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记者 慈鑫
请进来、走出去的合作项目层不出穷,如何才能取得“真经”—足球教师还是足球教练?
中国青年报记者 慈鑫
商机,来华开办足球学校、举办各种足球培训活动。在徐阿根看来,“一头热”的现象倒也无可厚非,毕竟是发展校园足球的副产品,但我们的校园足球的主产品做得怎样了呢?徐阿根对此表示疑问。
足球教育怎样进行?如何认清足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校园足球究竟是属于少数孩子还是多数孩子?竞技足球的那一套足球教学方法对普通孩子可行吗?在徐阿根眼中,中国足球与国外的最大差距既不是人也不是技术,而是理念。校园足球也是如此。“而理念的引进肯定不是简单地请几个外国专家来国内讲课和送一部分中国体育老师去海外培训就能达到的,校园足球的课程、教材、师资和课时等都要跟上,那是一个系统工程的引进。”在谈到中国校园足球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时,徐阿根认为,校园足球的工作要多往下看,少往上看。实际上,包括英国在内,当今世界任何一个足球强国的校园足球或青少年足球工作,都是以科学的理念、扎实的基础和完善的体系作为根本的。
“中英校园足球合作项目”已经注意到中国校园足球面临的问题,在上师大附中设立的“校园足球国际课程研究中心”,即将成为英式足球理念实现中国本地化的基地,正是中英校园足球进入全面合作阶段的一个标志。
英足总教育部主管杰姆斯·霍成表示,简单地从英国复制足球理念,对于中国来说并不可行,而“校园足球国际课程研究中心”将有中英双方的专家相互交流,帮助英式足球理念更好地在中国完成本地化,进而推广和实施。杰姆斯坦言,如今国外的足球企业、机构想从中国的“足球热”中赚钱的很多,当追逐商业利益成为首要目标时,他们与中国的“合作”究竟能给中国足球带来多少益处不免让人担心,而英足总作为非营利机构,唯一的目标就是推广足球,帮助世界各国提高足球的普及率。在来中国之前,英足总与亚足联以及印度、日本等国的合作已经非常密切。
据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严一平介绍,“校园足球国际课程研究中心”将依靠中英专家组,共同为中国编制拥有中国知识产权的“校园足球教材”、“校园足球教学管理指南”、“校园足球与社区足球管理指南”等足球通用教材。严一平认为,这将是英式校园足球理念成体系地引入中国,而不会再像当前进行的很多中外足球合作项目那样,仅仅具有局部性和碎片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