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代文娟
身体意识的激发与培养
——基于啦啦操运动身体美学价值的实践分析
前言
由于后现代的审美大众化,对身体美学的扭曲认识非常严重,身体异化日趋严重。身体美学常被传统美学嘲讽为不可登堂入室的低俗审美活动,是身体的放逐,是一种对肉身愉悦感的无限追捧,而真正的身体美学要义却被忽略。大众对身体表象的关注恰恰反映了人们存在感的缺失,审美活动的评价准则出现偏差,而作为评价主体如何用积极的身体意识去践行审美活动值得探讨[1]。以美国的芭比娃娃为例,芭比会跟随随着时代变迁,改变社会角色。拥有非常大的喜爱群体的同时,也在左右着大众的审美观点,其中少女为主要影响人群,近期仍有喜爱芭比形象的成年人通过整形手术实现自己的芭比梦,这些事例说明了人们的身体意识出现偏误。面临审美绑架,选择正确的塑造身体的练习方法尤为重要。
针对现在大众流行的对身体美学的错误认识,美国实用主义哲学、身体美学的集大成者,知名学者舒斯特曼认为,身体美学真正精神之于使人们身体更加灵活,对外界感知力更加敏锐,即身体美学在本质上并不关注身体,而是关注身体的意识和中介,关注具体化的感知外界能力的精神。舒斯特曼提出了身体意识这一重要的美学思想,一时引起学界对身体美学的广泛关注。考证词源,美学的英文单词“easthetic”,正是英文词“麻醉”“aneasthetic”(意指使人失去知觉意识)去掉前缀“an”的剩余部分,这就说明美学的本来含义中就包含着身体的知觉意识,所以,舒氏重提“身体美学”是在返回美学的原初点罢了。[2]
舒氏在《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一书为我们纠正了诸多有关身体美学研究的偏误,阐述了身体美学的核心任务就是身体意识的培养。身体意识是主体与客体的双重意识,学界对身体美学的探讨热度持续不减,尤其体育领域对提高身体意识水平的原因和方法多方探讨。舒氏作为身体训练师,对瑜伽、太极拳、普拉提等项目比较有偏好,强调在相对安静的状态下让心灵得到净化,在身体游走之中加强身体感知力[3],但笔者认为兴起于美国的啦啦操运动在激发与培养练习者身体意识的功能更有优势。
啦啦操是经历近现代多次历史更迭发展至今的,非常潮流的体育项目,从其兴起以来在百余年的时间里在美国文化中可谓举足轻重,是人们对自我认知、自我价值认同、自信的外显。不同于传统竞技体育项目近乎“残酷”对身体能力的要求,所以从参与人群的广泛性和层次性都保证了该运动的普及规模之庞大,通过在完成啦啦操运动过程中身体经验和意识经验的相互贯通在激发与培养身体意识方面作用不容小觑。啦啦操运动是体育与艺术相融的典范,融合了多种时尚元素,风格独具。在练习啦啦操过程中,不同身体维度的感官刺激、人体的空间转移,肢体动作的繁复组合等等都能形成独有的修炼经验,是激发与培养身体意识的优势项目。
1身体意识的开启
人类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与理性升华由身体开始,但是回顾漫长的人类思想发展史,“身体”长期被传统哲学、宗教道德和理性束缚与遮蔽。从意识哲学到意识美学,身体只是作为提供感知美的器官,这是不健全的审美体验,身体被排挤到灵魂之外,审美前提都不受正视,谓之何审美之果。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安然离世的心境,不难发现他在厘清肉体与精神的关系中站到了意识超脱肉身的阵营,他对灵魂将摆脱肉身充满喜悦,这是意识超越肉身的例证。从黑暗的中世纪开始,宗教信仰对“罪恶身体”的判决,使得身体遭到道德伦理的压制,禁欲主义让整个欧洲社会变成孱弱病躯。到了宗教改革后期,即使神圣的超验进入衰落阶段,直到十七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理性时代又开始了对身体的冷落与漠视。纵观历史,身体无往不在于枷锁之中,总是处于被压制的地位。
后现代的审美行为尽可能地凸显身体的作用,让人们重新关注自身的感受,寻找自我的存在价值[4]。从十九世纪欧洲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尼采指出一直以来所有的哲学家都将肉体拒之门外,带着鄙视肉体的倾向。哲学家认为身体显示了多与变,而不是他们所追求的单一性和恒久性。哲学家们追寻的是实体、持续、统一和本质,而身体被认为是一种在认知的道路上说谎的东西。世界在哲学家眼中,总是被假设成是统一的、秩序的、持续的,并且所有的哲学家都期盼能找到确定不变的真理,这是历史以来几乎所有哲学家的共同志向,尼采认为这是一种通病。在身体孱弱无力的欧洲社会,以“酒和火”的热情就可以激起千层浪[5],尼采指出身体本身并不说谎,说谎和制造假象的是我们的理性:“感观既不以爱利学派所认为的方式,也不以他所认为的其他方式说谎——身体根本不说谎,只是在我们对它们的论据进行加工时,才在其中塞进了谎言。
尼采对基督教的敌视和对启蒙运动的不屑都源自这二者对身体的反感和压制。他对身体价值有着相当前卫的认识“一切从身体出发”,他警告那些身体的轻视者终将自我毁灭,让他绝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到二十世纪末,身体美学独树旗帜冲出传统哲学,力求以鲜活的身体和真实的身体感知诠释美学魅力,将古典美学引向大众化。舒斯特曼关于身体美学的阐述中指出身体意识在人类社会文明长河中隐匿太久,激发培养人们的身体意识是身体美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2啦啦操运动风靡与身体美学发展的时间契合
哲学中讨论着事物间联系的普遍性,正如啦啦操运动的兴起和身体美学发展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二者发展高峰期均在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发展开来,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广泛。当下,快节奏生活制造的恐慌,而人们对身体认识不断深化,人们的焦点开始逐渐从外在形象关注转移到内在身体关注,想去聆听一下自己身体内在的声音,进而希望通过身体训练和身体意识培养提高感觉在身体器官运行时的注意和技巧,用以改善我们身体对外在世界准确性的把握力和对感觉的掌控力,促进身心健康。
哲学家罗素曾曰:“人类应用20%的时间工作,用80%的时间生活。”[6]当时,美国进入经济繁荣期,经济高度发达,物质财富的积累使得人们更加注重精神家园的建设,关注点从表象事物转向内在感受。在追求个性、突出张扬的文化背景之下,身体美学的诞生与之紧密联系。在晚近的美学研究中,“美学之父”的鲍姆加通[7]似乎成了焦点人物,美学学者们对于鲍姆加通创建的“美学”概念究属何指、美学的对象和范围何在、意义和功效如何等问题的重新考量、重作估价似乎成了美学研究的一种普遍冲动。鲍姆加通主张“感性学”之旗,但却忽视了肉体、身体的作用和意义,从而导致了种种偏差和失误。在20世纪90年代前、中期,在大约五年间对于经典美学先后提出了三次挑战,其中舒斯特曼等人力倡的“肉体话语”、“身体美学”、“身体的审美化”等理念,逐渐发展开来形成独立的身体美学。
上世纪九十年代,啦啦操运动迎来了其发展的高峰时期。啦啦操英文名cheerleading,源自1898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场橄榄球赛,学生约翰尼·坎贝尔带动观众一起有节奏的高声呼喊口号,自此啦啦操诞生[8]。啦啦操热潮席卷美国本土并迅速风靡于世界各地。美国教育学家、思想家杜威将艺术定义为“艺术即经验”,他说最重要的不是对象,而是你处理这个对象时的工作与对象给予你的经验[9]。说明实践活动非常重要,体育则是身体的艺术,身体练习产生的经验无可取代。
3啦啦操运动的身体意识培养实践例证
3.1啦啦操运动激发与培养身体意识的功能分析
身体意识的形成源自身体的活动。啦啦操的特点是内部肌肉神经的协调工作,外显为啦啦操动作的手臂动作、躯干动作、步伐动作的特点。在明快多元的音乐伴奏下身体的移动不单纯为水平移动,肢体动作有较强的张力,肢体的繁复组合变化使身体重心起伏,所以身体内部的神经与肌肉协调,使各部位肌肉舒张放松以保证身体的重心稳固。
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内部技术特征包括发力、重心控制、停顿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头部运动、四肢运动和移动中的重心控制上。在成套练习时,要求头部放松,颈部发力控制,动作过程中加速、最后的制动与定位,和节拍吻合。在动作过程中,肌肉用力使手臂或腿部的动作加速,在完成动作转变的过程中不宜用力过猛致使动作整体视觉效果僵硬。正确的动作要领是有力而不僵硬,松弛而不松懈,在手臂肌肉发力时肩部肌肉放松,不可耸肩;重心稳定是顺利完成成套的基础,人体重心在随运动方向变化时,多利用肢体的伸展和收缩来控制体位以稳定重心,或者是移动过程中加强协同肌的作用力增加身体稳定性[10]。
啦啦操的内部控制力特征外显为短促发力的手臂,移动快速的步伐。啦啦操手臂动作应处于额状面前方,要求以手指带动发力,动作准确明快,以最短路线到达下一个动作,使啦啦操手臂动作呈现短促有力的效果。手臂的动作主要以肩关节为轴,如我们常用的典型动作K手位与V手位。手臂伸展时为直臂,弯曲时应有一定的角度,手型多为握拳,动作转变过程加强身体控制不得有多余形体出现,手臂到达下一个动作所规定的位置时不能有不同节奏与风格的混合。和手臂动作同样重要的步伐,其特点就是在短时间内到达指定位置,清晰、有力,不需要有意识的缓冲。动作伸展时不要屈膝,屈膝时的角度应有一定要求,膝关节与脚尖的方向要始终保持一致。
啦啦操独特之美就是来自奔放中的节制,张扬中的内敛,热情中的含蓄。该身体体验激发特殊身体意识,而身体意识又可以进一步指导身体维度的练习,这是啦啦操运动的身体美学优势。当身体深层次的改变悄然发生时,肉身愉悦感随即升华,身体的意识到自身的感觉,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3.2啦啦操运动的身心治愈功能分析
面对流行的有偏差的自我存在感的认知,社会上不乏出现过分刺激的行为,而恰恰对身体造成极大的摧残,如酗酒、吸毒、自残、自虐、暴力攻击等等,寻找存在感却迷失于这样的漩涡中。
研究表明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身体意识的强化,改变身体纬度,增强心理素质,尤其团体性体育运动项目,当个体成为团体一员,协同完成任务时,个体位置发挥作用,个体实现自我价值之时自我效能感提升较大,自信心会提高[11]。啦啦操作为难美项群项目,在保证较强的表演性和观赏性时自然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心理素质有极大的考验。通过访谈我国领先水平的华东师范大学啦啦操队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在日常的备赛训练中除了练就强健的体魄也让他们提高自我效能感,达成身心兼备是啦啦操运动对练习者最高的回馈。
在练习中,技术动作达到自动化依赖心理活动的支配与调节,所以技术动作水平的提高取决心理过程的机能活动规律。运动员积极的调动自身的兴奋点,排除干扰因素,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保证竞技能力的正常发挥,保持心理稳定与自信是每一个啦啦操运动员不可缺少的必要素质。尤其在技巧啦啦操中,高难度的抛接配合动作,要求运动员注意力持续高度集中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且具有勇敢果断的精神,较高的自信心,都是竞赛条件下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啦啦操成套动作中完成翻腾、托举、舞蹈操化依靠的最主要的身体能力即为肌肉力量,在周期的训练之后,个体的肌肉含量增加、运动神经募集肌丝纤维的能力增强,个体感知觉能力大大提高。有研究阐述美国的“肌肉文化”是身体的一种伸展[13],所谓肌肉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块状体积,更多的是一种意识,一种积极的身体评价。国内有相当庞大的青少年群体没有形成正确身体观、体育观,是教育事业较为欠缺的部分。在此不赘述肌肉含量对于个体的生理意义,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迫在眉睫,而选择何种体育项目确实需要多方研究达成一致,积极开展。
3.3啦啦操运动的身体经验与意识经验的互利性分析
梅洛·庞蒂现象学的研究对从意识经验到身体经验进行探讨,强调必须要给意识一个身体,因为传统知识论将意识经验独立身体之外成为绝对被动性的外部,省略了身体作为原初的知觉场。他努力超越客观思维的束缚,恢复被主客、心物二分的意识哲学模式所忽略了的我们前主题化的、蕴含他人和整个世界的生存经验即身体经验。作为连接客观世界和主观思维的媒介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不应忽略了元初体验带来的能量场的作用[14]。
国外有研究表明规律的体育运动和训练在改变身体围度和身体意识发面,效果显著。在练习啦啦操过程中,由于翻腾、托举、舞蹈操化动作的完成依靠队员集中的注意力、对环境变化的敏锐观察力以及强大的身体和意识自信才能顺利、安全的完成成套动作。身体练习的经验促进意识经验的形成,意识经验反作用身体经验更好的提高竞技能力[15]。意识必然来自身体,意识从身体中来,回身体里去。
4结语
帮助青少年群体形成正确的身体意识和审美观意义重大。本研究发现啦啦操运动具备的项目优势应该在学校体育中发挥作用,1)啦啦操激发与培养身体意识是该运动的固有功能,身体意识的培养对身体维度的修正具有积极意义,身体纬度的变化可以促进意识的升华;啦啦操作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优势项目,从团队氛围提高;2)啦啦操促进学校体育均衡发展,啦啦操运动的时尚潮流在学校中会吸引青少年群体的参与并能够迅速展开,通过身体练习以身体经验逐渐深入引导学生产生意识经验,发挥啦啦操项目的作用,应加强相关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毛崇杰.后现代美学转向——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身体美学[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1-37.
[2]杜高山. 从分析到实践:舒斯特曼身体美学与体育研究[J]. 体育学,2014,(11):74-79,96.
[3]王欢,杜高山. 身体意识培养的遮蔽与开启——基于太极拳身体美学的实践探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7):44-49.
[4]林华敏. 后现代身体反叛的开端——尼采的身体哲学[J]. 网络财富,2008,(9):207-208.
[5]李羚维. 生命的拯救——尼采身体美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6]张庆如. 啦啦操运动发展演进及特征表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12):142-144.
[7]高建平. 实用与桥梁——访理查德·舒斯特曼[J]. 哲学动态,2003,(9):16-19.
[8]张月娥. 竞技健美操与啦啦操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1.
[9]常永青 .罗素与科学学[J].科学学研究,1988,6(1):92-102.
[10]章启群. 西方美学中美的本体之流变——柏拉图、鲍姆加通、维特根斯坦美学思想比较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2):101-108,117.
[11]岳芳,罗光霞. 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益发展的研究[A].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2006:5.
[12]程宙明. 美国肌肉文化的时代价值——基于中西方传统身体文化的历时发展[J]. 体育科学,2012,(8):73-80.
[13]张川. 梅洛庞蒂现象学对体育运动身体观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4]Skrinar G, Williams N, Bullen B, McArthur J, Mihok N. Changes in body consciousness relate to regularity of exercise training[J]. Perceptual & Motor Skills[serial online]. December 1992;75(3 Part 1):696-698.
[15]季晓峰. 从意识经验到身体经验[D].华东师范大学,2010.
The Stimulating and Cultivating of Body Consciousness——Practice Analysis Based on the Somaesthetics Value of Cheerleading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200241
代文娟
Dai Wenjuan
摘要: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身体美学中身体意识培养的要义进行整理,又通过对啦啦操运动员、教练员从啦啦操的项目特征、技术特点和啦啦操运动的心理干预功能方面进行访谈,剖析啦啦操的身体美学优势,以啦啦操独特的内、外部特征阐述啦啦操在身体意识激发与培养方面的实践价值与意义,得出以下结论:1)啦啦操激发与培养身体意识是该运动的固有功能;2)身体意识的培养对身体维度的修正具有积极意义;3)啦啦操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优势项目。
关键词:啦啦操;身体意识;身体美学
Abstract:This study summarizes the essence of body awareness cultivating in somaesthetics 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The study also conducts interview with cheerleading athletes and coaches from aspects of program features,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unction of cheerleading sport to explore the somaesthetic advantage of cheerleading and elaborates on the practical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unique interior and exterior features of cheerleading in stimulating and cultivating body consciousnes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t is the inherent function of cheerleading to stimulate and cultivate body consciousness; the cultivation of body consciousness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correcting body dimensions; cheerleading is an advantageous program in promoting teenager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cheerleading; body consciousness; somaesthetics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4.053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4-0120-3
作者简介:代文娟(1990-),女),江苏徐州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健美操教学理论与实践。
School of Health and Sports,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