,从而为优化啦啦操课堂中学生结构而努力,使更多的男学生加入到啦啦操学习的行列,提高教学效果并促进课程效果的持久性。

[1]陈丽丽.合肥市高校公共体育课开设啦啦操课程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

[2]俞爱玲,母顺碧.我国体质测评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1(6):25-26.

[3]杨柳,梁奉媚.啦啦操对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J].体育师友,2015(3):73-75.

[4]高丽萍.女大学生体质在36周啦啦操训练后的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5]郑瑾,刘美凤.啦啦操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6(8):122-124.

[6]郭伟.啦啦操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5(1):37-40.

[7]张琰浠.新形势下啦啦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4,4(24):188-189.

G807.4

A

2095-2813(2016)12(c)-009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090

2015年重庆市社科规划自筹项目健康校园视角下啦啦操课程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15SKZ13)。

杨慧君(1988—),女,汉,湖北广水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育人文。

猜你喜欢
体质心理健康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1:38
中医“体质”问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28
中医“体质”回答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2:2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海峡姐妹(2020年7期)2020-08-13 07:49:32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