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1945年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体育文化特色研究

2016-11-28 06:15陈明辉李丹阳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体育文化

陈明辉 李丹阳 刘 亮

(1.武汉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 武汉 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9;3.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4.武汉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1941-1945年间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体育文化特色研究

陈明辉1,2李丹阳3刘亮4

(1.武汉体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湖北 武汉 430079;2.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9;3.武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4.武汉体育学院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对抗战时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体育文化进行归纳和分析,研究认为抗战时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积极发展国民体育,形成富有时代特色的体育文化:以抗战建国为工作方针,彰显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民族主义情绪;传播体育,启蒙大众,蕴含丰富的体育启蒙精神;中西体育并行发展、相互融合,呈现出兼容并包、多元发展的态势;联络友谊,敦睦邦交,凸显浓厚的体育公共外交色彩;举办慈善体育比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和慈善情怀。

关键词:体育史;体育文化;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

作为民国时期全国体育团体的总枢纽,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以下简称“全国体协”)自1924年在上海成立以来,不仅积极联合国内体育团体,组织体育赛事以促进国民体育发展,而且主持参加远东运动会、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戴维斯杯网球赛等国际体育赛事,推动中国体育走向世界,成就斐然。然而,抗战军兴,全国体协会务几近停止。张伯苓等身处大后方的全国体协董事们“鉴于抗战实力之补充,建国重责之担负,无一不以健强之国民为基础”,[1]-755遂于1941年2月21日在重庆召开全国体协董事会议,商讨恢复体协工作,推进社会体育办法。

在日本法西斯犯我中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全国体协高举“体育救国”的旗帜,在董守义等领导下积极指导各地组建分支会,并会同重庆等分支会主持或指导国内、国际体育活动,审订、发行运动规则,介绍、译著、发行体育图书和刊物,举办体育培训班、讲习会及训练营等,铸就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体育文化。然而,学界对此鲜有研究。因此,本文拟对1941-1945年间全国体协的体育文化特色展开深入的研究,进一步开拓和深化对于全国体协乃至近代体育组织的研究,力图展现抗战文化的多面性,揭示全国体协在国家、社会等系统中的角色与功能,从而丰富人们对于抗战时期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认知。

1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以抗战建国为工作方针

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不断加快侵华进程,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救国之道,经纬多端,而行健自强,体育为亟。”[2]体育救国的呼声弥漫全国。全国体协常务董事张伯苓坦言,“国民体育之推进,关系乎民族强弱綦巨。值此抗建期间,尤为增强国力之要图。本会本诸斯旨,继续努力。”[1]-759因此,全国体协同仁认为值“体育在此抗战建国期中已成为急迫之需要,势不容缓”之际,更应不遗余力地发展国民体育,力行体育救国,“期以在此大时代中对于抗战建国有所贡献。”[1]-756

1941年,全国体协在重庆设立会所后,更是在不同场合多次表达以服务于抗战建国为业务活动之旨归。全国体协主席董事张伯苓在全国体协茶会上明确表示,“积极负责筹划策进,期能在这大时代中,对于抗战建国有所贡献。”[3]-25在实际工作中,全国体协亦是围绕抗战建国来展开的。全国体协在《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民国三十二年十月至三十三年十二月工作报告》中总结道,“近数年来工作方针:一在配合目前抗战之需要,二在准备战后建国之设施。”[1]-766在此方针指导下,全国体协积极指导各地组建分支会,筹建运动场所,大量训练、储备体育人才,发行体育刊物,会同各地分支会主持或指导国内、国际间体育活动,举办体育培训班、讲习会,组织体育巡回表演团,策动体育界从军等。换言之,全国体协及其分会的这些工作均是以抗战建国的需要为出发点,而又以服务于抗战建国为最终目的。例如,抗战时期全国体协中心业务第一条就是“组织并健全各省市县分支会,使成坚强系统,借使体育普及全国,深入民间,战时充实兵源,战后改良人民生活。”[1]-766中心业务的第二条:“大量训练储备民众体育人才,以供战时战后之需要。”[1]-766具体而言,其目的就在于通过“民众体育人才”促进体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从而增强国民体力,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为抗日战争提供源源不断且体魄健全的人力支持,为战后建国复兴提供身心健康的劳动者和体育建设人才。当然,由于人力、财力及时局等因素影响,全国体协未能完全实现预期目标,但亦兢兢业业地朝此目标不断迈进。“其裨益于抗建工作,诚非浅显!”[4]

2启蒙性:传播体育,启蒙民众

体育是锻炼国民体魄,强种救国,复兴民族的重要基础,“在抗战建国期中已成为急迫之需要”。[1]-757然而,“到现在认识体育和了解体育的人还很少……确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都不知道“体育”是怎样一回事。”[3]-44鉴于此,全国体协采用各种方式传播体育,提高国人对于体育的认识与活动的兴趣。除了采用举办各式运动会和各种体育比赛这一常规启蒙方式外,全国体协还通过发行体育刊物,开办体育培训班,派遣体育指导员及组织体育表演团等方式宣传体育。

2.1发行《体育通讯》,传播体育知识与信息

为介绍体育新知识与新方法,并供给体育参考研究资料起见,全国体协自1944年9月始出版《体育通讯》,内容包含各种体育史料、学术研究报告、言论以及世界各地的体育动态等。《体育通讯》不仅为体育爱好者提供世界各地的体育资讯,而且为体育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和交流提供了素材和平台,为民众体育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思想引导,对体育的传播和普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2举办民众体育培训班

为培养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能力,推动体育的大众化,全国体协及其分会还开办民众体育培训班,进行日常的组织与训练工作。

以重庆体协为例,开办的民众体育训练班有:(1)垒球班。截至1943年,共举办10期,培训人数达502人。(2)板羽球班。该班自1942开办到1943年,共举办六期。其中,第四期至第六期共有151人参加。(3)机巧班。一年多的时间里,参加机巧练习者达1500人左右。(4)国术班。一年来共举办四期,培训人数达1269人。

除了上述培训班外,重庆体协还“天天指导到本会体育场练习的爱好体育活动的个人,除给予技术的训练外,也时常对他们谈些关于体育上极为重要的问题。”[3]-44

2.3派遣体育指导员到机关团体宣传、指导体育

为进一步传播体育知识和宣传体育活动,引发民众的注意和兴趣,全国体协及其分会还深入机关团体,宣传“体育的意义、价值、和范畴”,并指导他们进行体育活动。1943年,重庆体协派遣体育指导员到交通银行总管理处、军政部、大公报、组织部、电力公司、中央电工器材厂、第一兵工厂等处进行体育指导。

2.4组织体育表演团,示范、宣传体育运动

全国体协及其分会组织各种体育表演团,分赴各处表演体育运动,介绍体育运动方法。1944年,全国体育协会组织由国手王增玉、唐宝堃等人组成的巡回辅导篮球队,分赴各地表演示范宣传。同年1月21日,全国体协巡回辅导篮球队到达贵阳,并与全国体协贵阳分会组织的蓝白球队进行篮球表演赛。此次比赛扩大了篮球运动的影响,提高了贵阳民众对体育,特别是篮球运动的了解与兴趣。

为宣传、推广板羽球运动,重庆体协组织板羽球队分赴各机关团体介绍板羽球运动规则与方法,并进行示范表演。仅1943年度就曾先后赴扫荡报社、渝鑫炼钢厂、军委会、大公报馆等20余机关团体进行板羽球表演,极大地推动了板羽球运动的传播,使之迅速为重庆民众所熟知,成为战时深受民众喜欢的体育运动。

3多元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并行发展,相互融合

由于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基础及价值导向的差异,西方体育自传入中国后,不可避免地与中国传统体育产生碰撞与冲突,其高潮就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体育思想领域内爆发的“土洋体育”之争。经过此番论战,土洋体育逐渐由冲突走向融合,中国体育领域呈现出土洋并存,中西融合,兼容并蓄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纵观抗战时期全国体协举办的体育比赛中,既有排球、足球、篮球、棒球、乒乓球等西方现代体育项目,又有爬山、龙舟竞渡、摔角、国术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全国体协分会亦是如此。以重庆体协为例,其所举办的体育活动亦大都是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并存。1943年9月9日—26日,重庆体协举办了旨在锻炼国民体魄,推广社会体育的“民族健康运动体育表演”。该体育表演可谓土洋并存:既有西方现代体育项目,如乒乓球、垒球、篮球、排球、羽毛球、跳伞、墙球、团体操、圈纲球、足球等,也有中国固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国术、杂耍、踢毽子、跳绳,摔角、举重等。由此亦可见,在重庆体协看来,无论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还是西方现代体育,就范畴而言皆属于社会体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功能而言都发挥着强健民众身心,促进民族健康,振奋民族精神之作用,就社会反应来看亦都深受广大民众欢迎——“一月来各运动场均特别闹热,观众之多无以复加,真称得水泄不通,总计一月来之观众逾十四万人。”[3]-47,48

中西体育不仅在中华大地上共生共存,并行发展,而且在某些中西体育项目间还发生流变与整合,从而创造出新的体育运动方式。板羽球就是典型代表。1939年,全国体协干事魏振武等人在贵州看见苗族青年用木板拍击“鸡毛羽”,受到启发,便在此基础上结合西方体育中的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设计了羽球和球拍,命名为“板羽球”。同时,借鉴西方体育中的羽毛球等规则,制订、发行《板羽球规则》。可以说,板羽球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吸收西方体育项目优点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而又兼具西方体育运动元素的体育运动。由于板羽球运动简单易学,装备简单易制,场地要求不高,且兼具网球、羽毛球、排球、鸡毛球等健身娱乐价值,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广大民众的需求,遂风靡重庆、成都、昆明等地,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

4体育公共外交色彩浓厚:联络友谊,敦睦邦交

“联络国际间体育,主办或参加国际体育赛事”是全国体协的宗旨之一。全国体协曾经主持参加了历届远东运动会、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奥运会、戴维斯杯网球赛等国际赛事。然而,抗战军兴,此种活动,几全停止。随着中国加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来华尤其是来渝盟友日渐增多,且多好运动。有鉴于此,全国体协“特举办国际体育竞赛,以联络友谊,增进邦交,鼓舞奋发之精神,达成同盟国早日之胜利”。[1]-767

抗战全面爆发以前,全国体协主持或参加国际体育竞赛的主要目的是竞技切磋,提升体育竞技水平,以及展示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全国体协以服务于抗战建国为工作方针,国际体育竞赛遂成为公共外交的载体和途径,竞技切磋自然也就让位于联络友谊和敦睦邦交了。因此,这一时期全国体协及其分会举办的国际体育竞赛以友谊赛居多,如中英足球赛、中美排球赛、中美垒球赛、重庆中美篮球友谊赛等。这其中又以重庆中美篮球友谊赛最具代表性。重庆中美篮球赛于1944年7月16日下午举行,“总计观众不下三万人,热烈空前,几使比赛无法进行。”[1]-767经过激烈角逐,中华队以84:30大胜美国队。赛毕,全国体协欢宴中美队员。双方“举杯高歌,中美友谊交流,万分欢洽”。[1]-768中美篮球赛的盛况令美军代表麦克唐纳万分感慨,“今天球赛观众之多,是一生第一次所见。这更使我相信中国人的士气正旺盛而良好,以这种民众的士气来抗日,就是再打上八年的仗——当然是假设的话——也毫不成问题。”[15]可见,赛场上中国队员呈现出的顽强拼搏精神和旺盛斗志以及热情洋溢的中国观众所体现出来的高昂士气和爱国情怀赢得了盟国的赞赏和信任,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赢得了国际声誉,并且增强了中美人民的战斗友谊,进一步激发了反法西斯同盟国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念,使得反法西斯阵营愈发强大有力!

综观抗战时期全国体协及其分会举办的国际体育比赛,以美英苏三国参加为多,这与中国和美英苏国家关系较为紧密的状况是相符的。这其中又以中美赛事最多,体育交流最为频繁。

全国体协及其分会举办的国际体育比赛不仅丰富了中外民众的战时生活,鼓舞了军民士气,而且为中国与盟国的交流搭建了平台,拓宽了渠道,塑造和展示了中国不畏强敌、持久抗战的国家形象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与美英苏等盟国尤其是美国的交流与互动,赢得了盟国的认可和尊重,巩固乃至扩大了反法西斯同盟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5公益性:举办慈善体育比赛,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抗战时期,兵祸连年,自然灾害频仍,民不聊生,社会对慈善救济的需求十分强烈。全国体协的章程中虽无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条文,但其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亦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实施慈善救济。由于自身经费支绌,无力直接捐助社会,全国体协往往通过主办或合办体育比赛来动员社会慈善资源,募集善款以参与社会公益,并且其公益活动也主要用于同业救济和社会救济两个方面。

全国体协的同业救济主要集中在扶助处境维艰的体育工作者之遗族。1942年7月,中大体育系教授吴德懋因公赴渝,途中不幸覆车殒命,遗子女五人,嗷嗷待哺,殊为可惨。鉴于此,1943年1月10日,重庆体协联合新运模范区举行“吴德懋先生遗族教育基金篮球表演赛”,共收入9000元,悉数送交吴氏遗族教育基金保管委员会。[3]-451943年2月8日,全国体协贵州分会为征募吴德懋、张东屏两位体育家遗族教育基金举办慈善篮球赛。除开支外,共收入2800余元,全部汇给吴、张两家遗族。[6]

除了同业救济,全国体协及其分会还独办或与民间组织、社会名流合办慈善赛事,参与社会救济。1942年8月,西安体育协进会举办平(利)朝(邑)救灾篮球赛,筹集灾款1万余元。[7]-1771943年3月,受豫鲁皖灾筹赈会委托,重庆体协举办两场救济豫皖鲁灾篮球表演赛,所有收入尽作救济鲁豫皖灾黎之用。[3]-45,461943年4月,为赈济豫灾,西安体协联合青年会举办五天体育表演会,共收入门票万余元,全部转交给灾区。[7]-4991943年5月,受宋庆龄委托,重庆体协发起筹赈豫灾足球表演赛,共收入12万元,悉数送交豫灾筹赈会以赈济难胞。[3]-46

抗战时期,征募慰劳抗日将士活动尤为热烈,全国体协及其分会亦是积极参与。1942年1月,全国体协贵阳裁判分会举办筹募基金劳军篮球义赛。1942年11月,西安体协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募捐劳军表演,包括团体操、武术、自行车、技巧,以及篮球、排球表演等项目,收入所得均作劳军之用。其中,在篮球赛开幕式上,仅拍卖4个篮球就筹得善款4万元。[7]-499

此外,全国体协及其分会还通过举办体育比赛,募集体育基金,以扶助体育事业发展。重庆市体育事业基金筹募委员会于1944年11月邀请蜀健足球队、东方、沪星等足球劲旅举行足球义赛5场,所有收入悉作体育事业基金。[3]-236

6结语

抗战时期全国体协的体育文化具有体育运动自身的文化特性,但又超越了单纯的体育运动文化。它是抗战建国这个宏大时代的产物,具有更加丰富的思想内涵:既具有体育启蒙性质又具有浓重的爱国救亡色彩,既具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多元性又兼联络国际友谊,敦睦邦交的公共外交性,既有一定程度的大众化又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进一步而言,抗战时期全国体协呈现出来的体育文化不仅是蕴含启蒙性、多元化和大众化的体育文化,而且是富有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的抗战体育文化,更是肩负抗敌御辱、复兴民族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的抗日救亡文化,起到了凝聚民族力量,振奋民族精神,联络邦交,团结抗战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文化 (2))[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2]王正廷.发刊词[J].体育季刊,1935,1(1):1.

[3]重庆市体育运动委员会、重庆市志总编志编.抗战时期陪都体育史料[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4]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第十四届世界运动会中华代表团手册[M].南京: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出版,1948.4.

[5]星原.中美篮球友谊赛[J].体育通讯,1944,1(1):7.

[6]贵阳市志编纂委员会编贵阳市志·体育志[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114.

[7]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陕西省志·体育志(第73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 Culture of the 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1941-1945)

CHEN Ming-hui1,2,LI Dan-yang3,LIU Liang4

(1.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430079, China;2. Institut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3. Sports Training Institute,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430079, China;4. College of art,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430079, China)

Abstract: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y had developed National sport and moving forward painfully forming a sports culture that rich in time characteristic. Patriotism and nationalism are showed through the anti Japanese policy. Enlightenment Spirit are hided in the spreading of sport and educating of people. The Parallel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sports present a inclusiv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rend. The sprit of public diplomacy sports are showed by their diplomacy actions. The sprit of public welfare and charity are showed through holding Charitable activities of sports and attending volunteer events.

Key words:sports history;sports culture;social sports;China National Amateur Athletic Federation

* 收稿日期:2016-03-22; 修回日期:2016-04-27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4CTY016)。

作者简介:陈明辉(1982-),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代体育史、体育人文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G8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365(2016)03-0009-04

◀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文化
探析新常态下足球文化在体育文化与校园文化交融发展中的作用
高中体育文化的价值理念与课程构建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与体育文化相结合
白族民间体育活动考析
对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