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黄淮学院体育系 河南驻马店 463000)
学困生阶段性练习提高仰卧起坐成绩方法探析①
刘佳
(黄淮学院体育系 河南驻马店 463000)
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体育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在自己相应的水平下都有所提高。通过分析体育学困生的成因,准确把握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利用各种练习方法、手段以及组织形式,提高他们的练习和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仰卧起坐成绩的目的。
学困生 仰卧起坐 成绩 练习方法
仰卧起坐是国家学生健康测试规定项目之一,在1min内既测试了学生腹直肌的多次爆发力,同时也测试了腹直肌耐力,这种腹肌耐力由单次腹部肌肉的爆发力构成。以仰卧起坐技术动作为核心,分析学困生仰卧起坐练习动作过程中的现象,针对学困生设计出趣味、专项、同伴互助、自我提高等练习,指导学生运用学校现有场地器材和人力资源,稳步有序地进行阶段性练习,从而有效提高学生仰卧起坐的练习次数。
肌肉在人的身体中分布很广泛,全身约有520块肌肉,几乎占体重的40%~50%,可见人体肌肉是身体的主体。按肌肉的位置,分为胸肌、腹肌、腰肌等;按功能,分为屈肌、伸肌等;按形状,分为长肌、短肌、阔肌等;按肌头数,分为二头肌、三头肌和股四头肌;按纤维排列方向,分为羽状肌。期中腹部肌肉群是1块腹直肌和两侧的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这4块肌肉构成的;仰卧起坐动作过程:仰卧起坐受测者预备姿势,受测者双手头后交叉平卧于垫上,大小腿弯曲90°;吸气,腹直肌强力收缩用力,腹直肌下端主动用力抬起躯干,同时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协调用力稳定躯干肌肉群。
在笔者经历了5年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实地观察和调查整个学困生从不会做仰卧起坐到熟练掌握整个动作过程,发现学困生在练习仰卧起坐时,主要出现以下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能做出双肘关节触及双膝关节3次左右,之后勉强用力抬起躯干与地面夹角45°时,则无力继续向前屈体。第二种情况是只能用全力做出1次仰卧起坐,而再次仰卧起坐时,躯干离开垫子与地面夹角5°~15°。第三种情况是躯干仅能微微抬起离开垫子,并向一侧方向转体,与练习要求方向相左。综合分析以上3种情况,出现情况1和2主要原因就是腹直肌力量薄弱,无法多次完成仰卧起坐。
针对趣味性练习阶段,我们可以采用静力性俯撑、动力性俯撑这两种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腹部肌肉力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如竞赛法和游戏法,挑战法等变换使用,切莫一种方法到底,以此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自己和集体的力量带动学困生进行练习,特别是在最后体育中考前的冲刺阶段,学生之间的了解更透彻,更方便带动学困生训练,慢慢地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技术的学习,他们的协调性和运动感觉会有明显的提高,再加上班集体和中考体育的压力,学困生们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3.1静力性俯撑
静力性训练应该是不用器械进行锻炼,静力力量的特点和训练安排,肌肉对抗固定阻力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称为静力性力量。肌肉在表现静力性力量时,其长度基本不变,但肌肉张力增加。静力性力量的表现为关节角度有选择性。
静力性俯撑的动作方法是在做动作的过程中双脚并拢前脚掌弯曲脚尖撑地,双臂伸直双手五指分开掌心空出按于垫上,从颈后到脚跟呈一条直线。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感知腰腹部位肌肉用力,可以引导学生在腰背部放置矿泉水瓶的方法来增加学生的腹部力量。
3.2动力性俯撑
动力性力量训练是肌肉收缩和放松交替进行的负重练习方法。如单杠引体向上、仰卧推举、俯卧撑、负重跳……动力性力量练习是力量训练中最常见的,这种练习可使肌肉、神经之间的调节更协调。与静力性力量练习相比,动力性力量练习可以持续更长的时间。
在静力和动力练习中,发现学困生身体左右摆动幅度较大,其动作质量大打折扣。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动作质量,引导学生在腰背部放置矿泉水瓶、哑铃片等物品维持身体平衡,促进腹部肌肉集中用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练习的难度和乐趣。
腹肌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腹肌概念:当它们收缩时,可以使躯干弯曲及旋转,并可以防止骨盆前倾。腹部肌肉对于腰椎的活动和稳定性也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还可以控制骨盆与脊柱的活动。软弱无力的腹肌可能导致骨盆前倾和腰椎生理弯曲增加,并增加腰背痛的几率。
4.1腹直肌上端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左右各1块肌肉。为扁长带状肌,肌纤维被3~4条横行腱分割,因此腹直肌给人假象是6~8块。
练习腹直肌上端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半程仰卧起坐,整个动作过程采取的动作方法是练习者仰卧于垫上,双臂伸直于体侧,双腿并拢屈膝。吸气,运用腹肌上端肌肉向前抬起躯干离开垫子,在背部与地面夹角近于45°时,停顿1s保持动作静止。
4.2腹直肌下端
在练习腹直肌下端时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仰卧举腿,整个动作过程采取的动作方法是练习者仰卧于垫上双腿伸直脚跟并拢脚尖绷直。两腿交替上举与地面垂直,自然呼吸。整个动作的变化是当两腿交替上举能完成15次左右时,双腿同时向上举腿、落腿,继而进行仰卧模仿蹬车轮练习。
4.3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
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浅层,为扁阔肌。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腹内斜肌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与腹外斜肌形状相同,走向相反。主在练习腹内斜肌和腹外斜肌的方法是坐姿转体拍垫,整个动作过程采取的动作方法是练习者直腿并拢坐于垫上,双臂前平举。节拍1双手向身体左侧拍击垫子,节拍2迅速转体拍击身体右侧垫子。
当学生能完成以上针对性练习后,依然还有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标准姿势的仰卧起坐。因此,采用同伴互助和降低难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以下练习。
学生采用同伴助力增次法。动作方法:练习者双臂伸直屈膝仰卧于垫上,一名同伴双手按其踝关节,另一名同伴半蹲于练习者体侧。当练习者能抬起背部离开垫子,却无力继续向前屈体时,半蹲于体侧同伴主动伸出一只手,在练习者背部轻微向前助力,帮助练习者双肘关节触及双膝关节。
学生在同伴帮助下完成以上阶段练习后,引导学生先逐级降低难度和负重练习。
学生采用自我变化动作和负重提高法。方法:仰卧起坐的标准姿势是双手抱头屈膝仰卧于垫上。当学生腹肌力竭无法继续抱头仰卧起坐时,指导学生进行变化双手抱头为抱胸,继续进行3~5次练习。当学生抱胸进行仰卧起坐力竭时,再次指导学生双手抱胸变化为双手直臂放于体侧,继续进行3~5的练习直至力竭。
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库全部建成后将容纳全国2亿多学生每年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全部结果和评价指标,并具有按各种要求进行统计、分析、检索的功能。不但可以为各级政府机关、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翔实的数据,而且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也可以透过相关网站查询检索学生体质健康信息,该数据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未成年人个体健康数据库,也是我国开展青少年健康研究、制定合理体育教育政策的基础。数据库的管理工作由教育部体卫艺司“全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中心”负责。
[1]陆惠娟.浅谈对“体育学困生”的转化[J].科学教育研究,2007(10):80-81.
[2]刘洁萍.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J].广西教育,2006(Z5):88.
G807
A
2095-2813(2016)09(a)-009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5.099
刘佳(1985,12—),女,汉,河南驻马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体育舞蹈、健美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