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区资源引进校园三原则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为体育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动员社会力量开设更人性化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指导性意见。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学校体育不再是学校单方面的行为,更取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合力。在此背景下,引入家庭和社区资源参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也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
在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引进中,必须做好统筹规划,依据地域特点,立足学校和学生实际,本着有利于提高学生锻炼兴趣,有利于弥补学校师资、场地设施不足,有利于学校特色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原则,引导家庭和社区资源参与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曾有学校借助校外资源尝试开展了棒球运动,学校动员学生购买了服装、球棒等器材,但由于该项目在当地比较小众化,没有相应比赛项目的支撑,缺乏足够的练习场地,开展到后期只能不了了之,造成学生在服装、设备上的闲置和浪费,导致家长的不满,在社会上造成了负面影响。相反,有的学校结合学校实际,邀请有足球运动基础,热心参与学校足球运动的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学生训练和比赛指导,定期组织校际足球比赛,开展家庭足球友谊赛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足球的学习兴趣,也促使学校足球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短短两年的时间,学校在市、区足球比赛中多次斩金夺银,实现了校园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在本地区营造了良好的足球氛围,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日益增多,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热情也越来越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年下降,在学校体育工作中,如果能够拓宽思路,采取积极措施“请进来”、“走出去”,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体育资源,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会大有裨益。
1.优质资源“请进来”
对于家庭和社区中的优秀体育人才,学校要大胆引进,为我所用。有的学校每学年都要开展体育校本课程,如,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花样跳绳、轮滑、街舞等项目,对于部分校本课程的开设,学校邀请了家长共同参与开发,家长们不但积极谋划,身体力行地进行指导示范,还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学校添置了部分教学器材,短短几年间,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社会上的影响也迅速扩大,学校的乒乓球、街舞等项目迅速提升到区级乃至市级前三名的水平。
2.利用资源“走出去”
随着国家和地方投入的增加,在许多社区内修建了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馆等,许多家长也有健身锻炼的习惯,这些资源如果充分利用,能充分弥补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不足,解决学生健身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比如,为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笔者学校实行了“体育家庭作业”制,安排学生与家长每日同健身、共锻炼,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初三体育中考优秀率逐年提高。另外,学校还将每年一届的越野长跑安排在离学校不远的“龙江湿地”景区,学生可以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到景区内练习,在优美的环境中健身锻炼,大大提高了学生健身锻炼的积极性。
尽管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引进对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但是仍然不能完全代替学校体育。另外,家庭和社区资源在引进后受诸多因素影响,容易受社区环境改变的影响,如,活动场地的迁占等;也受个人因素的制约,如,校外聘请的教师因有事无法按时到校指导等,易导致学校体育工作的被动。因此,在引进家庭、社区资源的同时,更要立足学校、教师实际,尽量将其消化吸收,培养自己的师资。如,笔者学校开展太极功夫扇教学时,在开展初期聘请的是社区内的太极拳传人到校指导,在协助培训学生的同时,体育组的教师也边学边练,在学生基本掌握技术动作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教师也已经全部掌握了相关技术动作。
另外,体育教师还向社区的太极拳传人学习了太极剑、太极拳等,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也满足了学校教学的需要。现在,笔者学校的太极扇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全体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的同时,还在校内积极推广,带领广大教师学习太极扇、太极拳、太极剑等,帮助广大教师自觉转变观念,学习健身知识,积极热情地投身于活动中来,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王志强(山东省滨州市滨州高新区中学,256623)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