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改红
(项城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 项城 466200)
中职生心理发展特点与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
杨改红
(项城中等专业学校 河南 项城 466200)
中职生大多是初一、初二中途辍学的学生,初中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儿童。初中生在知觉、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自我认知和教育方面都比小学有了显著的发展。下面结合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20世纪八十年代在初二年级执教的课堂教学实录《中国石拱桥》来做一些分析尝试。
1.1 第一课时 主要步骤:
(1)出示教师自己画的《中国石拱桥》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先不要看书说明挂图中大拱和四个小拱的位置关系,同时学生说,老师画各种说法。
(2)老师让学生只看写赵州桥的两小段,然后合上书接着说关系,学生很快找到“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句话。
(3)教师迅速抓住“两肩”“各”生成教学内容,让学生跟环节(1)对比得出,说明事物要想说明白,必须要做到用词准确。
(4)进入对赵州那两段的详细分析,让学生明白对事物明白清楚说明还要做到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运用恰当的说明顺序。
(5)通过分析赵州桥和泸州桥在整篇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验证说明事物要注意说明顺序。
到此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了说明事物时要用到的三点说明知识。但是此阶段获得的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学生要想达到运用这三点知识说明事物的地步,还必须继续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明白怎么做,熟练操作形成习惯,成为一种技能,最终获得说明事物的能力和素养。
1.2 第二课时 主要步骤
(1)先验证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
(2)验证说明事物要做到用词准确。
(3)学以致用,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说明事物时可以用到的三点知识对本节课所用到的“教学挂图”进行“看图写作”练习。从附上的几篇写做作品来看,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已经达到了懂、会、用的三个层面。
2.1 中职生知觉的发展
首先,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有了较大提高,能自觉地根据教学要求去知觉有关事物。比如本节课的课堂导入环节,钱老师就抓住了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的特点,采用了挂图的方法,并且特别要求学生先不要看书,这样就充分把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到了课堂上和挂图上,为下面顺利进入文本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更唤醒了学生接下来想亲近文本、阅读文本寻找答案的学习动机、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这一个做法对教授枯燥的说明文而言注入了“清新剂”,应该也算是钱老师本堂课例成功的关键一步。
其次,知觉的精确性、概括性更加发展,出现了逻辑性知觉。初中生观察的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都比小学生有了显著的发展。初中二年级是观察力概括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观察细节的感受力、辨别事物差异的准确率、理解事物的抽象程序均在不断地发展。比如,钱梦龙在《中国石拱桥》课堂导入环节出示挂图后,给学生布置了这一环节的学习任务:根据挂图说出大拱和四个小拱的关系,师生互动中大约有5、6个学生主动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空间逻辑性知觉能力,运用语言将自己知觉和观察、思考的结果表达了出来,但是很遗憾都没观察对。随着学生挑战的欲望越来越浓,钱老师适时将学生的观察力、知觉对象转移到了课本上。此时,钱老师专注学生的学习欲望点,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只看描写大拱和四个小拱关系的段落,学生带着强烈的学习知识的动机,快速阅读了相应段落,并快速找到了大拱和小拱位置关系的句子“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然后钱老师又将学生的观察力定位到这个句子上,去寻找哪些关键词,准确地说出了二者的关系,学生此时很容易就找到了“两肩”“各”,此时学生才深刻体会到学习说明文一定要做到用词准确。
2.2 中职生注意的发展
初中学生有意注意比较稳定和集中且在注意的分配和转换品质上也有发展,可以边听老师讲课、边记笔记。钱梦龙老师课堂导入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
在知觉部分分析的课堂导入环节之所以如此成功,除了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知觉,还因为钱老师充分利用了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试想,整个过程如果学生没有有意注意的参与,注意力不集中,没有一定的注意转移和分配能力,这些对学生而言是很痛苦也是无效果的,从整个课堂教学效果喔们也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学生具有注意的以上发展特征。
2.3 中职生思维的发展
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大致经历了从具体或者形式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但从总体上看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
初中生能理解一般的抽象概念,掌握一定的定理,但必须有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帮助思维发展实现根据任务需要由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能运用自如。
比如钱梦龙老师的教学实录《中国石拱桥》两课时的就很好地体现了上述思维的认识和发展过程。在第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赵州桥的文字,由这个个别现象的分析从而得出说明事物的说明文要注意的三个结论,就是一次由个别现象到概括出普遍结论的归纳思维的训练。但是理解的知识毕竟是不深刻的,是感性认识,要想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理性认识,教师必须带领学生回到语文实践中,在以文本语言文字为基础的听、说、读训练中进行检验和验证。
第二课时,钱老师引导学生在此阅读文本,通过进行圈点勾画石拱桥、中国石拱桥、赵州桥和卢沟桥特征的词语在此对说明事物要抓住主要特征这一结论进行验证的实践检验;同时通过让学生寻找文中在说明事物特征、形状、发展、结构时用到的程度副词和约数词让学生在读、说和师生、生生交流中验证说明事物时还要注意用词准确的结论;最后“看图作文”环节则是对知识的应用,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明显可以自动化地将上述流程中学到的知识、技能在没有老师步步指导的情况内化为自己的操作行为了,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和灵活应用,可见学生的智力在这环节中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演绎推理思维训练,即由普遍性到个别的演绎。
整个教学环节到这一步教师引导学生的认识经历了了“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的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认识又“感性思维——理性思维——实践检验理性思维——深化理性思维”的思维训练过程,使学生听说读写思的能力得到了切实的锻炼和提高。总之,语文教师平时课堂教学多注意中职生心理特点是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
杨改红(1986—),女,汉,河南长葛人,中专助理讲师,硕士,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G712
A
1672-5832(2016)09-0103-01