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作用研究①

2016-11-28 10:49:35周春娟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36期
关键词:瑜伽心理健康运动

周春娟

(宁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宁夏固原 756000)

瑜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作用研究①

周春娟

(宁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宁夏固原 756000)

大学生心理问题突出表现在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认知失调、恋爱情感波动等方面,瑜伽练习可以使大学生放松心灵,减轻压力,更好地认识自己,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运动习惯。高校应更好地普及推广瑜伽课程,合理安排瑜伽课程内容,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断提高瑜伽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瑜伽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

瑜伽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随着人际交往、就业、学业、恋爱等问题带给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大的压力,一部分大学生不时被焦虑、强迫、抑郁、自卑等情绪困扰,甚至导致极端事件发生,大学生自杀、犯罪等行为失控现象常见于各类媒体。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下社会、学校、家长关注的焦点。作为健身与健心和谐统一的运动项目,瑜伽成为当下高校大学生追捧的体育课程,探讨瑜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作用的积极意义,普及和推广高校瑜伽运动,从而改善瑜伽教学质量,更好地提升瑜伽的教学和练习水平。

1 瑜伽的概念

瑜伽,源于印度,原为梵文“YOGA”,有“结合”“联系”之意,有着近6 000年历史,是一种古老的强身术,如今已成为受大众欢迎的运动项目。瑜伽通过使感官、身体与有意识的呼吸相配合来实现对身体的控制。广义上的瑜伽不只是一种健身手段,还是一种哲学,它追求灵和肉的统一,内在与外在的统一,通过运动达到物质与精神的和谐,使人回归平静,最终实现身、心、灵三者的平衡。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瑜伽通常说的是一种健身法,在柔和舒缓的音乐中,依照教师轻柔的语音来进行瑜伽姿势和瑜伽冥想练习,使学生充分释放自我,调节情绪与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肌肉力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意志品质的锻炼项目。

2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2.1 人际交往障碍

大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是每个大学生都要面临的问题,人际交往不畅直接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入学前,他们曾经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学校的佼佼者,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骄傲自负。进入大学期之后,他们开始独立生活,面对来自五湖四海、性格各异的同学,面临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往往心理准备不够充分,不懂得交往的技巧与原则,在交往中容易产生心理落差,表现出自我封闭、失落、茫然与压抑,导致形成孤单抑郁、焦虑不安、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

2.2 自我认知失调

当下大学生在自我接纳、人际关系、异性交往及社会适应等方面不断出现问题,致使许多大学生自我认知失调,不能恰当地进行自我评价。顺境时他们表现出骄傲自大,极度自负;当遭遇逆境与挫折时,他们便开始怀疑自己,不能正视自己,自卑自暴自弃。自我认知失调在大学生面对就业问题时尤其明显,随着毕业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就业的心理压力与焦虑也一直困扰着大学生,他们有的精神负担过重,面对就业表现出过分的自卑、恐惧、焦虑、烦躁。

2.3 恋爱情感波动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处于心理敏感期,自制力差,遇事容易走极端,表现多为恋爱动机盲目、恋爱观念开放、恋爱攀比心理过强、恋爱挫败承受力弱。他们面对失恋的打击,缺乏积极的心理疏导,导致整个人萎靡不振,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更有甚者全盘否定自我价值,选择自杀,有个别还出现报复心理,产生伤人行为。另外,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性成熟阶段,对于异性的一切充满好奇、对性的强烈渴望与自我道德规范的冲突以及因恋爱所造成的情感危机,特别容易使大学生心理发生变异。

3 瑜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调节作用

3.1 静坐冥想放松心灵

瑜伽给人一种来自内心的力量,冥想是一种感知状态,给人以安宁感,可以让人意识到内心深处更高级、安宁、平静的力量来源,可以使人集中精神制服心思意念,驾驭肉身感官,驯服似乎永无休止的内心,并超脱物质欲念,是真正意义上“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的方式。在瑜伽训练过程中,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控制自身意识以及调节身心,教师应指导学生更快地进入佳境,让学生在练习瑜伽时能够通过冥想宣泄不良情绪,释放心理压力,摒除外界的干扰,享受平静、祥和的状态。

3.2 呼吸训练法缓解心理压力

呼吸是瑜伽训练法的灵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瑜伽运动的呼吸训练法——腹式呼吸,不同于胸式呼吸,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够为机体提供充足的氧气,并使体内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最大,在这个过程中,人体的腹部肌肉和内脏器官均得到了锻炼,对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有着良好的功效。最重要的是,瑜伽练习者关注起自己的呼吸,体会呼吸,通过调整呼吸可以使个体聚气凝神,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呼吸与情绪和脑状态紧密相关,瑜伽能提升修炼者的耐心和大脑的清净,而且还能加强人应付压力的能力。

3.3 长期锻炼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由于瑜伽不受场地、器械、天气等条件的限制,且动作柔和缓慢,强度不大,练习者会在坚持1~2个月练习后感受到自身外在的变化,瑜伽练习最终是把瑜伽变成生活,把瑜伽当成享受生活的一部分,是练习者坚持终身运动的好项目。大学生往往喜爱优美的事物,喜欢追求时尚和新颖,他们在接触了瑜伽运动之后,大多数都会喜爱上瑜伽运动,并长期坚持,瑜伽教学往往结合多种元素,将体操、舞蹈等融入其中,不仅修身塑形提升气质,还有舒缓音乐的配合,这些都能够提起大学生的锻炼兴趣,吸引学生坚持锻炼,形成长期的良好运动习惯。

4 提高高校瑜伽教学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4.1 普及推广高校瑜伽课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大学生参与瑜伽锻炼的习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校可以采取广泛的宣传手段,通过互联网、手机微信、微博等媒介宣传瑜伽,使更多的学生能了解瑜伽;通过开展宣讲、试课、社团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参与瑜伽运动,感受博大精深的瑜伽文化,真实体验瑜伽的快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并通过流行的功能型瑜伽训练项目让学生热爱瑜伽运动。

4.2 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采用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多元化体育教学评价不仅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还能使学生清晰且全面地看到自己的学习情况。科学的瑜伽课程评价不仅是瑜伽姿势的掌握、瑜伽理论的学习、柔韧度的简单测试,还包括学生的练习态度、情感,与人合作的进步幅度,应将瑜伽的知识和动作技能、学生能力的培养融入到学生的自然生命之中,要强调学生学习和体验学习瑜伽世界中动态知识和技能对人精神生命的意义,还要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将学生主体的参与变成一种促进自己发展和满足生命需要的终身体育项目。

4.3 合理安排瑜伽课程内容

瑜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形体特点和发育特点,契合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等特征,筛选编排适合大学生练习的瑜伽动作,即在提高学生身心素质的基础上,又能培养其对瑜伽学习的积极性。[3]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强度,对于初学者要所以要选择一些简单易学、强度较低、柔韧性较强、比较缓慢的动作,同一个体位,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状态,教师要提供备用方案,并对具有危险性的动作保护,并不时提醒学生练习量力而行。

[1]文秀丽.北京普通高校瑜伽课程开设的现状及其前景展望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

[2]王茂琼.瑜伽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27(3):121-123.

[3]刘云.瑜伽学习对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140-141.

G831

A

2095-2813(2016)12(c)-002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6.021

周春娟(1976—),女,回族,宁夏同心人,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学校体育研究。

猜你喜欢
瑜伽心理健康运动
Hello White瑜伽馆
现代装饰(2022年1期)2022-04-19 13:46: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9期)2022-04-06 02:41:5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8期)2022-03-23 06:49:06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6期)2022-03-23 05:25:50
心理健康
品牌研究(2022年1期)2022-03-18 02:01:10
练瑜伽
中华家教(2018年11期)2018-12-03 08:08:36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36
练瑜伽,悠着点
海峡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15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