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对于应对“闹大”现象的思考
高 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我国现在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社会转型期,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使社会矛盾冲突不断加剧。对于这些利益冲突和矛盾,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通过“闹大”这样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闹大”似乎成为人们心中能够快速引起社会关注进而有效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这种非常态的抗议手法虽能起到快速解决问题的作用,但是却对社会稳定与和谐,民主社会的良性发展起到负面作用。本文对闹大事件进行客观分析,让人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闹大”这一事件的利与弊。
闹大;政府;公民;对策
“闹大”这个词从字面非常好理解,就是把事件吵大,扩散开来,引起人们的注意。从政治学的意义上来讲,闹大就是围绕一些社会矛盾和冲突,公众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激进的行为方式,是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博弈。
闹大的领域广泛,比如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房屋拆迁、医疗纠纷、工资拖欠等等,闹大的方式也是多样,比如通过网络发帖、聚众闹事、集体上访等等。不管哪种方式,都是以扩大影响,引起他人注意,企图给政府增压以求问题解决。
闹大事件可以说有利有弊,确实很多问题通过公民一闹,能够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通过新闻媒体、知识分子以及网络大V的宣传,事件本身的关注度急剧上升,快速进入人们的视野,有相同处境的群体迅速反应,对社会类似问题心怀不满的人也借题发挥,同时还有一些滋事之众和看热闹的人的加入,事件迅速升温。这样一种社会舆论的压力迫使相关政府部门不得不采取措施设法尽快解决问题,平息民怒,以免事件扩大引起更大的骚乱。到此,闹事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事件也就慢慢平息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见,闹大确实在一定程度能够促使政府快速解决原本得不到重视的问题。
但是闹大这种非常态的社会事件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和社会不稳定性的增多。笔者看来,闹大事件的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媒体的传播发挥作用。很多闹大事件能够被人们所关注,正是通过新闻媒体、报纸网络等方式进入人们的视线。互联网时代,信息是以一种指数方式传递和扩散。一个闹大事件,比如农民工弱势群体跳河讨薪。通过目击者拍摄视频传到网上,被一些人看到并且转发,可能不用几分钟时间转发量阅读量上万。公众出于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同情,对社会现状的不满,批评相关企业不负责任、批判包工头的剥削无情、批评社会管理不善、政府无为,感叹底层民众利益得不到维护,一时间各种抱怨、谩骂之声兴起。尤其是一些网络影响力大的公众人物的参与更是使事件关注度上升。这时候很多公众更多的是盲目的从众和批判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问题。或许事件本身与之无关,但是仍希望借此机会发泄自己对社会和生活的不满,寻找与自己境遇相似的同伴,企图寻求心理的安慰。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盲区。
首先,网络事件的真实性与否就是个疑问,因为闹事现象确实能够引起人们的围观,所以一些新闻媒体编造虚假的新闻和噱头吸引公众目光。对于不真实事件的关注,本身就是浪费公众的时间和精力。更有甚者利用群众同情心散发募捐信息非法聚拢钱财,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其次,一些网络大V、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对闹大事件的评价和介入很容易引导舆论导向,人们对其信任的态度致使他们失去自我的理性和自我观点。尤其是一些居心叵测的公众人物就会把对社会的不满通过这种手段去传播开来,轻者抨击社会现状,重者抨击国家制度,社会体制,企图颠覆国家政权。所以,闹大事件极其被人利用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最后,闹大事件本身就是非理性的与政府抗争的方式。通过聚集抗议、游行示威等方式抗议,不仅会引起交通堵塞、噪音等问题影响大多数公众的日常生活,还会分散他们注意力,将他们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分散。同时行动者的煽动性会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他们,造成更大的骚乱,影响社会的治安和稳定。总而言之,闹大现象确实对社会生活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总结
从本文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民众诉求得不到表达和满足是闹大事件的根源。因此想要防止闹大等极端事件的发生,政府需要引导群众进行理性的利益表达,同时政府和社会组织需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满足群众的利益诉求,减少闹大事件的发生。当闹大事件发生以后,政府和社会组织也要积极回应矛盾和冲突,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实现良性的社会循环。
[1] 韩志明.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性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02期
[2] 徐祖澜.公民“闹大”维权的中国式求解[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04期
[3] 韩志明.闹大现象的生产逻辑、社会效应和制度情景[J].理论与改革,2010年01期
[4] 潘超.公民“闹大”的行为逻辑及其合法性评价标准[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年06期
高敏(1992.04-),女,山东烟台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行政管理学术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方向。
D035
A
1672-5832(2016)09-01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