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国与三十年战争

2016-11-27 00:09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德意志瑞典战争

包 佳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浅谈法国与三十年战争

包 佳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00)

丘吉尔曾经在《英语国家史》中说过:“七年战争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不过,如果真的要刨根问底的话,三十年战争才是第一次全方位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世界级的大战。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的国家以及民族之多都是史无前例。三十年战争对于法国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诸如启蒙运动以及大革命的某些诱发因子都是源于三十年战争的影响。

三十年战争;民族国家;国家利益

1 法国在三十年战争中的表现

研究法国在三十年战争中的表现是研究三十年战争对于法国影响的重要因素。它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出法国对于这场战争抱有何种态度。纵观整个欧洲中世纪向欧洲早期近代发展的进程,三十年战争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整个欧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始终伴随着社会层面的进步以及欧洲各个大国之间的争霸。

1.1 三十年战争发生的必然性

欧洲各国在中世纪后期逐渐的建立起一定程度上的君主专制之后,各君主无疑都会走向扩张的道路。尤其是新航路开辟之后,大量财富和资源涌入欧洲,为君主们扩张提供了经济上的有力支撑。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意大利战争就是这种扩张欲望的现实体现。德意志南部以及伦巴第地区长久以来就成为欧洲各国的必争之地,而意大利战争直至结束也没有调和这样的矛盾;所以从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三十年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三十年战争的直接诱因是波西米亚起义,1618年前,德意志境内的诸侯各邦已分裂成新教联盟与天主教同盟。前者拥护宗教改革,反对神圣罗马帝国与哈布斯堡王室的统治。后者拥立皇帝与哈布斯堡王室。著名的天主教捍卫者斐迪南二世被提名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试图恢复罗马教会的统一,摒除新教,建立帝国对中欧各诸侯的主控地位,这引起了波西米亚新教徒反对。1618年,新教联盟公开起义反对哈布斯堡王室,爆发了三十年战争。

占有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以及奥地利、西班牙和那不勒斯王国的统治家族哈布斯堡王朝始终保持着在地缘政治上对法兰西的包围之势。由于法国和德皇同为天主教徒,当三十年战争以新教与天主教矛盾为导火索爆发以后,黎塞留并不可能直接让法国加入到战争中去。可是黎塞留信奉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他的人生唯一信条就是让法兰西变得强大和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耀,因此他是绝对不容许强大统一的德意志的存在的,因而把哈布斯堡王朝重建天主教权威的企图视为地缘政治上对于法国安全的威胁也就理所当然。①“人可不朽,救赎可待来日。国家不得永生,救赎惟有现下,否则万劫不复。”②通过外交手段策动打击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集团势在必行。

1.2 法国对于战争的反应

想要通过外交手段,借他国之手对抗皇帝的同盟就必需了解当时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对此,黎塞留把玩得轻车熟路。北欧的瑞典和丹麦在经济上非常依赖波罗的海的贸易;尤其松德海峡的关税收入被称为丹麦的“金窖”,而为了输出铜铁等商品的瑞典也视波罗的海的商路为自己的生命线。③德意志一旦强大起来,必然会支持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重新开启收复荷兰的战争;如果荷兰重新回到西班牙的统治之下的话,波罗的海和北海的控制权又将落入哈布斯堡王朝之手,这是丹麦,瑞典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景象。在德皇平息了波西米亚叛乱之后,黎塞留就迫不及待的怂恿丹麦进军德意志,并且给予其经济上的支持。三十年战争丹麦阶段开始之后,政治荷兰与西班牙停战协议到期,所以荷兰对西班牙的开展的战争也有力的牵制了西班牙对于德意志本土的支援。而英王从自己国家利益出发为了继续争夺海上霸权的目的积极支持荷兰海军对抗西班牙海军。至此,黎塞留首相通过大师般的外交艺术,在不动用自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建立起了整个欧洲对抗哈布斯堡王朝的阵线。

遗憾的是在军事天才华伦斯坦的指挥之下,依靠着雇佣军的帝国阵营居然奇迹般的击败了丹麦为主的新教同盟。此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波罗的海。而瑞典尽管一向将丹麦当成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是当德意志天主教徒的势力逼近波罗的海时,北欧强国瑞典终于不能袖手旁观了,但是要想把经济相对落后的瑞典拉入战争,黎塞留也花费了不少代价。1631年,法王路易十三同意支付给古斯塔夫12万里克斯(瑞典货币单位),并答应此后6年中,每年支付40万里克斯。④“雄厚的法兰西援助保证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有广泛进行战争的财政基础,有一支很有战斗力,而且受过各兵种配合作战训练的军队可供使用。”有了瑞典这样的新兴军事强国的加入,对帝国军队的打击以及帝国本土的破坏都是非常严重的。不过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战死也导致了瑞典产生了退出战争的情绪,正在这个所有人都已经厌倦战争泥潭的时候,法国的外交努力终于收获了果实。这个时候法国的参战将会直接影响胜利的天平。法国直接参加三十年战争正是民族国家觉醒的重要标志。“国家利益至上”实际上就是“国家主权至上”。⑤法国为了自己国家的生存空间而直接对同为天主教的德意志皇帝发动战争,而荷兰为了自己的独立也同样的加入到战争中来,这两者是民族国家觉醒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最终,在海上名不见经传的荷兰海军舰队歼灭了西班牙海军舰队主力,在陆地上法国陆军在大孔代亲王的指挥下彻底的打败了哈布斯堡王朝联军的主力最终结束了三十年战争。

2 三十年战争对于法国的影响

考虑三十年战争对于法国的影响无非就是从战争本身带来的后果和战争之后的国际关系中去考虑三十年战争对于法国的意义。战争的直接后果最主要体现在社会、政治以及经济领域,而战争产生的国际关系集中体现在《威斯特法利亚和约》上。《威斯特法利亚和约》对于法国带来的直接意义不容忽视。和约规定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除外)割让给法国;麦茨、土耳与凡登三个主教区归属法国得到进一步确认。⑥这样给了法国随时干涉德意志事务带来了方便,并且进一步向着当年亨利四世的“天然疆界”的理想更近了一步。从此以后,法王成为了欧洲权力最大的君主,拥有着辽阔的领地以及庞大的军队让任何一个敢于挑战法国欧洲大陆霸权的国家望而却步。法国的这一优势直到德意志帝国在霍亨索伦家族统治下统一才被终结。

三十年战争在打击了德意志的同时,也沉重的打击了罗马教皇及教廷的权威和对欧洲事务的干涉能力。虽然法国依然是天主教国家,但是从此法国在宗教事务上可以根据自己国家的需要而更加自由的做出决策。看到三十年战争对于德意志的破坏,法国的决策者们意识到宗教分裂有可能导致国家分裂并且衰落的可怕后果。正是因为如此,在战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法国就开始逐步的限制雨格诺派的各种权利。这种限制直接发展成为后来的《枫丹白露敕令》,彻底的否定了雨格诺派的合法性。摧毁雨格诺教派的反对势力,贬低贵族与教士阶层的地位;增强王权;让法国王室的威信名扬四方。⑦无疑是黎塞留生前政治愿望的体现。这对法国变得更加统一、更加团结无疑意义深远;但是让大量拥有先进生产力的雨格诺派信徒被迫离开了法兰西,对法国某些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十年战争后,法国在海外殖民领域更加游刃有余。尤其是在打击西班牙海上贸易的同时也为自己造就了广阔的殖民地产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在海外贸易的繁荣和法国强大军事力量的保障之下,法国资本家们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并且积累了大量财富。资本家财富的积累和资本的密集度逐渐的增加给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带来了可能。这也就是为什么法国能够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的重要原因。

注释:

①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51页

②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1998年,52页

③ 孙西,关于十七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的性质问题,文史哲1984年04期,68页

④ 张晓校,17世纪欧洲的军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军事历史,1998年第二期,59页

⑤ 郭华榕、徐天新,欧洲的分与合,京华出版社,1999年,127页

⑥ 袁明,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2页

⑦ 袁明,国际关系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6页

[1]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海南:海南出版社,1998年。

[2] 郭华榕、徐天新:《欧洲的分与合》,京华出版社,1999年。

[3] 袁明:《国际关系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施兴和:《近代国际关系史》,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5] 孙西:《关于十七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的性质问题》,文史哲1984年04期。

[6] 黄宇蓝:《论三十年战争中欧洲各国国家利益意识的觉醒》,广西: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1月。

[7] 高宏彪:《威斯特法利亚和约的历史影响》,黑龙江史志2009年12月。

[8] 张晓校:《17世纪欧洲的军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军事历史1998年第二期。

[9] 孙祥民:《瓦伦斯坦》,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05期。

[10] 王亚静:《浅谈黎塞留》,科教文汇2011年03期。

包佳(1991-),女,湖南岳阳人,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世界史。

G03

A

1672-5832(2016)09-0176-02

猜你喜欢
德意志瑞典战争
瑞典没有“剩宴”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被风吹“偏”的战争
他们的战争
古老的瑞典
在德意志的阳台上
深不见底
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