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尼·威尔肯斯 功勋教头
作为联盟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知名教头之一,当兰尼·威尔肯斯在1994年出任东部全明星队主教练一职时,当时效力于魔术队的“大鲨鱼”奥尼尔还曾经趴在他的耳边低声询问他:“教练,你曾经在联盟里打过球吗?”
威尔肯斯还真的在联盟里打过球,而且打得相当不错。在他效力于联盟的15个赛季中,他曾是当时的联盟中一位相当出色的顶级后卫之一,当他于1975年正式退役时他创造的7211次职业生涯助攻总数还曾在当时的联盟历史排行榜中高居第二位。在上世纪60年代,威尔肯斯曾经在八年的时间里率领他所在的圣路易斯老鹰队七次入围季后赛,在此之后他又先后辗转西雅图超音速队,克里夫兰骑士队和波特兰开拓者队效力过。
威尔肯斯是个技艺相当全面的组织后卫。在他所处的那个赛场时代,当其他后卫们还只知道一味地传球助攻时,身高只有1米85的他已经懂得在赛场上适时地开发自己的投篮技艺了。在他纵横赛场的15年间,他在11个赛季中取得了平均每场得分超过16分的成绩。可以这样毫不夸张地说,威尔肯斯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日后的众多攻击型组织后卫们,如伊塞亚·托马斯、阿伦·艾弗森等人铺平了发展的道路。
退役之后,威尔肯斯开始了其同样声名显赫的执教生涯。谁也料想不到的是,在赛场边,他竟然能够创造出另一番广阔的赛场天地。他曾在1979年率领西雅图超音速队夺得当年的冠军奖杯,并在1992年和1996年先后以助理教练和主教练的身份率领梦之队两度夺得奥运冠军奖杯。而在他执教的过程中,对他来说最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当属1995年1月6日这天。
正是在这一天,兰尼·威尔肯斯创造了一个辉煌的赛场执教历史。当天,赛场上的交战双方是亚特兰大老鹰队与华盛顿子弹队(后更名为华盛顿奇才队)。当老鹰队最终以112比90力克奇才队,取得这场比赛的胜利时,无数的彩色飘带从球场上空飘然而降,全场上万名观众起立鼓掌喝彩,这一切只为了他——兰尼·威尔肯斯一个人。因为也正是在这一天,他超越了由“红衣主教”保持的执教最高胜率纪录,成为联盟历史上的执教第一人。
通往执教最高胜率顶峰的艰辛路程是从1969年正式拉开序幕的。在这一年中,曾九次入选全明星最佳阵容的威尔肯斯被西雅图超音速队聘为球队的主教练。25个春夏秋冬,三支联盟球队的异地转换之后,威尔肯斯在1994年12月29日这天终于如愿以偿地取得了与“红衣主教”持平的联盟第一执教胜率:93.8%。
眼看着打破执教纪录的日子就在眼前,令威尔肯斯没有想到的一点是,这最后一步对他来说仍然相当艰难漫长。在威尔肯斯出版的一本名为《无法阻挡:我在NBA生存的40年》自传体长篇小说中,威尔肯斯回忆起了这段度日如年的日子时,还格外提起了当时他的手下球员们所背负着的重重压力。
“我是在12月29日这天的比赛中锁定了奥尔巴赫的执教胜率纪录的。从当时的情况看来,只要我们再多取得一场比赛的胜利,我们就算打赢了这场旷日持久的胜仗。按照比赛行程的安排,第二天晚上我们将在克里夫兰客场挑战骑士队。当时,我们全队上下的人都希望能够在那里尽快地取得获胜纪录。老鹰队的管理层方面也在这场比赛之前作了相当周密的庆祝准备活动,球队工作人员还连夜定制了数十顶印有“939”这个数字标志的棒球帽,并定制了一个足有三层的大蛋糕。当所有的人都期待着我们能够在这场比赛中尽快结束战斗时,我们竟然出人意料地以两分的微弱差距输掉了这场比赛。”
按照威尔肯斯在自转中随后写到的那样,老鹰队在这场比赛之后返回亚特兰大,在主场迎战前来挑战的波特兰开拓者队时,他们仍然在旅途中携带着那些用以庆祝的棒球帽与那个硕大的蛋糕。这一次,老鹰队再次遭遇到了失利。随后,当他们赶赴纽约参加同尼克斯队的比赛时,相同的场景再次上演。帽子,蛋糕,另一场无可奈何的失利。
“在从纽约返回亚特兰大的飞机上,”威尔肯斯微笑地回忆着当时的情景,“我们全队上下都在分吃那个大蛋糕。因为再不把他消灭掉的话,他恐怕就要变质了。”
威尔肯斯与老鹰队当时的球队助理教练约翰·伍登(John Wooden)是当时的联盟历史上唯一两位以球员和教练的双重身份入选名人堂的球员。他们两个人始终坚信,球队之所以在最近的一段时期内连连出现失利的不利局面,在很大程度上是缘于队员们受到了打破纪录的赛场压力的不利影响。在分析到了失利的原因之后,两个人开始分别为手下的队员们进行赛场减压工作。最终,在与“红衣主教”锁平球队执教胜率的一周之后,子弹队客场挑战老鹰队。此时的老鹰队球员们早已恢复了昔日的自信活跃的赛场状态,因此他们在这一天中异常轻松地拿下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在比赛最终取得胜利的那一刻,我的心里也仿佛放下了一块大石头似的,顿时轻松了许多。”威尔肯斯在谈到当时的心理感受时,还特意强调了一下自己始终在嘴里叼着的那根雪茄烟。“说句老实话,对于我这个从不抽烟的人来说,抽雪茄显然要比执教看上去困难许多。在抽第一口的时候,我甚至咳嗽起来。雪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享受得到的,就像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跟奥尔巴赫比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