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病害防治

2016-11-27 07:58刘佳贺郭文场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6年9期
关键词:波尔多液枇杷病斑

●刘佳贺●郭文场

(长春市图书馆 吉林 长春 13002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枇杷病害防治

●刘佳贺●郭文场

(长春市图书馆 吉林 长春 13002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长春离职干部休养所 吉林 长春 130022)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

1生理性病害

1.1日烧病(白灼病)

果实发生日烧病后,向阳面果肉产生不规则凹陷,出现黑褐色病斑。果肉干燥而粘着种子,不堪食用。枝干日烧病多发生在朝西的皮部,罹病树皮干瘪凹陷,爆裂翘起,最后在向阳面形成焦斑,深达木质部。

防治:选择种植抗日烧病的品种。加强管理,培养合理的树冠,使枝叶茂盛,枝干和果实不受强光照射。4~5月份,即果实由浓绿色转为淡绿色时,对树干涂白。如部分树皮已被晒坏,应在伤口处涂50%多菌灵50倍液。在果实转色前实行套袋,或在晴天中午用遮阳网遮住阳光。在果实成熟期,如遇晴热天气,应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16时后,向树冠喷水。

1.2裂果病

果实膨大期,果实呈淡黄色以后,遇伏旱、骤雨或前期干旱,后期大量灌水后,由于过度吸收水分,果肉细胞迅速膨大,导致外果皮胀破,外露出部分果肉和果核;裂果常常引起果实腐烂变质。

防治:选择不易裂果的品种。全面推广果实套袋。科学供水、供肥和化学药剂预防裂果。果实生长发育期,水分均匀供给,用0.2%尿素或0.2%硼砂、0.2%磷酸二氢钾等溶液进行根外追肥,树冠喷施药剂,如800~1000mg/kg乙烯利等。

1.3叶尖焦枯病(福建莆田果农俗称“枇杷瘟”)

初发病时叶尖变黄褐色,后逐渐向下扩展,最后呈褐色焦枯,甚至整个叶片焦枯,病部组织脱落或不脱落。患病叶轻则约1cm长的叶尖焦死而成畸形,重则全树病叶焦枯,发病株叶片僵化或仅剩叶柄,或提早脱落。果实生长缓慢,着色差,皱果和落果多,种子发育不良,子叶上有褐色斑点或坏死。根系停止生长,树势极度衰弱,严重时整株死亡。

防治:选用抗病的品种。发病时,剪除病梢后,全树喷施0.4%绿化钙,或0.4%氯化钙根外追肥。加土后,每株施5kg石灰。

1.4紫斑病(赤斑病,福建莆田果农俗称“花枇杷”)

果实近成熟时,在果皮上出现紫红色或黑褐色的不规则斑纹或斑点。病斑多出现在阳面,甚至遍及整个果面,病斑的表面多部凸起或凹陷,一般不伤及果肉,也不会立即引起果实腐烂。

防治:进行果实套袋。禁止滥用农药。套袋前的幼果期,不要喷洒过多或过浓的农药,以免造成幼果药害。

1.5脐黑病

脐部组织坏死,变黑。在果实顶部的萼片及其附近,即称作果脐的部分,最初呈现青绿色,后因失水而丧失新鲜感,并最终变为黑色。

防治:果实套袋。合理修剪,避免阳光直射果实。

1.6栓皮病(癞头病)

俗称“燥皮”、“脆皮果”、“和尚头”、“癞头疤”,幼果时,表面出现略显黄色的病斑,病斑部分果面的茸毛脱落,变为褐色,进而发展为环状的癞头疤;接近成熟时,病斑表面产生龟裂、木栓化变色。

防治:在枇杷冻害易发生地区,给幼果套上双层袋或较厚的袋,可有效避免果实发病。注意采取有效防寒、防冻措施。

2病原性病害

2.1叶斑病

叶斑病是灰斑病、斑点病和角斑病的总称。这3种病害常在枇杷叶上混合发生。枇杷感染此病后,叶片上发生病斑,叶片黄化、变小,提早落叶,影响光合作用,使树势衰弱,产量减少。

为害台湾枇杷(野枇杷)[E.deflexa(Hemsl.)Nakai],分布于湖南、台湾。

2.2灰斑病

为害叶片,花和果实。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苏、浙江、福建、云南及江西。

病原:枇杷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eriobotrifolia(Guba)Chen et cho.]。

防治:新叶长出后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12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1∶(160~20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2.3斑点病(枇杷圆斑病)

为害叶片。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及云南。

病原:枇杷叶点霉(PhyllostictaeriobotryaeThuem.)。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贵州、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云南。

防治:嫩梢抽生至生长期,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1000倍液、0.5%~0.6%等量式波尔多液、77%可杀得600~800倍液、12%绿乳铜500~600倍液、65%代森锌500~600倍液等。用其中2~3种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2.4角斑病

为害叶片。

病原:枇杷尾孢[Cercosporaerlobotryae(Enj.)Saw.]。

防治:春、夏季2次嫩梢抽发至生长期,用0.5%~0.6%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苯莱特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代森锌500~600倍液喷雾。以上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每梢期喷2次,每隔半个月喷1次。

2.5炭疽病

为害果实,有的年份对叶、嫩梢为害也较严重。

病原:无性世代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ioeosporioides(Penz.)Sacc.]。

防治: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成熟前喷0.5∶0.5∶100倍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3~4次。

2.6胡麻色斑点病(枇杷胡麻斑枯病,俗称“苗瘟”)

为害苗木。

病原:枇杷虫形孢(EntomosporiumeriobotryaeTakim.)。云南。

防治:早春及时发现和消灭发病中心,拨除并烧毁病苗、病叶,撒施石灰,控制蔓延。流行前或发病初,苗木全面喷0.5%~0.6%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500~600倍液,每隔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2.7赤衣病

为害枝干的皮部,引起落叶、枯枝,甚至整株死亡。

病原:鲑色伏革菌(CorticiumsalmonicolarBerk.et Br.)。

防治:发现病害枝条,即刻剪除并烧毁,以减少传染源。修剪细弱枯枝,避免枝条过密,以利通风、透光。3~4月间,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每隔2周喷1次,连喷3~4次。

2.8枝干腐烂病(枝干褐腐病)

为害主干、主枝,初期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椭圆形瘤突出,直径0.25~0.5cm,中央呈扁圆形开裂。随后皮孔坏死腐烂,严重时可达木质部,并引起树干枯死。

病原:仁果黑腐大卵孢菌(SphaeropsismalorumPeck.)。

防治:果园操作管理时避免损伤树皮;及时防治蛀干害虫,秋季在树干刷白。发现病斑及时刮净,涂上50mg/L赤霉素,50%托布津50倍液,或77%冠菌铜10~20倍液,半个月后,再涂1次。然后用塑料薄膜包扎病斑伤口,以利于病斑伤口愈合。防治小枝、侧枝病斑时,先将病斑刮干净,再用50%退菌特600~800倍液每月喷1次,连喷3次。

2.9癌肿病(芽枯病)

为害新梢、枝干和果实及浅土层根系。

病原: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

防治:苗木、接穗要严格检疫,禁止带病引种栽植。剪除病枝、病叶,并集中烧毁;采果、修剪时使用修剪刀,伤口要光滑。及时防治病虫害,防止和减少伤口发生;喷施0.5%~0.6%波尔多液保护伤口。每年4月份和9~10月份检查树干,如发现癌肿病疑似症,刮除病部并削平至无病部位后,涂上农用链霉素糊剂或波美5°的石硫合剂。

2.10白纹羽病

为害根部和根颈部。

病原:褐座坚壳[Rosellinianecatrix(Hart.)Berl.]。

防治:建园时不要在新伐的病株坑内栽植枇杷,若要栽植,要把烂根清除干净,彻底消毒后才能栽植。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撒上石灰,并开沟隔病,防止蔓延。对已发病或可能发病的树,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淋根。

2.11白绢病(茎基腐烂病)

发病部位主要在成年树或苗木的根茎部,以在距地表5~10cm处居多。

病原:有性世代为白绢薄膜革菌[Pelliculariarolfsii(Sacc.)],无性世代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

防治:调运苗木时严格检查,剔除病苗,并对健苗进行消毒,用70%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800~1000倍液、石灰水浸20~30分钟,杀死根部病菌,然后种植。不在病地和种过易感染病植物的地块育苗建园。树体地上部出现病状后,将树干基部主根附近扒开晾根,抑制病害发展。用刀将根茎部病斑彻底刮净,然后用1%硫酸铜消毒伤口,再涂上波尔多液等保护剂,然后覆盖新土。在病株外围,开挖隔离沟,封锁病区,防止蔓延。

2.12棕榈疫霉[Phytophthorapalmivora(Butler)Butler]

为害枇杷果实、病果局部或全部发褐,水渍状,病部与健部无明显界限,颇似灰霉病,不同的是其霉状物白色而稀疏(即病原菌的子实体)。分布于台湾、广东和四川。

2.13华美附丝壳[Appendiculellacatostroma(Desm.)Hoehnel]

为害香花枇杷(E.fragramsChamp.exBenth.),分布于广东和贵州。

2.14枇杷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PuttemansiiMaubl.)叶斑病

为害枇杷,分布于云南。

2.15核果链核盘菌[Monitiniataxa(Aderh.et Ruhl.)Honey]

为害枇杷,分布于四川。

2.16褐座坚壳[Rosellinianecutrix(Hart.)Bert.]

为害枇杷,分布于台湾。

2.17砖红闪赤壳[StibonectriaLateritia(Berk.)Karst.]

为害枇杷,分布于广东。

2.18枇杷小陷壳[Trematosphaerellaeriobotryae(Miyake)Tai]

为害枇杷,分布于湖北。

2.19枇杷鞘柄锈菌(鞘柄锈菌)(ColeopacciniasimplexDietel.)

为害枇杷,分布于江西、台湾、广西、四川及云南。为害枇杷属(EriobotryaLindl.),分布于广西和贵州。

2.20斑点嗜蓝孢孔菌(斑孔层卧孔菌)[Fomitiporiapuctata(P.karst.)Murrill]

为害枇杷,分布于台湾。

2.21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tenuissima(Fr.)Wiltsh.]

为害枇杷,分布于宁夏。

2.22枇杷壳二孢(枇杷灰星菌)轮斑病、轮纹病(AscochytaeriobotryaeVogl.)

为害枇杷,分布于江苏、广东、广西及四川。

2.23枝状枝孢[Cladosporiumcladosporioides(Fresen)de Vries]

为害枇杷,分布于云南。

2.24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Fers.)灰霉病

为害枇杷,分布于广东。

2.25枇杷枝孢(CladospriumeriobotryaePasseckeretBell.)

为害枇杷,分布于云南。

2.26枇杷刀孢(ClasterosporiumeriobotryaeHara)污叶病

为害枇杷,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及四川。

2.27棘刺盘孢(ColletotrichumacuteiumSimmonds)炭疽病

为害叶片及果实,分布于广东。

2.28散播烟霉(FumagovagansPers.)散生表丝联球孢霉,烟污病、煤污病、烟霉病

枇杷叶面布满灰至黑色的霉层,影响光合作用,分布于广东。

2.29三宅小色二孢(MicrodiptodiamiyakeiSacc.)

为害枇杷,分布于湖北。

2.30枇杷叶盘多毛孢(Pestalotiaeriobotryae—japonicaeSaw.)灰斑病、褐斑病

为害枇杷(褐斑病),分布于上海、江苏、福建、台湾、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

2.31枯斑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funerca(Desm.)Stey]

为害枇杷,分布于陕西。

2.32郎氏拟盘多毛孢(多毛粘质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langloisiiP.L.Zhu.Ge et L xu]

为害枇杷,分布于上海、江西、广东及广西。

2.33枇杷盘多毛孢(PestaiotiaeriobotryaeMc.)

为害枇杷,分布于浙江、台湾、广西、四川及云南。

2.34枇杷生假尾孢[PseudocercosporaeriobatryLcota(Yen)Yen]叶斑病

为害枇杷,分布于台湾。

2.35枇杷五隔盘单毛孢(SeiridiumeriobotryaeY.X.Chen et G.Wei)圆斑病

为害枇杷,分布于广西。

2.36单角五隔盘单毛孢(单角色梭孢)[Seiridiumunicornis(Che et Ell.)Sutton]

为害枇杷,分布于江苏。

2.37仁果球壳孢(仁果拟球壳霉,仁果黑腐壳大卵孢病,仁果星腐病菌)(SphaeropsismalorumPeck)

为害枇杷,分布于江苏和四川。

2.38朱红束梗孢(红束梗孢)(StilbumcinnabarinaMont.)

为害枇杷,分布于四川。

从病例2.12起病原真菌同样要以预防为主,及时对症按药剂说明书治疗。从略。

猜你喜欢
波尔多液枇杷病斑
枇杷
枇杷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枇杷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枇杷糖浆
波尔多液在现代苹果生产中的作用与正确开发使用
杀菌防病如何正确使用波尔多液
波尔多液在葡萄栽培中的运用技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