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保荣 李菁
(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716000)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常保荣 李菁
(延安大学 陕西延安 716000)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重视终身教育,终身体育教育这个话题也渐渐地成为各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热点。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塑造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起着关键的引向标作用。对于体育教学应以终身体育为主线,应该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体育价值理念、正确的体育技能、正确的体育知识,培养的大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能力。
体育教学 培养 终身 体育意识
社会对于终身体育的概念,中心点在于“终身”二字,其意义在于各个阶段人生都进行体育锻炼及接受体育教育。体育教学阶段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体育知识,开发学生的体育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巩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使学生喜欢体育锻炼、注重健康生活规律,将健康的生活理念和习惯常伴其身伴,这对学生的终生发展以及其健康状况,都会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有着明确的目标,使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得到保证,提高学生的综合环境适应能力,让学生拥有更强健的体魄在将来的生活工作中“过关斩将”。如今,在现代生活节奏中,学生的空闲时间排满了工作、学习计划,过多的计划安排给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心理压力,而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抑情绪,使身体和心理状态得到疏解,转移学生的关注点和注意力,继而有益身心健康的发展。
根据现阶段的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在高校中推广发展终身体育是十分有意义的,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发展时间不长,人们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在近年才逐渐显现,成效还远不如欧美发达国家,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学生对与参与到日常体育锻炼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不高。同时我国学生在完成阶段的学业后,对于学习以及体育锻炼会产生了一定的懈怠感,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度也会降低,而在重新开始加之学业较重,不能在体育锻炼上投入更多的时间,会给学生造成相当一段时间的锻炼空档期。因此,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已刻不容缓。
2.1 以良好兴趣激发为前提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适合的兴趣爱好是学生自愿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的缺乏只会导致学生在对待体育学习时只会敷衍了事。面对学业或是高考激烈的竞争与压力,部分学生会将注意力完全放在应试的备考上,而对体育采取一种漠视的状态。相较而言,高校中除了个别学生外,大多数学生对长期体育锻炼兴趣不高,这样对于巩固学生的终生体育锻炼意识会造成很大的困扰。而激发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提高对体育的兴趣。一方面,可以以体育的发展成果,国家对体育强国的重视地位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同时可以多开展一些趣味体育活动,增加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兴趣激发,让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充满情感。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体育的重要性,其对人的个人身体素质、强健体魄等方面的重要意义,为其树立健康的锻炼价值观,深入终生体育锻炼意识。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质
针对各类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兴趣爱好,在策划相应的体育教学活动时,应该将构建具有职业实用性的体育课程加入到活动内容体系。过去,高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体育科目的合格率上,而忽略了学生实际的身体素质情况,对于体育教学的目的只是言与表,没有实际意思。而如今,高校的体育教学以及学生的关注点更多的是在文化素质、体育能力、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等综合素质上,权衡体育教学效果的准则已经发生变化。
面对教学准则的发展,对于教师的要求也会更加规范,教师须与时俱进,汲取知识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以身作则贯彻终身体育教育思想,要有广泛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把握学科发展前沿以及综合素质,不断地完善自我。收集整理现代体育科学理论下的知识体系,逐步更新过去只对于运动技术方面的讲授,让学生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现代教育的发展和体育的乐趣。体育教师还需较强的实践转化能力,随时学习新知识并将最新体育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在体育中附带更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最重要的是体育教师应该确认终生体育的目标,做学生终身体育的指导者,积极应对终身体育推行发展,开拓学校体育改革。
2.3 灵活配合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多种课外活动,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带动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养成长期体育锻炼的习惯。要结合实际,将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与新时期教学手法结合。相较而言,传统教学方式有各类方式,随着时代发展,现代教育方式也更加进步,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不断推陈出新,教师可以将科学的教学设备融入到新的教学方式中,逐步将现代化教学引入到体育教学的课堂上。
2.4 灌输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
体育教学的一项关键点就是对学生传授健康的生活知识,包括心理疏导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健康知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两者融合才能共同促进学生进步。例如: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知识的重要部分,当前学生中许多体胖者就是因为缺乏合理的锻炼,加上营养结构失调造成的,教师可以向他们教授一些健康的饮食习惯和一些基本的饮食搭配,调节每天需要摄入的营养成分,说明不同食物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一日三餐有着什么样的搭配诀窍,不要暴饮暴食,几点之后不要进食等。
合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可以让学生明白了自己以前的饮食习惯、饮食合理性存在哪些错误,尤其是三餐比例失调、脂肪摄入量过多等,调整科学膳食,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结构,规划自己的饮食习惯使身体更健康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急救实践课,在自我急救知识、心理自我疏导方面教授相关知识,让他们根据各自的生活与学习合理的运用。教师所教导的健康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与相当高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学以致用。此类的健康生活知识和行为生活习惯将会在学生往后的生活中伴随终身,对其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5 丰富体育课外活动,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
体育课外活动与体育教学相辅相成,是展示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场所。在筹划过程中,让学生也参与其中,给予充分的自主权,营造出体育锻炼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加入其中,充分体现出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在过程中让学生喜欢上运动,逐步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其多角度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集体精神。
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集大众体育项目,开设健身、竞技等多种课外项目兴趣班,可以配备专业的教师或者能力出众的先行者,进行互助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兴趣班,使其自愿投入到热爱的体育项目中,强化自身特长,使学生自身的运动能力得到体现。
总之,终身体育作为未来体育发展前景,仍然长路崎岖,而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对终生体育意思的培养起到了启蒙和巩固的作用,体育教师需以刻画学生的终生体育意识为目标,因材施教,合理更新教学内容,科学知道学生健康发展,使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1]秦洁琼.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几点建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4):334-335.
[2]陈果.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73-75.
[3]黄宝军.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反思和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6 (18):157.
[4]鲁娟.我国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现状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18):40-41.
G633.96
A
2095-2813(2016)12(c)-006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