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莉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浅析网络语境下的多任务处理压力
陈立莉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既能传导压力、攻击他人,也能抒发情感,发泄压力。因此,语言成为了传导压力与释放压力的介质。网络的多任务处理在日常网络环境中经常出现,本文将探究网络语境中的多任务处理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原因。
语言;网络语境;多任务;压力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压力的社会,虽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地丰富,但大多数的情绪却由于种种原因受到压抑,压力因此形成。压力的来源多种多样,如社会语用压力,技术压力,社会心理压力以及社会施与行为压力等等。人们几乎时时刻刻都被这些“压力”所包围。近年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从未停止,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拥有近七亿网民的大国,网络的普及使得网络语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923)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之后,在马林诺夫斯基的影响下,弗思(1957)把“语言”看成是“社会过程”,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方式”(Firth,1957)。冉永平(2006)也对语境做了清晰地划分:“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和非语言语境(non-linguistic context)。”语境对日常交际有制约作用。网络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和语言使用的习惯。网络语境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与外界的人进行交际的语境。(周明强,2005)
网络语境与现实语境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语境。日常语境是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人们会更加注重会话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使用,会由于顾忌对方的面子而可以掩饰自己的情感,如愤怒,不满,气愤等等。而网络语境则不然,网络构建的虚拟世界给网民提供了一个可自由生活和交流的场域。在网络的语境中,网民的交流工具或借助于键盘,或借助于语音或者视频等等,文字交流依赖既依赖与书面语,也依赖于口语(依据交流的形式而定)(葛红,2011)。由于网民使用匿名制互相交流,因此在网络语境中,语用原则在会话的过程中就几乎销声匿迹了。网民可以用自己虚拟的“名字”发表自己的观点或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但并不像日常生活中的发表方式那样保守而又谨慎,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说出口的话,在网络环境中便可以毫无顾忌地脱口而出。在日常交往的人际交谈中,情景语境还包括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手势(gesture)和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s)等非口头语言(non-verbal language),作为语言的一种补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王文涛,2012)。而网络语境中语言——网络语言巧妙地将这些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成分转化成用各种数字和符号组成的表情符号,使看似冷冰冰没有直接的感情交流的键盘交际变得充满人情味和生动有趣(郭芳,2007)。
网络语境的另一特点是可以自由地发表言论,由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对同一事件的看法就会产生差异,对同一事件就会同时存在正面评价和负面评价,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此网络环境也会产生网民之间的分歧。因此,网络语境的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现实语境,会带来种种压力,如,语用原则的违反,大量使用缩写,多任务处理等等,本文主要就网络语境中的多任务处理带来的压力进行分析讨论。
网络的多任务处理在日常网络环境中经常出现,在同一时间你需要完成多项网络任务,如查资料,回邮件,回微信,回QQ消息,网际迷航(通过弹出窗口——如马伊琍——如文章——如姚笛等)等等,此时你就需要一种多任务处理能力,但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在同一时间内不能处理好所有任务,这时就会发生顾此失彼的情况。如果处理人在处理一个任务时,不时的弹出其他任务,比如某人在回一封重要的工作邮件时,电脑的窗口弹出QQ聊天消息或者微信消息,亦或是腾讯新闻推送出当天的最新新闻消息占据了回复邮件的窗口,此时的多重任务对该处理人来说本身就造成了一种压力,如由于错过了和朋友约定的时间,但手头上级下达的任务又必须要加班才能完成,一头想着怎么给朋友发消息解释,一头又忙着整理报表,人际关系和工作两者必须得兼顾,因此人际关系产生的压力就会使得工作的完成质量大大下降,此时这位处理多任务的人就会感到压力。
而往往在处于网络多任务处理时就会出现敷衍语,诸如“呵呵”,“哦”等等。本来只是因为处于网络多任务处理而无意中造成的敷衍语,如某人急于回复一封来自上级领导的邮件而没有时间和朋友聊天,对于朋友的聊天内容只是简单地恢复了“哦”,这就会让朋友倍感压力,对这里的“呵呵”或“哦”进行自己的猜测,因为“哦”这个词的接收者会把它理解为一种敷衍或者冷漠的态度,导致这一话轮无法再进行下去。朋友对这里的“哦”可能会理解成他对聊天内容并不感兴趣或者两人的关系不再亲密等等,因此此时不仅是处理人处于一种压力当中,对方朋友也因为不了解具体情况而猜测处理人的态度,产生了另一种压力。“哦”和“呵呵”已经被网友排在最伤感情的网络敷衍语之首了。像诸如“哦”或“呵呵”的这种敷衍语所具有的语用压力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
网友“叶呆呆”和男友是异地恋,十一假期,她想去见男友,在QQ告诉他,男友只回了一个“哦”,她大怒,提出分手,虽然被男友极力挽回,但从此“哦”成了他们网聊的禁语(2015-02-19)。
网络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现如今大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软件和应用增加了生活的便利,但与此同时带给我们的压力也接踵而至,这种压力随即就导致了敷衍语的产生,本文只讨论了多任务处理带来的压力,但这种压力的施予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
[1] Firth,J.R.1957:A Synopsis of Linguistic Theory,studies in linguistic analysis,Blackwell.
[2] 郭芳.网络语境下的网络语言[J].双语学习,2007,(11):228-229.
[3] 葛红.语言哲学视域的网络语言语码转换原因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0.
[4] 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2-15.
[5] 王文涛.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6):123-124.
[6] 周明强.现代汉语实用语境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93.
[7] 心理学告诉你:为啥聊天止于“呵呵”分手源于“哦”,http://www.aiweibang.com/yuedu/15066123.html,2015-02-19.
陈立莉,在读硕士研究生,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西北师范大学。
H319
A
1672-5832(2016)09-02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