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曼程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
章曼程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 昆明 650000)
新型城镇化是当下热点话题,本文分析了江西省新型城镇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现状,从现状中发现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西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制度障碍,农民工自身障碍,企业障碍等问题。
江西省;新型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1.1 江西新型城镇化现状
江西的城镇化经过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1978-2000年,这期间由于大力实施改革开放策略,江西的城镇化率也乘着东风缓慢地上升。16.75%的城镇化率提高到了 27.69%,年均增长为 0.78%,增速较为缓慢。第二个阶段是 2001 到至今,这期间江西的城镇化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自 2001 年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建设逐渐被重视起来,越来越多的有力政策相继出台,由此带动了江西城镇化发展的进步。2000 年江西省城镇化率为 27.69%,2001 年为30.41%,仅仅一年就增长了 2.72%。而从 2005 年到 2012 年这期间,城镇化率的年均增幅达到 1.26%。
然而,将江西的城镇化发展与周边省市相比较会发现,江西的城镇化水平还是处于比较落后的局面。数据显示,2013 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 53.7%,而江西城镇化率仅为 48.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4.8 个百分点。在华东六省中,江西的城镇化率也偏低,2013 年江西城镇化率除仅高于安徽省外,大大低于其他四省。而南昌是江西的省会城市,相对而言有更多的转移人口向南昌流动,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最高,2013 年南昌市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69.83%。而城镇化水平最低的宜春市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 41.78%,城镇人口比重最高与最低的城市之间,竟相差28.05个百分点。11 个设区市中仅 5 市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超过 50%。因此,江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还任重道远。
1.2 江西农民工市民化现状
江西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状况主要呈以下特点:
1.2.1 农民工以男性为主,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
江西籍的农民工的总数量在 2013 年第一次超过了 1000 万人,达到了 1016.7万人,增长了 2%。从性别区分看,2011 年男性农民工占 65.9%,女性占 34.1%,2013 年男性农民工占 63.7%,女性占 36.3%,男性还是居于主要进城务工人员的地位,女性劳动工人数也在逐年递增。从年龄方面来看,24 岁及以下的占18.3%,25 岁至 29 岁的占 21.3%,30 岁至 34 岁的占 16.1%,三者的总和说明,“80后”、“90 后”群体所占比重达 55.7%。2全省农民工整体平均年龄 34.8岁,比上年增加 0.6 岁。
1.2.2 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水平为主,从业仍以制造业为主
数据显示,农民工中文化程度大部分属于初中文化水平,占总人数的 64.5%,高中文化程度的占 14.6%,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不到 10%。在农民工就业方面,制造业以 510 万之多的农民工数量成为主要的农民工从事行业,不过比之上年减少了 13.2 万人,下降了 2.5%。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的人数为 77 万,比之上年增长了 6.8%,从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人数为 48 万,较之上年增加了 7%。其余的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为 154 万,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为 72 万,从事住宿和餐饮业的为 46 万。
1.2.3 农民工工资偏低
2013 年在省内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 2297 元,在省外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2509 元,而全国农民工截止 2013 年末的人均月收入为 2609 元。可以看出与省农民工工资相比,在省内的农民工工资还是偏低,与全国农民工工资相比,省内农民工的工资也是相对较低的。农民工的工资报酬不仅是低于城镇的职工,更主要的是相对他们从事的工作而言,收入与付出不对等。
2.1 政府制度障碍
2.1.1 户籍制度及其配套制度障碍
中国实行户籍制度是城乡二元制度,这种户籍制度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产生的,但现今这种体制却对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阻碍,尤其拖后了农民工市民化的建设进度。城乡二元制度将人口分为了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有着城市户籍,农村人口有着农村户籍,而这两种户籍又分别与各自的福利待遇捆绑在一起。不仅如此,在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两种不同的户籍享受的待遇也是全然不同的。因此,那些没有意愿或者暂时不能转换户口的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生活中就不能享受与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且在就业、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基础的生活权益方面都得不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市民和农民之间的距离。农民工从事着城市居民不愿意做的工作,城市居民在享受了他们的劳动成果同时却不认同他们的身份,这使得农民工因为户籍的原因难以将自身融入到城市生活中。
2.1.2 土地制度障碍
江西目前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土地承包制度,这种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好地保障农村生活的稳定,缺点在于土地的承包期限比较长,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这对农民进城运动造成了一定的阻扰。
首先,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是一个很大的弊端。我国规定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但无论是村民居委会还是村民小组都不是土地所有权的主体,这种模糊的状态是土地制度最大的缺陷,一旦有外来力量侵害集体土地,农民的权益就无法得到有效地保障。如果农民在农地转用或政府征地时丧失了自主支配权和议价权,那么大部分农民失去的就不仅仅是土地了,他们失去的也是一份工作、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
其次,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健全也是一个缺陷。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的农民会放弃在农村耕种而进入城市寻找工作,进而成为农民工。而农民工对于是否要落户城镇会有诸多顾虑,如果把户口改为了非农户口,就会失去在农村的土地,万一将来在城市失业了,就彻底失去了保障。这样的担忧使得很多农民对落户城镇的意愿大大降低,也使得农民工市民化的进度得不到快速提高。而这些顾虑的源头就是土地流转制度的不健全。近年来,用土地耕种粮食的农民越来越少,很大一部分农民从事的都是非农产业,土地不能自由转让,农民又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耕种地就会演变为荒地,是农民工市民化建设中的一大障碍。
2.2 农民工自身障碍
2.2.1 文化程度低和职业技能低
农民工市民化的能力受其自身素质的影响非常大。江西省整体农民工素质水平偏低,很多是没有经过相关工作专业培训就求职上岗的。因此,其职业技能水平较差,比较难适应对职业技能要求较高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而多从事于职业专业技能较低的脏、苦、累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职业技能的缺乏及科学技术知识的欠缺导致农民工在谋求工作时,只能选择薪资水平低、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的岗位。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低市民化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专门为农民工设立的专业技能培训教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滞后,导致农村实干型劳动力紧缺。农村转移人口综合素质偏低,难以胜任涉及到技术领域上的工作岗位,也无法迎合企业对现代人才的要求,严重阻碍了农民工进入第二、第三产业。
2.2.2 行为意识市民化障碍
现今,江西省农民工中大部分为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生活方面,农民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之余,农民工主要的业余休闲活动为上网、看电视等,用于参加文体活动时间很少,甚至没有。而对于市民来说非常普遍的图书馆、电影、旅游等文化活动,农民工几乎不予考虑。另一方面,就像费孝通所说的,中国乡村是个熟人社会,他们的社交基本集中于老乡及亲人。尽管农民工自身也希望有丰富的社交活动,但他们也很难与当地市民进行很好的互动,社交活动的同质性特征十分明显。
2.3 企业障碍
2.3.1 劳资双方地位不平等
现今,国家对农民工的问题越来越关注,也出台了很多针对性政策。农民工群体的整体权益得到有效提升。但总体而言,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而劳动双方地位不平等现象就是其中之一。劳动双方地位不平等,企业为了减少成本常常不与农民工签订合同,签订劳动合同的数量就低,农民工的薪资就得不到保障。为加大对重点行业劳动用工排查力度,切实提高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有效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江西省在 2013 年进行了“春暖行动”,该活动推出了简易的劳动合同示范文本。虽然在相关政策的不断推进下,劳动合同签订率有所提高,但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在劳动合同签订方面还相当落后,签订率依然高居不下。在江西所有损害农民工利益的行为中,建筑行业的欠薪现象是最为严重的。在建筑行业,很多建设项目违法分包、转包,加之监管的实施不到位,农民工被拖欠、克扣工资的事件屡禁不止。由于农民工普遍法律意识薄弱,常常不签订劳动合同而只是口头协定不具法律效益的雇佣关系,使得在出现欠薪行为时无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失去了最有利的保护手段。
2.3.2 劳动环境恶劣
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农民工劳动环境差、卫生条件差、健康保障不够。工业园区是农民工就业的主要聚集地,同时,城镇旅馆、超市、餐饮、制造加工、汽车维修、等行业也存在着大量农民工。根据统计显示,就业于工作环境差、职业病及工伤事故高发的低薪、高危行业的农民工数量超过在江西省就业的农民工总量的一半。农民工在上岗过程中受过工伤事故伤害的比例很高,并且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无法得到应有的工伤补偿,因为他们对工伤范围以及认定程序并不了解,因此也无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杨春华.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思考[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03).
[2] 唐踔.对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章曼程,云南民族大学劳动经济学专业在读研究生。
F320
A
1672-5832(2016)09-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