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冠杰 王 娟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90)
从清末民初历史看广东现代包装业的发展
肖冠杰 王 娟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 广州 510090)
本文以清末民初广东包装业为研究对象,总结了从清末到民初广东包装业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清末民初广东包装业发展脉络,归纳了清末民初广东包装材料的分类,以期对当代包装设计有所启示。
清末民初;广东包装;历史演变
广东北依五岭,南临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最南端,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广东成为中国最早对外海外贸易的省份之一。明清时期,清廷开放海禁,初时清廷允许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对外贸易,但到了1759年,只允许广州对外开放,广州一度成为唯一对外开放港口,这使得广州成为明清时期“朝贡贸易”与市舶贸易最重要的口岸。而广州港的对外贸易额则一度占当时全国外贸总额的90%[1]。繁荣的对外贸易带动了地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了广州为通商口岸,自此,广东的大门也被彻底的被打开了,海关全部被西方列强所控制,对外贸易也失去了自主权,洋商开始以香港为基地,大量的倾销洋货到广东市场,这对于处于萌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却也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随着两次英法联军失利、太平天国起义后以及甲午战争的失败,清政府上层部分官僚为了应对内忧外患的局面而先后发动了洋务运动以及维新运动。在广东的洋务运动期间,主要置办有三局,织布局、广州机器局和广东钱局。洋务派在广东兴办的企业虽只有三个,但对于广东当地的制造业却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归国的华侨纷纷置办机器工业,以缫丝厂为例,越南华侨陈启沅于1872年在南海简村置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也是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广东近代最早的一家造纸厂宏远堂造纸厂便是在这一时期建立。到19世纪末,以康有为为主的维新派人士提倡发展农、工、商业,加之民间爱国人士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这一时期的广东实业发展迅速,发展至民国初年广东已有各类工厂2400多家,种类包括火柴、糖果、饼干等等,这些新型工业产品为了与洋货竞争,开始争先模仿外商的产品包装,民间开始有一些纸盒铺开始手工糊制一些纸盒用于包装,以前多印刷书籍报刊的一些印刷厂也开始承接一些简单的印制商标和广告,个别财力雄厚的企业也开始置办一些铁罐厂、印刷厂、制纸厂等,就这样广东近代包装工业以及印刷技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起来。
辛亥革命的胜利对于广东包装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旧时落后的封建制度限制了资产阶级的发展,而在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也亲自呼吁“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最重要之政策”,是关系国家存亡民族兴衰的根本大业[3]。而后国货运动的爆发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无暇顾及国内市场,广东实业和包装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
2.1 纸盒包装
广东近代最早的纸包装也多是一些手工作坊手工糊制的锦盒,直到1882年南海商人钟星溪创立的宏远堂造纸厂严格意义上才是广东近代最早的一家造纸厂,该厂机器和工程师均来自英国,于1889年正式投产,日产“宏远堂纸”62担[2]。当然洋商贩卖的洋货里面也由洋纸,洋纸多分布在省城广州。随着辛亥革命后政府鼓舞实业,越来越多的产品需要包装,从香粉、香皂、胭脂发展到鞋帽、糕点、服装等,纸盒的需求量也逐步增大,各式产品的包装刺激了纸盒包装的发展。
2.2 陶瓷包装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陶瓷为国粹享誉全世界瓷器也因塑形能力强、价格相对低廉而逐步成为民间主要的茶叶、调料的容器包装。
明清时期,广东广彩瓷在世界范围内畅销,除了大部分用于欣赏的艺术瓷之外,还有小部分的日用瓷。随着洋货进入广东市场,广东一些商家为了与洋货竞争开始使用传统的陶瓷包装以区分洋货,这些日用瓷开始广泛的被商家用于包装茶叶、糕点等日用品。广东药业的发展也带动了陶瓷包装的发展,广州比较有名的商家有陈李济、何明胜、敬修堂等[2],这些厂家生产的药丸、药丹等产品多用陶瓷存放包装。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各式产品的涌入也带动了陶瓷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开始出现一些专门生产日用瓷的陶瓷厂,如1915 年,黄露堂在广州创办了裕华陶瓷公司,再往后则有广东搪瓷厂、启华陶业公司、振兴陶业公司[4]等。
2.3 金属包装
早在旧时封建统治时期,就有统治阶级制作各种精美的金属制品来装饰棋子、发簪等器物。而民间铁匠铺因工艺限制所制的铁罐、铜盒并没有那么多精美的花纹,多是方方正正或正圆的造型。
发展到民国初期,已经有部分从国外进口的制罐厂开始生产,不过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某个产品配套而附设在主导产品的工厂中,工厂也多为化妆品和卷烟厂,如广东著名的烟企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是由广东南海人简氏兄弟1905年在香港创设,不久便改名为“广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并在广州设厂。该公司早期的香烟包装纸、蜡纸铁罐、锡纸、画片纸等都是从日本、香港等地引入,后又自己设厂生产香烟所用的铁罐等包装材料[5]。
综上所述,清末民初广东的包装业是伴随着近代广东实业以及对外贸易而逐步发展起来的,随着洋货的大量涌入以及国内市场的逐步形成,商品的设计和包装开始得到消费者认同,这也带动了企业对于商品包装的重视,企业开始置办纸业、玻璃业、陶瓷业等,再加上清末改良派的改革以及民初政府的政策鼓励,清末民初的广东包装业开始由古代包装发展为近代包装。
[1]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 总述[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2]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广东省志 经济综述[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
[3]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等编.孙中山年谱[M].中华书局,1980年,第140-145页
[4] 方志钦、蒋祖缘.广东通史近代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236页
[5] 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M].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
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0世纪广东包装设计艺术史研究”(项目编号14YJC760058)
肖冠杰(1991-),男,汉族,江西永新人,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王娟(1975-),女,汉族,湖南长沙人,广州美术学院文学(设计艺术学)硕士,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包装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
G642
A
1672-5832(2016)09-017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