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高校女生耐久跑团队练习与考评的教学实验研究
杨东
(南京审计大学金审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大一新生体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增强了社会对高校体育的重视程度,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时间和运动量。但近几年来,学生“为考而练”的思想依然存在,尤其是耐久跑项目,使得高校女生在体育教学中局限在800 m的练习范围。同时教学形式与方法的单一也使得学生锻炼逐渐失去了兴趣,致使有氧耐力跑的健身价值达不到体育教学和会考的最终目标,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不能很好地培养和体现。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高校女生耐久跑锻炼的热情与兴趣,改革耐久跑教与学的形式与方法已成为必然。
高校女生 耐久跑 团队练习 单元教学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培养学生“社会适应目标”的需要,笔者借鉴现代管理中“团队建设”的方法对“终身体育”的内涵进行拓展,针对高校女生耐久跑教学进行改革与研究,以探求耐久跑育人和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提高高校女生耐久跑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该文提出“团队练习与考评”的单元教学,旨在创设一种富有活力、自主、宽松与和谐的教学氛围,满足学生的需求,重新激发高校女生耐久跑的主体参与意识和锻炼兴趣,提高女生健身意识与能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1)开展该课题的目的,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团队精神。
对于大学生来说,进行团队精神的教育则更为重要,因为从高校走出去将会面对更广阔的社会空间,他们需要具有团队精神以支撑起自己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开展该课题的研究正是以耐久跑练习为平台,将学习的过程(真正的知识)=(理论知识)+(体验)+(思考)+(指导)+(实施)以体育教学的形式真正传授给学生们,逐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即认识健康,学会健身,体验快乐,实现价值。
(2)制定“团队练习”的单元教学计划与“考评”办法。
在国外中小学教学中,团队教学(team-teaching)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有团队学习,一般指学生的合作学习,后又译为小组教学和小组学习。该课题研究团队可指合作练跑的组织形式,也可指代组织应具有的精神。这就和单纯的小组学习不一样了,这个课题重视教学内部评价,由教师和学生自己做评价,是教学过程的主要部分,具有使教学过程积极化的作用。为此,以学生之间情感为基础,自由组合成为一个教学组织团队,自我选择队长,确定队名、队歌、队训、展示方案以及练习最终目标,选择每次课的练习内容并分工,这有利于其内部的管理与评价,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和学生锻炼兴趣与成绩的提高。
(1)学生自由组合成团队,情感与体能进一步磨合,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对实验班的女生进行团队精神的教育后,本着学生自愿选择的原则进行了教学分组,共形成27个学习团队,平均6~7人为一组,最多10人,最少5人。经教师观察和询问,由于是自愿结合,彼此情感相通,体能也相差不大,十分符合进行教学实验研究。通过3次教学课的团队磨合,学生基本按照研究计划和要求逐步彼此适应,并明显感到学生参与练习的人数和积极性好于过去和往届学生,见习生的人次减少较大,并且得到其他任课年级教师的好评:“这样的练习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练习热情”“高校女生走的现象明显减少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相对应的幼儿教育专业学生,没有进行团队教学,仍然按过去耐久跑教学8次课安排进行练习,教学组织是先集体后分层练习,统一练习同一教学内容,以最后800 m测验成绩为耐久跑评价。由于面临体育测试,第一次课学生表现相对较好,但练习的努力程度还不够。
(2)学生按教学考评要求和练习内容提出练习目标,并根据所掌握的耐久跑健身知识自由选择练习手段、支配时间和运动量,提高学生练习的科学性。
在3~8次教学课时中,经过教师耐久跑方法和评价方法的介绍和各团队的尝试练习,学生团队基本掌握了练习规律和评价原则,于是各团队都有针对性地依据教师提供的练习内容进行了选择和修改,制定了该团队6次耐久跑练习的方案。由队长分别安排了计时员、记录员、领跑员、协助员,每次的时间都以最后一名队员通过终点停表,以该成绩与计划比较,教师指导团队队员找问题、寻办法,摸索合理控制时间和运动量的途径与身体感觉,科学有效地提高耐久跑成绩。
(3)学生情感交往,进一步协作互助,耐久跑成绩进一步得到提高。
在对实验班的团队练习与考评过程中,由于学生意识的转变,注重了整体练习和测验的实际效果,各团队成员都积极鼓励,相互帮助。不仅表现在跑动中那亲切的语言,友好的拉带,还时常看到在准备活动时集体娱乐和游戏,练习后进行团队自评互评的场景,到处是笑语欢声。就连过去跑完后许多学生坐在地上喘气的现象都很少,取而代之的是搀扶与按摩。这就是团队所营造出的交流互动氛围,就是课改后的校园体育文化。
通过对实验班的课题研究和安排学生制作相关课件,许多学生从中了解到更多的体育知识与常识,如,女生如何科学锻炼身体和日常合理膳食达到有效减肥的效果,如何处理常见的运动损伤等。正如学生们所说:“经过这段充实的体育锻炼,我更喜欢运动了,因为多运动可以减缓我学习的压力”“一个月我体重就减了6斤”“常参加打篮球,我的颈椎也不疼了”;很多学生都养成了较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按她们的话讲“每天不出来活动就浑身发紧”。同时对大部分女生随课走访都取得了共识:真正的快乐来源于集体的体育运动。
其实,学生的感情是最为丰富的,因为她们天真和纯洁。不像成年人要么麻木、要么有心计。在教学中,学生不光是要与教师交流,更多的是学生间彼此的接触。关爱是情感中的主角,只有相互情感交流才会调动出每一个人的激情,就好比学生在自创的“刘翔”团队展示自己创作的队歌《最平凡的奇迹》那样,因为团队的力量更能激发出每一个队员的才华;也像常日默默不语、看起来柔弱文静的同学们,一旦打起篮球就好比猛龙过江,势不可挡;或是平时难见的笑脸也终于在1 200m跑完掩饰在汗珠后含蓄地绽开等等。这就是体育的魅力,是其他学科可触不可及的。
(1)“团队练习法”单元教学适合高校女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价值倾向,能满足她们的“友谊感、亲属感”,有利于团队协作意识的形成。使她们在较枯燥的耐久跑练习中,通过队友相互间的鼓励与帮助,使每个学生自觉克服了怕苦、怕累、怕羞、娇气等弱点,积极投入到耐久跑健身活动中,并在其中体验快乐。在增强情感交流与互动的同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还通过创编队名、队歌、队训及团队展示,提高学生自我表现力、创新力、审美力等,逐步形成了课改后的校园体育文化。
(2)“团队练习法”单元教学培养了学生科学健身的意识,提高了学习能力。队员通过共同参与健身知识的学习和课件制作,不仅掌握更多健身知识的途径与方法,使健身科学化;还为团队荣誉的展示献技、献策,反复演练,提高了团队实践操作能力,使锻炼效率明显提高。
(3)“团队练习法”单元教学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耐久跑成绩和心肺功能,促进了学生成功感和自信心的提升,保证了体测的顺利通过。
(4)“团队练习法”单元教学将过去耐久跑的教学方式与内容扩大与延展,特别是对大一学生心理因素的考虑,使其更富有人性化、社会化,摆脱了课堂教学注重体能训练而忽视学生健康意识与适应能力的培养,即对“育人”更广泛的培养,使教师单一主导形式的耐久跑练习向学生自主选择、自我约束、共同协作与提高的方向引导与转变,达到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5)在“团队练习法”单元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内容与方法更加多元化,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化为注重练习过程的评价,从注重个性评价转化为注重团队评价,从注重教师评价转化为自评和他评,这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团队间的“比拼评”能够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更适合大一学生社会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与他人情感的交往和自身优势的发展。
[1]朱慧芳,覃文辉.对高校女生800米跑畏惧心理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2):52-54.
[2]梁峰,李影,马强,等.提高高校女生对体育课兴趣的对策与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5):136.
[3]刘国红.高校女生体育意识弱化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33):191-192.
G8
A
2095-2813(2016)12(c)-0054-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